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二胡作品《葡萄熟了》技巧分析
王一帆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葡萄熟了》是一首维吾尔族音乐,在这个被称为歌舞之乡的地方,乐曲中大部分以欢快节奏为主,以此来形容丰收季节大家起舞歌唱,这首作品丰富了二胡的曲风,根据作者周维的创作背景以及曲风特色和表演技巧加以分析。
《葡萄熟了》创作背景;作品技巧分析;社会功能;音乐特征
周维,江苏东台市人,中国二胡学会理事,曾多次参与国际交流演出,成为中国二胡大使。自幼学习二胡,17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辅修作曲与指挥等。他所创作的作品中《葡萄熟了》最为著名并成为了二胡全国考级作品以及国际比赛中的指定曲目。
新疆的地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在古代称为西域,群山环绕,阳光充足,维吾尔族的人民热爱大自然,因此也洋溢的热情的情感,新疆的葡萄且是当地的特色,多汁味甜,根据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收获美味的葡萄是拉动新疆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葡萄成熟的季节是在8、9月,迎来收获的季节,当地的男女老少都带着激动的心情采摘葡萄。根据维吾尔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在这果实累累的季节定会载歌载舞。轻巧的舞步,飘逸的裙摆,浓郁的西域风格呈现在作品中。因此作者周维,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创作出《葡萄熟了》。
整首乐曲运用了A调G调C调,是一个复三部曲式。
引子:伴奏由自由散板形式,感受到辽阔壮丽的美景,由2小节的切分音形象的描绘出手舞足蹈的维吾尔族人民,以此来进入主题。
第一部分:乐曲开头二胡就多次运用了原把位滑音和换把滑音。
钢琴也采用具有力度和弹力的切分演奏方式,生动的描绘出维吾尔族人民在丰收季节拿着竹筐朝着葡萄园走去。
第一部分整体是以欢快轻巧的演奏方式,二胡的滑音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有层次感,在不同的位置以及反复的地方力度要表现的不一样,要使得第一部分对比性很强,演奏出较为丰富的情感色彩。
这句由弱渐强,跳跃式演奏,突出休止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与开头作为呼应的乐句。
第二部分:此段转为G调,由5小节的伴奏作为过渡段,以此带入抒情的情感。二胡由弱起开始,要与第一段有明显的对比,此段增添许多长音及装饰音,二胡在长音运弓时要及其饱满、辽阔,整段的乐句都要像流水一样流淌,运用非常连贯以及更深情的情绪在其中。所有的滑揉要更柔情连贯,具有优美抒情和歌唱性。结尾渐慢,并且要突出最后一个换把滑音,将情绪带回之前的热闹欢腾,欢快轻巧的气氛之中。
第三部分:节拍由2/2拍回归到4/2拍,二胡用8拍的连续打音以及由强渐弱再由弱渐强的方式进入情绪,此段相比较第一部分更加的热烈,从而进入整首乐曲的一个高潮,速度上也有明显的提升。
二胡在这一部分有8个小节的拨奏技巧,左手顺势拨弦的同时右手拉奏。在此配合不好容易出现整体不均匀的效果,在左手拨弦的时候,右手运弓应当要避开外弦,避免出现杂音。而拨弦技巧是向内用指尖向外用指甲部位,这样发出来的音色清脆干净,并且很灵巧。左右手要配合准确,掌握节奏。之后的旋律反复出现轻巧欢快的热情的音调,要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在丰收时的热情洋溢,集体载歌载舞。到最后转C调,11小节的十六分音符将整曲的高潮推至白热化。在倒数第三小节第二拍继续用换把位滑音,结尾利用拨奏结束,更加凸显了新疆的色彩,最后在非常热烈的欢呼歌舞声中结束。
根据以往二胡的传统曲风,《葡萄熟了》显得格外的标新立异,它是一部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音乐,明确的向我们传达出维吾尔族的律动感,整部乐曲在调性、节奏、速度都有明显的不同,表达出来的音乐情绪也有强烈的对比。这种诙谐幽默的歌曲通常都运用轻快轻松自由的旋律结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都是新疆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新疆有自己的音乐体系,它结合了中国、波斯、阿拉伯、欧洲几大音乐体系,既有中国特色由有异国情调,使得音乐的民族特点十分鲜明。新疆音乐的调性既有中国的五声音节调性又有欧洲大小调级教会调性[1]。
音乐不仅只是演奏那些一串串音符,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并且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葡萄熟了》这首乐曲在一定的程度上传播了新疆的音乐特征及其文化,并且将西域风格与中原风格进行一种融合,拉近了新疆与中原之间的关系。丰富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曲风,有利于推动新疆文化的发展。其次具有教育作用,深刻理解这首作品可以从中领悟到作曲家的艺术追求,作曲家在不断创新民族音乐分风格,完善中国音乐体系。一些著名优秀的作品就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教育与感悟。■
[1]杨银波.论新疆高校音乐专业维吾尔族学生多元理论体系构建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4,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