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李秀郦,杨 文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基于文献计量的高校拓展训练研究进展
安李秀郦,杨 文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本文采取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2010—2016年发表的关于高校拓展训练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数量分析以及研究重点的分析。结果发现,关于高校拓展训练领域的文献总体数量较少,2012-2014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较多,研究主题包括现状分析、课程研究、效用研究、影响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状分析。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提出,高校拓展训练揭开素质教育新篇章,拓展训练的课程教学研究、影响分析以及效用研究等问题,将会成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拓展训练;高校;文献计量
跟随高校课程改革的脚步,许多高校进行了相应的拓展训练课程的初试且相当成功,因此拓展训练在全国高校迅速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使拓展训练成为必然趋势,将成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一股清流。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以高校和拓展训练为关键词,全文检索2010—2016年的核心期刊、硕博论文,根据主题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查,关于高校拓展训练的文献有119篇,并对所检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索有关高校拓展训练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
2.1.1 高校拓展训练的文献年代分布
就最近5年对比,2011年降至最低(12篇),2012—2014年变化不大,但比2011年翻了一番(20篇),文献数量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文献的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其研究已经得到更多关注。在所搜索的论文中,其中硕博学位论文76篇、核心期刊43篇,硕博论文占绝大多数,充分说明高校拓展训练受到硕博论文笔者的青睐。
2.1.2 高校拓展训练领域研究主题分布根据文献内容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检索到的论文分别归入5个不同的研究方向:现状分析(包括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对策分析)、课程研究(包括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拓展训练与体育教育结合的研究以及师资能力)、效用研究、影响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从本次统计来看(表1),高校拓展训练的现状、课程教学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分别为28篇、25篇,可行性研究文献较少。由于我国拓展训练处在发展阶段,其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场地要求等均要进一步完善,所以高校拓展训练的发展是迫切需要创新的领域。
2.2.1 高校拓展训练的现状研究(1)高校拓展训练的发展历程。在国外,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的如火如荼,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跟随高校课程改革的步伐,于2002 年在教育部的倡导下,我国 7所高校中由华东师范大学领头进行了拓展训练课程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此后拓展训练在全国高校迅速发展起来。而也有研究者认为,在20世纪末拓展训练已经进入中国,但当时只是在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备受青睐,并没有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所以在探讨高校拓展训练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2003年,“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模式化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拉开了拓展训练在我国发展的燎原之势。
表1 高校拓展训练领域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2)高校拓展训练面临的问题。我国的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发展中依然处于起步状态,所面临的问题也较多,并且涉及到多个层面,如课程体系不完善、场地和器械制约、专业师资严重缺乏、高空安全把控、管理模糊的等问题。刘俊来、周文福在文中指出,拓展训练项目分类纷繁复杂,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出了各种不同的训练课程,如山地项目、水上项目、高空项目等课程是以上课地点划分的;还有按性别和季节划分的课程,这样混乱的分类,十分容易模糊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谢斌认为,拓展训练内容对场地和器械有高标准的要求,但是高校对拓展设施的投入不足。基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杜文、杨远波认为,拓展培训师的培训体系不健全,也没有权威机构进行认证,专业水平也需要提高。建设一支拓展培训师队伍是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而目前拓展师的总体水平既缺乏对拓展训练的理论理解,在专业技术方面也存在缺陷,并且在短期内无法满足高校拓展训练的发展速度。孟凡会、张伟东在调查中发现,安全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拓展训练因其具有挑战与刺激性而受到青睐,与此同时安全风险也很高。安全把控已经成为高校推行拓展训练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给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从上述高校拓展训练所面临的问题中不难发现,我国现在的拓展训练还处于尝试阶段,仍然有许多客观条件无法克服,主观问题无法深入,导致高校拓展训练在课程教学、师资能力、场地安全等问题中踟蹰不前,因此探究还需继续,问题还需逐步解决。
2.2.2 高校拓展训练的效用研究拓展训练作为一个新兴教学方式,因其中的项目具有很高的团队合作精神正不断地被人们所接受,是体验式教育在中国特定环境中的产物。关于高校拓展训练的效用研究,一直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一致认为拓展训练对高校学生的成就动机、社会适应性等心理素质有积极影响。
贾桂云在文献中指出,拓展训练的方式具有创新性、娱乐性,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很大帮助。于华荣、王燕珍在实验中得到,将常规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相联合的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能更深地发掘学生潜力、增强自信心、磨炼意志、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在改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 。拓展训练所设计的项目,既充满了新奇,调动了参与者的好奇心,同时使参与者在克服艰难完成任务后能体味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荣誉感,充分体会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幸福 。拓展训练的效用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可以将高校拓展训练做到活动中民主化,分享中严谨化,使效用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2.2.3 高校拓展训练课程研究(1)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探索 。课程体系是拓展训练的核心,目前研究者对于拓展课程教学体系研究还是欠缺。拓展训练项目分类纷繁复杂,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出了各种不同的训练课程,如长、短课程是以时间为标准划分;山地、水上等课程是以上课地点划分;新职员破冰、销售团队打造、入学教育课程是以参训学员的特点划分的;还有按性别和季节划分的课程。如此杂乱的分类,很容易模糊拓展训练的教学目的。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自己的分类标准,课程内容体系很难统一。
(2)高校拓展训练的师资队伍研究。目前在我国的拓展训练中,拓展师自身的培训体系并不健全,专业水平亟待提高。高校的拓展训练对专业师资的要求十分苛刻,培训师不但要取得从业资格证、具备相应的教学和运动能力,还需要具备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活动中根据参与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情绪与应急处理,在活动后组织与牵引分享。而从目前拓展培训师的总体水平来看,既缺乏对拓展训练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掌握,也没有在专业技术和安全方面进行保障,因此难以满足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规范应用。强大的师资团队是拓展训练的心脏,没有了思想引导,活动进行也是表面,因此,拓展培训师的大力培养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2.2.4 高校拓展训练影响分析张道荣、郭爱民指出,户外运动能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今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父母为其打点生活中碰到的很多难题,致使大学生以个人为中心,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够。而拓展训练中的困难题需要参与者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培养了大学生的团结意识,并以顽强的信念攻克艰难,有助于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建立与提高 。从文献中可知,拓展训练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组织能力的增强、创新思维的开发以及培养团队精神,而这些能力正是大学生在生活工作中表现出的短板。因此,将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引入高校,不仅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更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2.2.5 高校拓展训练可行性研究高校开设的拓展训练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一定区别,在课程设置时,主要借鉴拓展训练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培训内容,不可直接照搬机构的常规课程。可行性研究需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身心特点做到完美结合,也要与教学目的相一致,并考虑场地的现实情况,整理出适合高校的拓展训练,其可行性研究仍需全面考虑制约因素。
目前高校拓展训练的研究集中在现状研究、内容表面,缺乏深入的调研,对于课程、师资等解决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课程教学研究中,课程体系标准的研究鲜有人涉及,其重要性值得深思。在高校拓展训练的影响分析中,虽然有实验验证,但并未虑到外在的影响因素,研究还需谨慎。目前对于高校拓展训练的课程影响分析,可行性的研究较少,但随着我国高校拓展训练浪潮的推进,拓展训练的开展毋庸置疑,因此对于高校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施研究也必定会是研究焦点。对于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研究与创新仍然不足,直接影响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的关键,课程体系的研究将会是重点研究对象。
[1]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45.
[2] 公黎斌.大学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08-109.
[3] 孟凡会.张伟东.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189-191.
[4] 刘俊来.周文福.高校拓展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4):63-64.
[5] 谢斌.我国普通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6):584-587.
G807.4
A
1674-151X(2017)11-06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31
投稿日期:2017-08-11
安李秀郦(1991—),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