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快速上升,这和我国千百年来所沉淀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通常,只有语文课会向学生介绍经典文化,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教育熏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典文化的语言文字魅力,这种文化渗透也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
语文文字教育跟随学生的一生,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语言文字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比如训练自身普通话、多阅读传统文化典籍,进而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养作积累。
一、经典文化对语言文字传播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经典文化的教授和继承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内文学领域研究也从未停止过。虽然近年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考核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将增加语文成绩的比重,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受到其他课程的冲击。学生很多时候觉得,语文课对于自己成绩的提高没有帮助,在上语文课时和教师互动不积极,甚至会出现不听讲的情况。而语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不能得到学生的关注和回应,久而久之也会失去上课的热情,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直线下降,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跟着退步。最关键的是,以应试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利于学生体会经典文学的语言文字魅力。
二、语言文字中经典文化的传播途径
(一)以点到面细致分析经典作品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深入的过程,实际上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语言文字,尤其是经典文化作品。例如,教师不论是讲解古代诗词还是讲解现代诗歌,学生都能够大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讲课活动也正是师生共同学习中国经典文化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从根本上自觉端正学习经典文化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讲解古典文化和经典作品之前,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这些文化,保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任何语文知识的细枝末节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足够大的影响。例如,在分析诗歌《行路难》时,语文教师要对李白这个诗人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因为在鉴赏这首诗歌之前,其需要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特点,而语文教师所讲述的“李白的一生”,不论对错,都会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只是教师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它也是教师严谨教学态度的具体表现。
(二)养成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经常强调的一个内容就是,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但是,当前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真正赏析一篇文学作品,在考试的过程中往往通过解题技巧来实现高分,这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连阅读一篇文章的耐心都没有,那怎么还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如何能完成“说和写”这两部分的学习内容呢?所以,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文教师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上,在面对优秀文学作品时,学生往往难以提起兴趣和耐心去阅读,这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有更浓厚的兴趣来阅读经典作品。例如,中國四大名著中阅读受众面最广的是《西游记》,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故事相比其他几部文学作品来说要有趣得多,《水浒传》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也许学生难以理解,这就对阅读造成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影视剧看起,循序渐进地让他们阅读原著,进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让经典文学作品走进生活
经典文学实际上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翻拍成影视剧,可以帮助更多人接受文学作品的熏陶,如《西游记》和《红楼梦》。其实,学生在看名著之前就能基本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致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可这是远远不够的,影视作品虽然能够还原台词和人物形象,但是它不能再现文章中优美的辞藻和细致的刻画。所以,在学生观看名著的影像资料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原著。语文教师可以在课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比同是一部作品,文字和影像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学生也可以自行在观看电视时将名著拿在手里进行比对,这样他们会更清晰地了解二者的差距。
(四)学会积累总结文学作品内容
在分析课文后,教师一般都会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最后再概括文章大意,这是学习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经典文学的学习同样不能忽略这一点。在学生学会之前,教师可以带领他们逐渐熟悉这种分析方式,例如,在讲解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阅读全文并概括主要内容。学生在熟悉文本后,教师讲解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一些。在细致分析时,教师要重点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具体研究这些描写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学会这样的描写方法,学生也可以自行摘录文章中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和段落,为写作素材的积累作铺垫。假如学生学会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那么他们在考试中面对相似阅读题目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以人们要积极继承和传播经典文化。阅读经典文化可以使人体会经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在语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传播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经典文化的语言文字魅力,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井冈山大学)
作者简介:李井红(1966-),女,江西井冈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字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