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彦杰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计算机技术在甲骨文领域的应用
党彦杰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甲骨文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且成体系的文字,是揭开商王朝神秘面纱的可靠文字资料。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日臻成熟,计算机技术辅助甲骨文研究也成为研究甲骨文不可避免的趋势。
计算机技术 甲骨文 甲骨缀合 数据化
计算机技术在甲骨学领域的运用已经有了一段时期,本文旨在介绍计算机技术在甲骨文方面的运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现在已知的计算机技术在甲骨文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甲骨缀合、甲骨文字典、甲骨文编辑器等甲骨文数据化处理的几个大的方面,本文主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已经尝试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甲骨碎片进行拼合。同期国内学者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殷墟第三次发掘中大连坑出土的263片与殷墟第四次发掘中E16坑中出土的154片甲骨按时代、字迹、骨版、碎片、卜辞、边缘等6项限制条件译写数据,编定程序,进行自动缀合试验,缀合率达40%左右。计算机辅助甲骨缀合实现的基础必须有一个数量大、信息全的甲骨文数据库,通过分类建库的方法排除部分疑似甲骨片。对龟甲类甲骨文碎片进行缀合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龟甲类甲骨碎片数字化处理,建立计算机缀合的基础,计算机辅助甲骨缀合的实现。虽然在实现计算机辅助甲骨文缀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这一技术不仅会提高甲骨缀合的效率,为以后的甲骨学研究作出不可预期的贡献。
甲骨文字库的建立,简单来说就是能让甲骨文的输入像输入普通汉字一样易于操作。甲骨文的输入包括甲骨文字形的内码和外码。内码即甲骨文字形的机内码,外码即甲骨文字形的输入码,输入码是一种可以通过键盘字符把甲骨文字形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甲骨文字库作为Visual C++编程具备现代汉字和甲骨文互相查对功能的一个电子字典,还能实现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转换。简单来说就是在计算机中输入甲骨文字形后可以将其转译为现代汉语的字形,输入甲骨文中的句子就可以转译为现代汉语的句子以便于我们理解运用。基于越来越多的甲骨文字形被释读出来,有些甲骨文字库或者字典建立的是开放的,以便于以后的甲骨文字形的扩充。
就甲骨文字编辑而言,目前使用最多的是Windows中的造字程序来进行造字,但是这种造字方法由于造字者的主观因素造出的字不够规范也不够美观,与现行的楷书有着十分大的差距。为了解决甲骨文字编辑的问题,就有研究者提出了“可视化甲骨文文字编辑器”的概念。刘永革等人在进行甲骨文文字编辑器的设计时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甲骨文文字的不规范性。由于甲骨文的刻手不同、其熟练程度不同等主观因素影响,甲骨文字在字形角度并不是很规范。二是甲骨文文字编辑不需要音码。三是甲骨文字的使用频率不高,所以对输入的速度要求也不高。据刘永革等人的研究,可视化甲骨文字编辑器的实现过程包括三个方面:选择或建立可视化对象,用鼠标定位方法在可视化区域进行文字采集和甲骨文字的编辑。对甲骨文字编辑器研究的成功和投入使用,为甲骨文资料的出版编辑提供巨大便利,将会为甲骨文的研究和甲骨学的发展提供较好的辅助,为研究殷商历史的深入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在甲骨文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计算机辅助甲骨学的发展前景也必然是十分广阔的。但计算机技术在甲骨文领域的应用也存在着诸多障碍和问题,如甲骨文资料库的贫乏、应用具有局限性,甲骨文字编辑器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亟需解决,这也为以后研究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1]郭若愚、曾毅公、李学勤.《殷墟文字缀合》.科学出版社,1955年。
[2]范毓周.《甲骨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史学月刊,1999年第1期。
[3]童恩正、张陛楷、陈景春.《关于使用电子计算机缀合商代卜甲碎片的初步报告》.考古,1977年第3期。
[4]王爱民、葛文英.《龟甲类甲骨文碎片计算机辅助缀合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第10期。
[5]顾绍通.《甲骨文数字化处理研究评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29卷第5期。
[6]江铭虎、邓北星.《甲骨文字库与智能知识库的建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第4期。
[7]刘永革、栗青生.《可视化甲骨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第17期。
[8]刘永革、栗青生.《可视化甲骨文字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党彦杰(1991—),女,汉族,河南上蔡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古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