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诘家族企业咨询公司创始人、首席教练
父子关系,不简单也不诗意
文/张中锋观诘家族企业咨询公司创始人、首席教练
附文
都已年过六十的钱氏夫妇,比我们约定见面的时间迟到了40分钟。先生一坐下来就高亢地讲述自己的新产业布局,并谈起与唯一儿子的僵局。太太一边给他递纸巾擦汗,一边露出略显不安的微笑。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先生反复表达“我们也是有尊严的”,诉说着对儿子的不满。
两年前在英国工作的儿子被钱氏夫妇叫回来在自家的企业上班,其间父亲和儿子的争吵不断,直至父亲让儿子离开公司。儿子的几任女朋友也在母亲的干预下一一告吹,半年前迅速找了个公务员结婚。现在儿子不停地找父亲要钱做各种零散的投资,当然结婚用的别墅也是向父亲要钱购买的。
我问近30年来,特别是儿子小时候和二位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时,二人的目光都暗淡了下来,“没有时间啊,你也知道当时公司刚有起色,实在没有时间啊……”“妈妈呢?”“我当时也和他爸一起打拼嘛。从他奶奶那儿离开上初中就去私立学校住校了。后来去了英国,见他就更少了……”“现在呢,能每周在一起吃饭吗?”“不能。”“一个月呢?”“一个月也不能保证,没有时间啊……”当我提出能否见见他们的儿子时,先生说,“我儿子还是挺优秀的,他喜欢见有本事的人”,夫妇二人的眼神里都有了光彩。
我深切地理解这对夫妇所谓“自尊”的降低,是多么敏感而且无奈,这也包括来到我这个陌生人面前谈论家事。但我也相信,企业家最擅长的本来就是正视问题和借用资源达成目标。
他们深切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更从内心充满愧疚,也同样能辨识出孩子身上的优秀之处。只是他们表达这份爱和愧疚的方式太按自己的想象,也太急切了。他们来不及甚至想不到要和孩子商量,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对孩子童年陪伴的缺失,才急于按自己的方式去热烈地补偿,只是忘却了孩子已经长大。
小时候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自然一切由父母决定。但在青春期之后,特别是大学毕业后,他们的人格日渐长成,越来越需要被尊重,尤其是要表达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他拥有财富,也接受到了父辈们的强势和权威。如今,下一代作为一位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要通过“决定权”来证明自己的长大。可是这些年销售额都超过百亿的父辈企业家们对“决定权”都有着极大的惯性;而且越是类似成家立业这样的人生大事,儿子“我来决定”的意识就越强烈,双方的冲突自然也就越剧烈。让孩子来父辈亲手打造的企业王国接班,父母认为是爱的表达,孩子却有可能认为这更多是一份责任和压力。这还先不说父亲所在的产业孩子是否喜欢,就是父母在孩子童年时留下的印象——奔波劳碌几乎没有家庭生活的状态也未必是孩子所要的;即使进了企业,孩子的表达欲望也常常受到强烈的压制,至少在孩子看来,父辈还在掌控一切;沟通的方式也更多地表现为训示和说教。“按我说的去做就一定没错,我都干了几十年了。”可这些中学时代就在国外留学的下一代,视野广阔,了解太多成功的模式。听父辈来回唠叨就是那几句话,自己每次都还要表现得认真听着的模样,很累啊。一想表达自己的存在,就会被压制。
“还是逃离吧,老争吵也不合适啊。”尽管孩子也有能力辨识这是父母表达爱和补偿的方式。下一代强烈地想表达,给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至少听听自己的看法,可这父辈的权威密不透风。跟年轻人表达时,由于他们大都从小就没有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式,说不了几句就容易起争执。于是告停。
事实上,在我有限的经验里,中国大的家族企业,二代与父辈的重大冲突也往往会表现在这两大主题事件上。虽然具体形式各异,但根本原因都是源于二代成长过程中,特别是童年时期父辈陪伴的缺失以及双方的认知差异所致。
无论如何,二代与父辈根本上都有强烈的意愿达成和解。只是情绪屏蔽了他们回到问题原点的能力。此时,需要帮助他们发现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让彼此看见更多。
“传承七灯”是一套关系动力集合。其他六灯也恰恰是父辈关系的动能。在与企业各阶层的关系里,年轻一代所做的由下至上的沟通探索,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和独特视角恰恰是父子对话的坚实基础;对家族内部成员的关系,因为父子双方对家训以及家族成员在企业任职规则的共同学习和制定,可以增加他们的认知协同;下一代从经验贫穷里获得的原谅与感恩的能力,更可疗愈父辈发展过程中的伤痕和可能的扭曲;偶像关系,事实上是权威关系的连接和学习,也会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靠近同为权威的父辈;与同辈关系处理得好,获得认同,便会在父辈那里建立声誉和信任。
再简单一些,让传和承的双方,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彼此给对方写一封信。(哈,看起来好简单!)当你真的铺就稿纸,却可能首先面对无语哽咽的自己——这是多么容易却又万分艰难的事啊。
你终究会写下去,电影的画面也终会去到那个“第一眼”,你对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的第一眼,记忆中的第一个画面,第一个来自对方的声音。就从这里开始吧。你写在纸上的也许只有两千字,心里却至少说了二十万字,这条与父辈之间的心路何止千万里。
终于双方都可以平静下来看到对方写给自己的信,才知道“原来是这样”。我怎么就不记得这件事呢?我怎么没有把这当个事呢?原来儿子/父亲是这样想的!这是一次情感与精神的深度回流,是一次如此深切持久的凝视,是一次无比柔软、温暖又心酸的连接。
“在一起”的内涵原来这样重要而丰富。父子可能还是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彼此倾听更多,也都看见彼此更多,允许各自的探索和尝试。这种真实的关系会让父子都获得更多的力量。
我不想过分美化这封信的力量,但经历过的事实告诉我,这至少让双方朝向对方迈进了一步,可以坐下来一起好好说话。即便是各自选择自己的立场,依然保有尊严和父子之间的真挚。回到一个共同立场的家族更会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得到对方更为深切而准确的支持,争论也更切实、更具建设性。
归根结底,父子关系作为传承关系的主轴,在现实中管理起来既不简单,也不诗意。这是一场艰难的行旅,但,不经历艰难和黑暗,又怎么迎接荣耀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