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华
(山东省成武同慧医院心内科,山东 菏泽 274200)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
孙 华
(山东省成武同慧医院心内科,山东 菏泽 274200)
目的 对比心律失常病症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不同效果并对比其在血清hs-CRP方面的作用结果。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心律失常病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展开临床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展开临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血清hs-CR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8.57%,升高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相应治疗手段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14%,下降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律失常病症应用胺碘酮开展治疗,相比于应用普罗帕酮,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血清hs-CRP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普罗帕酮;胺碘酮;心律失常;血清hs-CRP
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病症,通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该病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心动速度过快或过于缓慢、心房或心室产生颤动,而且随着心律失常病症不断发展、加重,将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致使患者发生死亡情形[1]。本文对比心律失常病症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不同效果并对比其在血清hs-CRP方面的作用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心律失常病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13,年龄为53~65岁,平均为(51.54±3.5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0,年龄为54~68岁,平均(59.98±4.83)岁。
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展开临床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展开临床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1日3次,每次100 mg,治疗周期为四周;观察组口服胺碘酮,每次用药200 mg,第1周用药频率为1日3次,第2周用药频率为1日2次,第3周及第四周用药频率为1日1次。
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血清hs-CR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n(%)]
表2 两组血清hs-CRP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血清hs-CRP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8 20.4±4.5 12.6±2.4观察组 28 20.2±4.2 7.2±3.1
对照组存在2例厌食症状患者、2例口干症状患者、3例低血压症状患者、2例恶心症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观察组存在1例厌食症状患者、1例口干症状患者、0例低血压症状患者、0例恶心症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律失常病症多见于老年群体,具有起病迅速、发展快、危害大、并发症多等特征,对患者心脏功能及生命均有重大威胁[2]。CRP是肝脏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心肌损伤致使CRP水平发生异常升高,是炎症反应最为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发病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将较正常健康人群发生显著升高[3]。
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升高趋势显著;给予相应治疗手段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病症应用胺碘酮开展治疗,相比于应用普罗帕酮,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血清hs-CRP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1]曾文军,高彦文,李海涛,等.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28):42-43,44.
[2]黄 浩.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06-107.
[3]杨启岭.探究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7):41-42.
R541.7
B
ISSN.2095-6681.2017.30.41.02
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