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霏
负责706咖啡馆运营
Weibo:The-Great-lvy
当初来706的契机是想找一个比较“酷”的人,来了之后才发现,人和人是特别不一样的,这些不是书里写的,而是活生生的不一样。
五道口地铁站这个十字路口很有意思。往北一直走是清华东北门,往西走是科技园和北大,往东走是U-center和学院路(一大堆学校),往南走就是一条(mini)酒吧街和华清嘉园。
第一次来706青年空间的时候,它还在华清嘉园东门右手边那栋楼。当时还以为现在的公司都流行开在居民楼里,也不知道706到底是什么,感觉不太正规,有点儿不正经。之后参加过几次放映会和诗歌活动,才开始觉得:这个706青年空间还挺酷的。
有一次,南开办独立杂志的郑公子找了两个女诗人来读自己的诗,谈理想,谈生活如何侵蚀艺术。我们把灯关了,点燃蜡烛,既做作又温馨。那时候706地方还很小,很多人进不来门,但是也不走,搬了好多小圆凳子站在楼道里面听。其实也听不太见,估计也看不见什么,但就是不走,就是要站在那儿,手里还得拿着蜡烛,搞得特别庄严,那时又觉得:这个706还真是包罗万象。
五年的时间过去了,706就从最开始小小的两居室,变成了现在的顶楼两栋复式,下一步可能就要占领整个华清嘉园了吧(笑)。
其实五道口还是有它独特的氛围的。(我分析,可能是)因为这边理工科的大学比较多,老的八大院校,在某种不可言说的威严之下,学风自然而然比较严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也是固定的,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
我从小就在学院路长大,这种气质同样伴随着我。等我到了中传读书,我才发现,天哪!海淀区和朝阳区真的是两种气质,真的不一样,你一进入朝阳区就能感受到,甚至不需要通过意识,你的身体就能感受到气场的不同,这感觉很微妙。所以如果你大学四年都在同一个地儿待着,你就会慢慢陷入你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适区)了。慢慢地,脑子也不动了,每天就机械地吃饭、上课、写作业,久而久之人就麻木了。
大学把人做出了分隔。比如分学院,分专业,分班,分男女生宿舍楼,自然而然地减少了大家交流的机会。这时候,学校就出现了各种社团,让所有人能打破界线,用兴趣作为粘合剂聚在一起,这其实已经很好了。而706却早已到了另外一个层次——大家聚在一起甚至不需要有相同的爱好,我们可以持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哲学观点,你敲你的代码,我搞我的音乐,互相促进、其乐融融。
来706玩的人虽然主体还是高校的大学生,却不仅是周围的高校。很多人为了参与706,会在周末专门从外地赶过来,周一之前再回学校上课。也有好多人来了706就休学了。那时候听听大家的经历,觉得挺叛逆的。我父母对我算是比较开放的教育,基本上就是我爱干嘛就干嘛,不干预,但是我能想象很多家庭的父母是很严格的,那么对于那些突然打开思想天窗的人的父母来说,706可以说很魔性了。
以前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赶快把该忙的事情忙完,然后回家换鞋放下包在床上躺平。不是我不爱玩,一方面是我喜欢玩的东西家里都有,另一方面是我接触不到和我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我体会不了别人到底为什么为了一件事情废寝忘食。我对眼前一切的感觉都是淡淡的,有也行,没有也行,对事对物对人都一样,没有非怎么样不可。在706我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尽全力去争取。什么都想要,而且想要的一定要得到。这没什么不好,这是年轻的特权。
当初来706的契机是想找一个比较“酷”的人,来了之后才发现,人和人是特别不一样的,这些不是书里写的,而是活生生的不一样。你每天在这里生活,就能亲身体会出这种差别。各行各业、各种处事方式、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但奇妙的是,大家竟然还能玩儿到一起,还玩儿得特别开心,这才是最酷的一件事。
Q&A
Q=《OC18》
A= 刘雨霏
Q: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酷”的?
A:酷的人普遍比较离地,让人有那么一点点捉摸不透,但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忠于他自己。能听见自己的声音,有自我意识,算是酷的基本款了。换句话说,随大流的人怎么可能酷呢?再酷的东西放在台面上就会迅速变土,你看看现在的《中国有嘻哈》。“酷”这个字必须是服务一小波人的,全国人民都喜欢的东西就不可能酷,无论是性格还是爱好等一切都是这样。
Q:706带给了你些什么?
A:朋友、回忆,虽然这么说有点傻。706就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大学期间我就没学习,光在这边“见世面”了,玩儿得最好的朋友也都和706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Q:在706自己参与主办的活动,有什么趣事发生吗?
A:当时有个男生试音响的时候,用手机放了一首《爱情的枪》。我勒令他赶紧给我关了,太难听了。没想到后来我在台湾上学的时候,在公交车上听着这首歌单曲循环还默默抹眼泪。不知道有什么可哭的,我那时候也没受情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