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3日上午11点,我提笔写下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转身离开我生活了将近三十五年的那座城市。
所有人认识我,都是源于那封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即使你不认识我,也一定听说过这句话。
我叫顾少强,一个有着男孩儿名字的女性,出生在河南郑州,之前的三十五年,我一直生活在那个省会城市,是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心理教师。
不经意走红网络,我被疯狂搜索,人们开始關注我这个中学心理教师,猜测着我为何写下这句话,究竟去了哪里,开始怎样的生活。看到那封辞职信的人们都激动不已,有人说,我说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做了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那封辞职信,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言简意赅,却直指人心。那段时间,铺天盖地,全是关于这件事情的新闻。后来想想,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我,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重点中学、两个假期、工作稳定、待遇优厚、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因素—心理学老师。所以大家一定认为:你看,生活多么艰辛,她一定是在学校不受重视,屡遭排挤,所以,这个心理老师,终于疯了。
如今,听说这封辞职信静静地躺在我原单位的校史馆里,列入史册。我从未想过,我会在这所学校留下痕迹,几百人的教师队伍,我站在队列当中并不十分显眼。那座校史馆,是学校最古老的教学楼改建的,一走进楼,就能闻到古老陈旧的木头散发出的独特味道,我沉迷于这种味道,喜欢脚踩在木质楼梯上发出的吱呀声。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对这样有历史感的东西感兴趣,也记不起是从何时开始,但一定到此生结束时才会终止。如今它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重新修建,光彩重现。我曾经带领学生去参观过,每一年入校的新生,都要走进这栋房子先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那里有好多好多的照片,三层楼,见证了一个学校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单位一共出过两位名人,一位是赫赫有名的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他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2015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另一位,就是我。
我觉得把我和施一公放在一起比较,有些惭愧。当年他荣归故里,回到母校,我曾经在学校的大报告厅多次听过他的讲演,那是一个尊重科学、励精图治的中年人,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回国,只为实现心中的梦。而我,只是一个听从自己内心声音、勇敢改变生活方式的人罢了。如果非要找一个共同点,我想,那就是,我们都是内心强大的人。
其实,存放进校史馆的那封辞职信才是原稿,我写完就直接递交给了科室主任,她慎重地签了字,留下了,等待其他科室主任和校领导的签字。后来网上走红的那一封,是我回到办公室后,想起忘记拍照就交了,也不可能再拿回来,所以,索性提笔又写的。写完,拍照留念,发在朋友圈和空间里,配上同样简短的文字:“再见了,过去。”第二次写的那封辞职信,被我随手扔在了办公桌上,甚至都没从一大沓信纸上面撕下来。只是临走前又去了一趟办公室,看到它还在那儿躺着,就叠起来夹在书里带回家。
如今,第二封辞职信还在我的书里夹着,上面还留着后来同事无聊时坐在我的办公桌前随手写的两个字“红包”,她们一定是在商量给哪个同事随份子时,随手写下的,我都能猜出是谁写的,不是依靠字迹,而是我们相处了那么多年,我太了解这些同事。后来听同事们说,学校的某个中层领导规定,谁再辞职,都要用空白的A4纸写辞职信,不能再用印有学校抬头的信纸了。这个辞职信事件,让全国都知道了这所原本就很重点很有名的中学,当然,也给校领导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谁见到他们,都会好奇地打听关于我的事情。
我想,我可以把这封辞职信好好留存起来,然后,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拿出来给我的孩子们看,在古镇的院子里,晒着太阳给他们讲讲这件有趣的事儿。
2015年春节,我独自一人去云南旅行。在大理双廊,我结识了于夫,一个在成都开美发店的东北男人。之后,彼此交换了联系方式。
云南的旅行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各自的城市,我回到郑州,他回到成都。我依然在做一名敬业的心理教师,他依然在打理他的美发店生意。慢慢地,我们通过微信聊天,看彼此发过的朋友圈,偶尔会打个电话闲聊几句。我们忽然惊讶地发现,原来世界上真的还有一个和自己拥有同样想法和生活态度的人。
回到郑州后,在快要结束那个学期课程前,我忽然有个念头:我想辞去工作,尝试着开始新的生活,鼓足勇气改变,因为,我遇到了于夫,也许这个东北男人,是可以和我一起实现梦想的那个人。我愿意尝试,不怕失败,毕竟,能遇到这样的人,我没有理由不勇敢。如果可以,我们也许可以成为亲密的恋人,但即使不成功,至少可以作为朋友结伴同行,实现共同的理想,那个在内心深处无数次无数次期盼的理想生活。我跟于夫讲了想辞职的事情,他沉默了片刻,然后告诉我,要慎重。在他心中,一个女人能拥有这样稳定、体面、待遇还不错的工作,舍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省重点中学的教师,有很多优待,漫长的假期,较高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还算不错,重要的是,我将来的子女可以从幼儿园一路直升到高中,省去了买学区房的麻烦。但是,明确了自己想要的,决定并不那么难,想了三天,我打电话告诉他:“我想好了,从小到大我从未对做过的任何决定后悔过。”他听了,只说了一句:“那好,我在成都等你。”
想好了就行动,我从不是犹豫不决的人。果断,勇敢,不害怕失败,愿意尝试。
后来很多人在网上评论说,我太不负责任,放下工作,说走就走,如果都学我,那学校教育怎么办?我想解释一下,我一个学期的课程只有5个班级的20节心理健康课,而且集中在一个月上完,我是极其负责任地结束了那个学期所有的课程,才递交的辞职信。至今,我仍能清楚地记得我的最后一节课,那是2015年4月10日,是个星期五,那天我讲的课的主题是“写给未来的信”,面对一群初一年级的孩子,我让他们想象着,给两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两年后,他们即将面临中招考试,变得成熟,会有什么想对未来的自己讲的?那个时候,他们会有升学的压力,情绪不安,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也许这样跨越时空的对话会对他们有所帮助。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眼睛放出兴奋的光芒,他们认真地写信,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写上名字,然后,我一起封存在一个档案袋里。我告诉他们,两年后,这封信会送还到他们手里。一个女孩儿兴奋地说:“老师,真的会还给我们吗?”我说当然,每年我们都是这么做的。如果两年后的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来给他们送信,班长就要记得去找别的心理老师要。一个孩子挑着眉毛说:“你干吗不能记得给我们送信呢?”我说,因为我就要辞职了,我不干了,我要去做点儿我喜欢的事儿。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要去哪儿?去干吗?”我说:“我也不知道要去哪儿,去干吗,也许走在路上,我就知道答案了。反正是一个跟老师没有任何关系的事儿。你们是我教的最后一个班,这是最后一节课,我就要辞职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了。”我无意把辞职的消息告诉学生们,只是他们问到了,我就那么自然地回答了。然后,我喊了“下课!”声音有些哽咽。
我想,生活有那么多种可能,我终于可以开始新的尝试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终于自由了,从现在开始,我可以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干吗干吗,想爱谁爱谁了!这种自由的感觉真好!”
4月13日,我把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开车到单位,打算送给我的同事们。以往买了太多的衣服,虽然大多来自网络某宝,不值什么钱,但是两个大大的衣柜都放满了,还有好几个收纳箱。我把衣服拿到办公室,告诉同事们,大家自己挑吧,然后,给我凑一张去成都的800元钱的机票就好。听说我要辞职的消息,已经有别的部门的同事在办公室等我。那位女老师和我同科室一年,不是属于特别熟稔的那种,可是她已经眼圈红红。我看气氛沉重,就半开玩笑地说:“要不我躺下吧,摆好鲜花,你们再对着我哭着说。”她听了,破涕为笑。我不喜欢沉重,生活中,即使面对再困难的时刻,也会及时调整情绪,努力让自己明媚起来。所以,朋友们喜欢和我在一起,无论男女,都能成为好朋友。
同事们开始挑选衣服,我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写辞职信。
那是一张老旧的办公桌,自我参加工作起就陪伴着我。后来,别的同事都换了新的桌椅,我舍不得换掉,虽然抽屉上的锁都坏了,桌面破旧,但是仍然坚持用了十一年。我提起笔,本打算写“不干了,去旅行”,可是转念一想,那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抱怨的色彩,似乎是对过去生活的不满。可是我确实是平心静气地离开,特别开心地,带着对新生活的期许。单位没有亏待我,之所以选择离开,只是为了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于是,没多想,就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十个字。我从未想过写一篇传统的辞职信,感谢所有人,绕了一大圈,最后才婉转地表达要离开。我不是喜欢绕弯子的人,直来直去是我的个性,我想,这十个字可以真实地表达我那一刻的所有情感。后来,网友们说,你怎么连简单的客套话都没有,至少应该感谢一下培养自己多年的单位和帮助过自己的同事。我想,没必要,认识了那么多年,我们早已像亲人一般,那些感谢,放在心里就好,没必要一定要说出来,他们都知道的。
拿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辞职信,我走到门口,对着正在试衣服的同事说,我就这么去交了。一个同事瞪大眼睛,说,先别走,让我拍一张照片。于是她拍了,带着我的上半身,模糊不清。我拿着辞职信去了主任室,恰巧副主任也在。她们看到我的辞职信,并没有太多惊讶,只是认真地问我:“想好了吗?”我笃定地点头。那是已经决定的事情,不可能改变,她们了解我,知道我的性格,不再规劝,只是说,今后无论在哪里遇到困难,记得她们还在。心里满是感动。十一年,每天朝夕相处,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和家人还多,即使分开,也会衷心祝福。主任沉思了许久,写下一行字—尊重顾老师决定。然后她抬头对我说,要等到16号副校长出差回来了才能签字办理辞职手续。我说,我已经订了16号的机票离开,等不及,那就让同事帮我办吧,如果单位害怕不是我本人意愿,可以视频,如今这么高科技了,没必要一定要我亲自去办。我的辞职,是对单位的告知,不是请示,批不批准,我都是要走的。
后来,新闻里用大大的标题写道,我“任性”辞职,校长也“任性”批准,其实是有偏差的。首先,我的辞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草率为之;其次,主任也是慎重的,她没有按照普通的那种模式批上“同意”,而且,校领导还没看到我的辞职信,我已经离开了。
回到办公室,打电话告诉姐姐我辞职的消息,电话那头,没有太多的惊讶,只是问我辞职信怎么写的。我说已经交上去了,于是提笔,又写了一封,拍照,发在朋友圈留念。
告诉妈妈这个消息,她也挺淡然,只是问我,要去哪里。这,就是我家人的风格,独立,自由,彼此尊重。
我从未料到随手写的那十字辞职信会引起那样的关注,4月13日递交了辞职信,中午,同事们请我吃了顿饭。同事们说,你先别走,让我们轮流请你吃完饭再走。我说来不及了,吃一顿就行了,留着钱好好生活吧。我告别相处了多年如同兄弟姐妹的同事们,回家继续收拾东西。
13日下午大概两点开始,就不停地有全国各地各类媒体的人打电话给我,原本希望好好睡个午觉的我,有点儿意外,意外那些北京、广州、四川的记者是如何知道我要辞职的消息的。刚开始,我只是礼貌地接电话,然后什么也不说,也没什么可说,让他们不要写。翻看朋友圈,才发现,我的辞职信已经被朋友们转发,但是他们不是觉得惊奇或者刺激,更多的是对我的不舍和祝福。整个下午,电话不断。第二天,河南某网络媒体将此事件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我还和朋友开玩笑说:“我这个独特的名字,估计三分之一的郑州人都知道我辞职的事情了。”听说那个网络媒体也因此火了一把。
谁知道第三天一睁眼睛,我就收到了许多朋友转发过来的链接,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有人打趣说,你真棒,干得漂亮,汪峰努力了那么久都没成功的事情,你轻轻松松十个字就搞定了。后来听说,是因为冯唐在微博上转发了我的辞职信,也用了短短几个字评价“经眼,超简诗”,然后才被疯传。冯唐还是很讲究的,发图时,遮盖住了我信纸上的单位抬头,隐去了我的名字。然后,接到更多的电话,我依然保持沉默,不愿多讲。记得谢绝了一个记者的采访,他在电话里马上变了口气,挑衅地说:“那辞职信总是你写的吧?”我只能按捺住内心的火,还要客气地说:“对不起,恕我无礼,要挂电话了。”说实话,我有点儿烦躁,有点儿慌张,我不再是爱出风头的小女生,不希望被关注,也没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平时了解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做过的比这件事棒得多的奇怪的事情太多了,我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纯粹、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要说出来的人。如果是十年前,我25歲,也许,年轻的我会兴奋不已,自己站出来,成为公众人物接受采访。而如今,我35岁,无意成为焦点,只期盼一种平静生活。我告诉很多想要采访我的记者,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你现在提起笔,写下十个字,也跟我一样了。”
临行前一晚,我收拾完东西给于夫打电话,他听出电话那头我的不安,没有劝慰我,甚至没有提及这件事的任何一个字,他问我怎么了?我有点儿焦急地说:“你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吗?也许我明晚出现在成都机场,就会当场被活捉,他们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我要去四川,已经猜到一定会是去成都。”他听了,只是淡淡地说:“那你想好了再来吧,别人说什么不重要。如果没想好,就把机票退了,不要来了。”在那个时候,全世界似乎都在关注我,寻找我,想看看能写出这样简单却有力量话语的女子是怎样一个人。我以前的同学,国内国外,失去联系那么久,都会想尽办法找到我的联系方式,然后和我聊一聊,夸赞我的勇气。辞职事件,帮我找到了许多失散多年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同学朋友。可是,唯有于夫,从始至终没有提起关于那个辞职信事件的任何一个新闻任何一个字,他还是那样默默的,淡淡的,不悲不喜。如果他有一点点心机,完全可以抓住我,这个即将奔赴他那个城市的网络红人,然后,因此获得关注或利益。那时候,向我发出邀请的实在太多了,有人愿意免费资助我环游世界,我拒绝了;有网络游戏给我年薪百万代言,我拒绝了;甚至有一个岛国总理向我发出邀请,让我去那个岛国看一看,商谈一下如何促进那个国家的旅游事业,我更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似乎一夜之间从灰姑娘变成了公主,拥有一盏阿拉丁神灯,只要我愿意,轻轻擦拭,所有的愿望都可以瞬间实现。只有于夫,他让我冷静思考,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究竟要不要和他一起尝试改变,过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于是,我更加笃定,笃定地认为,就是这样的男子,我要去尝试和他谈恋爱,尝试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于是我在电话这头笃定地对他说:“我想好了,你等着我,明晚机场见,你请我吃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