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借助于媒介文化理论、接受美学等理论来探寻王朔文學作品影视改编热现象出现的方方面面,揭示王朔文学作品与影视的互促互进,且提出对王朔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期望,为今后文学生产创作和文化消费应如何更好地结合,提供了可借鉴思路。
关键词:王朔小说;影视;改编;媒介传播与接受
作者简介:李雯(1983-),女,安徽霍邱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一、王朔小说被影视改编的方方面面
王朔是上世纪较为另类的一位作家,自1978年开始创作以来,先后发表了《浮出海面》、《顽主》、《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等中、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王朔幼时居住在军区大院,童年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成为他今后创作素材来源之一。他儿时特殊的成长背景以及历史时代对王朔今后的创作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王朔因其独特的叙述语言和反讽、戏说的写作方法而一度成为了文学界的另类。
王朔的小说之所以能够被大量的改编及受大众的喜欢,这跟他文中对白既通俗易懂又充满活力是分不开的。在王朔的小说中有较深的反文化,反传统意识,且成为当时很多年轻人追捧的精神偶像。而他真正在文坛和影视引起轰动的是在1988年,他的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这一年,这股王朔热被称为“王朔现象”,也被中国影视界称为“王朔电影年”。四部电影分别是:黄建新执导的由《浮出海面》改编的《轮回》、叶大鹰执导的由《橡皮人》改编的《大喘气》、米家山执导的由《顽主》改编的《顽主》和夏钢执导的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改编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乘流而上,到了90年代,由姜文执导的由《动物凶猛》改编的并拍成电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影片连带姜文一炮成名。当然,经王朔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接下来本文以王朔小说改编成电影为例,就电影改编如何在大众文化语境下既要符合观众的欣赏口味,又要实现电影在艺术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分析。
二、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王朔小说影视改编
大众文化的兴起跟西方相比要晚许多,确切地说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大众文化在中国才得以迅猛的发展。大众文化给当时的人们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它不仅是在经济层面上发挥了作用,而且给当时某些作家的文学创作也起到了强大的冲击力,王朔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王朔具备其他作家不具有的品质,并且他自称自己是有商业头脑的。正因为他独有的叛逆性格和主观性较强的写作态度,加上当时新文化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兴起,导致他的小说就具有“别样”的风格。王朔的小说观本身就是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商品的小说观,他十分看重读者的兴趣爱好,并且投其所好。王朔对待小说的这种态度,主观上是他本身所具有的玩世不恭的写作态度,客观上得力于受到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比如王朔的小说《刘慧芳》,其中的主人公刘慧芳就是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中的代表之一,她朴实、温柔、贤惠、善良,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却遭受到爱情和婚姻的双重不幸。先是她与前夫离婚后陷入到无限自卑而无法自拔,后来又和心仪的男人阴阳相隔,读者都被她的悲惨命运所打动。王朔的小说是站在都市底层人的立场来表现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真实的精神状态。
大众文化的兴起让王朔能充分利用影视媒介的巨大影响力,以应用于自身的创作实践。王朔在大众文化语境和个人价值选择的双重影响下,他深知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正是将文本与影视两种文化融合过渡的一种良好手段,于是他不断向大众媒体靠拢。王朔的大部分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后,都能获得良好的反馈,从而使原著在阅读量和传播上得以提升,这可谓是一种双赢模式。
三、王朔小说影视改编的弊端及展望
通过以上对于王朔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现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王朔作为一名编剧和作家,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影响不可小觑。他以他自己独特的风格,独立于中国当代作家之列,可正因为他这种“独立特行”导致一定的弊端在现实中显现。王朔影视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和其他一些负面效应,导致他后来拍摄的几部影视作品均反响平平,甚至有些影视作品仍未公映。
当然王朔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其小说的影视改编具有很深的社会影响力,他开创了大规模改编的先河,使之成为一种气候。王朔的电影用另一种方式生动的向大众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明是如何被淡化的,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具有社会意义,并且为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的艺术研究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无论是其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电影作品,都已深入大众的审美视野,成为人们赞扬或者批判的对象,而且对于文学和电影来论,它们本身就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对不同的艺术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的见解。那么,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就不可能完全符合所有大众的审美需求,再加上电影本身对于市场价值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对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需要改编者谨慎为之。
在当代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化,把小说搬上荧屏,让更多人去关注,以此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已成为传媒常用的一种方法。王朔小说在当时影视改编的成败,让我们看到了小说作品和影视传媒的互动关系,为今后更多的文学作品与影视联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光祖等主编.影视艺术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杨扬,葛红兵,朱立冬.王朔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智华.影视文化传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