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词教学与高中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2017-12-27 07:41王文悦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7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高中生

王文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中生的人文教育越显重要。高中生喜欢听歌,我们可以借助歌词中的唯美意境、美好情理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歌词教学 高中生 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05-01

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多元化发展,而高中生的人文情怀却缺失了。所谓人文情怀,指具有坚定的人文信念、丰富的人文情感、高境界的人文精神。高中生的精神生活受到社会、家庭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影响学生的认知,过度消费思想、享乐思想不断侵蚀学生。不少高中生缺乏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他们忽略内心修养,他们淡漠传统文化,更谈不上关注国家的命运。正如A.H马斯洛在《人类价值新论》谈到的“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也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谈及“人性的培养,心灵境界的提扬,人们从实然的人向应然的人的超越,总是不可替代的,这对于人类、民族与自我来说,都是生命攸关的大问题。”

歌曲在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建构着社会文化。高中生喜欢唱歌、听歌,歌曲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苏联著名词作家伊萨科夫斯说:“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歌词,就是给大众听、给大众看的词句。好的歌词有歌词美学,其不仅从韵律动听、句式对称等形式逻辑来考虑,更主要是歌词有最显著的两种特性:有意境、思想性。优秀词人把文字进行组合,不论是写景抒情还是说理,歌词能给我们诗情画意的享受,给我们触动内心的美感。成功的词作,歌词是一个个清新典雅、诗意盎然的词句,萦绕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歌词是词人情感载体,优秀词作是词人思想的表达,或融入词人的独特感悟,或流露词人的智慧,歌词也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引导高中生赏析歌词,让他们在独特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达到一种情感体验,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我们可以调动歌词的唯美意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歌词,经过具有遣词组句能力的词人的设计,呈现情景交融、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优秀歌词营造的唯美意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是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周杰伦演唱、方文山作词的《菊花台》,营造含蓄哀伤的意境:“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歌词不断变换叙说的视角,想象瑰丽。方文山不愧是大师级作词人,以现代白话写出文言味道。

廖昌永演唱、陈道斌作词的《书香中华》,营造意蕴无穷的多彩画面:“一杯洞庭月/醉了黄河落霞/一叶乌篷船/摇醒秦淮人家/……一把七弦琴/弹拨东方神话。”八个优美意象,八个精准动词,突出文化深厚的中国,角度新颖,意境唯美。

林夕作词的《再见二丁目》、許嵩作词的《庐州月》、张超作词的《荷塘月色》、王平久作词的《美丽中国》等歌曲,营造浓浓的唯美意境,非常适合高中生品读,利于他们人文情怀的培养。的确,有意境的歌词营造辽阔的想象空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我们引导高中生品读意境深远的歌词时,他们能暂时忘却一切,整个心灵沉浸在歌词营造的意境中。通过歌词,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去丰富歌词内涵。

除了可以调动歌词的唯美意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我们还应该利用歌词的美好情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优秀词人怀一份虔诚之情,持一支文采之笔,或写下对生活的感悟,或由个体的瞬间感触趋向大众的共同感受,用哲理性语句凝聚成更高境界的知性表达,写出对人类、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优秀词作表达词人对世事、对情感、对人性的哲思。音乐教父罗大佑把知识分子的思辨引入创作,他作词的《光阴的故事》、《东方之珠》等作品关注社会、关怀人生。著名音乐人李宗盛将浓浓情感隐藏在理性文字中,直击我们内心,《爱的代价》、《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铿锵玫瑰》等作品洋溢着达观,充满着睿智。多次获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的林夕,其词作处处散发人文关怀,《北京欢迎你》、《约定》、《红豆》等体现他“释然”与“博爱”情怀,这些词作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教育的好素材。

简言之,当代歌曲中确实存在大量优秀作品,歌词文质兼美。我们如果能在语文课堂上大胆引进歌词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利用歌词的诗意性、思想性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入歌词教学的课堂,将是艺术的课堂、人文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人文·民主·思想》,余英时著,海豚出版社,2011年

[2]《论和谐生活的准则》,(美)沃尔多·爱默生著,任晓晋译,光明日报出版,2006年

[3]《流行歌词创作指南》,王胜君著,东方出版社,2015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