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而2017年是知识付费从火爆走向成熟的一年。阿里应用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
如今人们谈论的知识付费,专指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将信息包装成产品或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售卖的行为”。得到、分答、知乎、喜马拉雅、微博等平台,已经纷纷在这个领域布局。
北大教授薛兆丰的音频加图文课程,称为2017年知识付费具有代表性的“爆款”产品。自今年2月20日上线到11月10日,《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总订阅人数突破20万,创下同类知识服务产品付费用户数最高纪录。按照199元的单价计算,这给课程带来的流水接近4000万元,薛兆丰成为了可能是世界上单靠讲经济学课程收入最多的教授,他在網络平台上的专栏也成为了全球听讲人数最多的经济学课堂。
这20万的粉丝里除了有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有许多普通人。许多都市工作的白领,已经养成了每天上下班的间隙、每天睡前都要刷一刷知识付费平台才能入睡的习惯。
对知识付费有深入研究的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百道网 CEO程三国认为,中国社会目前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是用三四十年时间走过其他国家一两百年发展的道路,国人对知识的迫切需求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是知识付费兴起的基础。同时,人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支付的成熟发展,这也是以音频为代表的把知识打包成能方便服用和消化的“胶囊”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不过,对知识付费也有质疑之声。今年10月底,《罗振宇的骗局》一文上网,文章直指知识付费产品只是忽悠大众,而不贩卖实质性的内容,它质疑知识付费产品的“三宗罪”:更多意义上仅仅是缓解了用户的“知识匮乏”焦虑,而非解决实质性问题;传授的知识常常药不对症;用户得到的知识是未经自身思考的。
对此,程三国的回应是,知识的学习本身有普及和专精、浅层和深层之分,碎片化的知识付费服务,可以快读和低成本地将知识普及化、大众化,这本身就很有价值。“同时要认清的是,知识付费对之前的阅读方式,例如电子书、纸质书并不是替代,而是补充。”
不过,许多业内人士也承认,目前知识付费领域还处于产业早期,确实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和平台过分追求商业化而导致内容不精的问题。从用户需求来看,未来知识付费产品的专业化和深度垂直化是明显趋势。
有人则认为:“在不断有人唱衰的环境下,还不断有新的资本和玩家涌入这个行业,说明了知识付费需求真实存在且能够支撑起极为可观的市场。知识付费有点像2003年刚刚上线的淘宝,所以一切定论都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