庄少芸
【摘要】课内外阅读中,读者不知不觉地会运用“联结”的策略,联结上下文,联结生活实际,联结背景资料……如果于理解的疑难处,文本的关键处、中心处进行联结,将让课内外阅读实现无缝对接。
【关键词】联结 难点 关键 中心 无缝对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02-02
如今的语文课堂仍存在“始终围绕着课本下力气,始终在课堂的小天地里打转转,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融合不够”的现象。基于此,笔者尝试运用“联结策略”,指导学生将眼前阅读的文本和脑海中的储备进行联结,建构知识链,让课内外阅读实现无缝对接。
一、于难点处联结,加深词句理解
文本中总有些难理解的词句,对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教学中,我们若在这些重点词句上驻足,适时适当进行“联结”,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也努力走到文字背后理解深层次的语言秘密,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一句中可联结时代背景,也可联结鲁迅日记节选中的内容“上午往女师大毁校周年纪念并演说。以李遇安稿寄半农。下午马巽(xùn)伯来”等进行学习,让孩子们从中了解鲁迅处处用笔做武器,和反动派作斗争的爱国情怀;当学到课文中描写女佣阿三的语句时,鲁迅日记中的“夜律师冯步青来,为女佣王阿花事。”“夜代女工王阿花付赎身钱百五十元,由魏福绵经手。”等内容的联结,让孩子们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高尚的精神写照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于关键处联结,领悟文本表达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板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句话语出自五年级《刷子李》,是课文的关键处,是理解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神来之笔,是作者凸显正面描写的典型细节。听过一位骨干教师的课后,印象极其深刻。执教者先让学生读句子,引导交流这句话中体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语词;之后,重点让学生体会“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与“悠然摆来摆去”二者间的不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天衣无缝”,在课文中具体怎样描写“天衣无缝”;一边体悟精湛技艺,一边模仿动作感情朗读,读出长句的节奏和韵味。此举不仅让学生理解内容还让大家了解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用意。
课文出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题目用意何在?这种构词方式为什么那么特别?这位老师并非在导入新课时就解开学生的疑问,而是在教完描写“刷子李”精湛技艺的关键句后,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拓展点”,顺势联结选自《俗世奇人》的另外两个片段“泥人张”“风筝魏”让学生阅读,在文本与原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联结原著阅读,更感受到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如此生动立体,正面与侧面描写的结合是如此润物无声。由此,也解决了心中的疑问:捏泥人捏得特别好的姓张师傅就叫——“泥人张”……依此类推,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一语言特色。
三、于中心处联结,深化情感内涵
一篇课文,总要渗透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价值取向。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处进行联结,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领学生领悟文本,深化情感内涵,可以達成“由教科书是孩子的世界,变成世界是孩子的教科书”的转变之目的。
《搭石》文质兼美,很值得孩子们细细品味。尤其是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更是令人意犹未尽。一位老师在引导孩子反复推敲、体悟文本中描写“搭石”背后美的语段之后,出示作者写作的前前后后资料,让学生对比阅读,领悟“搭石的最美情”。此处的联结让学生走进原文背景,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将学生的情感推向更高境界,完成与作者的心灵对话。阅读后的孩子们情动而辞发,纷纷发表阅读感受。有的说,“当作者在城里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时,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时,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互相谦让走搭石的情景”;有的说,“当作者看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时,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这一幕幕场景在记忆里多么温暖……”还有的说,“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搭石体现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大家描述着写作背景,理解着写作意图,深化了情感内涵。真可谓读懂文字背后的浓郁情感,读透文字背后作者的心……
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学本”,它是学好语文的第一份资源。创造性运用资源,用好“联结”策略,于难点处,于关键处,于中心处适时适地地进行联结,可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