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宛柔(1990-),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一、斯芬克斯之迷
斯芬克斯是古希臘神话中的象征性最强的人兽一体的形象,她有着女人的面容、狮子的身体、老鹰的翅膀、蛇一样的尾巴,传说她蹲守在忒拜城外通向城内的十字路口,要求过往的人回答她的谜语,凡是回答不上来的人都会被斯芬克斯吃掉。
这个谜语当时难住了非常多的人,许多人都因回答不出来而丧命,而这个谜语也就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迷”,它的内容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而傍晚用三条腿走路?只有俄狄浦斯回答出了这个谜底——“人”,在生命的初期——早晨,人还是个孩子,还不能够站着行走,只能用手和脚爬行,因此是用四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中期——中午,人已经可以直立行走了,因此是用两条腿走路;然而人到了生命的末期——傍晚,变得年老体弱,必须要借助拐棍才能行走,因此是用三条腿走路。
二、斯芬克斯因子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人类完成了两次自我选择,第一次选择是人完成了由猿进化成人的自然选择,通过这次自然选择,人获得了人的形式,能够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语言等等,从而使人在形式上与兽区别开来。但是真正使人与兽明显区别开来的是通过第二次选择,即伦理选择完成的,自然选择赋予了人的形式,伦理选择赋予了人的本质。通过伦理选择,人获得了理性,能够分辨善恶,使人由生物意义上的人变成了具有伦理意识的人。
斯芬克斯是人的头和狮的身结合起来的,这一特点表明人的形式上,最重要的是头脑,经过自然选择之后,人具有了理性,头脑就是理性的象征。狮子的身体表明人是从兽进化来的,人的身上也会保留一些兽的特性,人头和狮身相结合的特点称之为斯芬克斯因子。
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两部分组成,二者缺一不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人性因子是高级因子,而兽性因子是低级因子,因此人性因子控制着兽性因子,从而使人称为理性的、具有伦理意识的人。人性因子也就是伦理意识,表现为理性意志,是人从野蛮向文明进化的过程之中产生的,是人区别于兽的本质特征,有了人性,人才具有了伦理意识,才能明辨善恶。
兽性因子是人在进化的过程之中残留的动物本能,是留存在人身上的兽性部分,表现为自由意志和自然意志。人身上的兽性因子与动物的兽性不同,人身上的兽性因子是受理性控制的,正是因为人性因子能够控制兽性因子,人才能做出合乎理性的行为,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具备了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人经过伦理选择之后,具有了伦理意识,做出了行为都会符合伦理的规范,这样人才成为了具有理性的人。
三、文学形象中的斯芬克斯因子
人性因子在人身上体现为理性意志,使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和善恶,按照伦理规范做人做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兽性因子,在人身上体现为自然意志和自由意志,自然意志表现为人的动物性本能,如食欲、性欲等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自由意志是人对某种事物的有意识的追求,即人的欲望,这三种意志在人身上互相牵制、互相对立,却又不可分离。许多文学作品都描绘了人在斯芬克斯因子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道德行为和伦理选择,探索理性意志是如何控制自然意志和自由意志的,让人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引导人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如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格雷,他在这三种意志中不断地挣扎,最终摒弃了理性意志,毁灭了自己。格雷担心自己以后会变丑、变老,愿意用自己的灵魂去交换,使自己像画像一样青春永驻。在追逐肉体的青春时,他选择了自然意志,放弃了理性意志,牺牲了自己的灵魂。之后,格雷与画像中的自己变换了身份,格雷自身变成了兽性因子,只凭借着自由意志行事,他听从着本能的驱使,肆无忌惮地追求感官的享乐,失去了理性意志的控制,逐渐走向了罪恶和堕落的深渊。而画像变成了人性因子,具有了理性意志,能够分辨善恶是非,记录下了格雷丑陋的嘴脸。
格雷这个文学形象告诫我们,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是不可分离的,人一旦丧失了理性意志,就会任凭自然意志与自由意志泛滥,为所欲为,与兽无异,最终毁灭。只有理性意志控制着自由意志和自然意志,人的行为才能受到约束和引导,成为一个有理性、有道德的人。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是一个人兽结合的形象,它本是一只有灵性的石猴,不具人形,不能分辨善恶是非,也不懂伦理。但是随着它参仙访道,开始学人话,懂人礼,逐渐掌握了一系列人的生存技能之后,它完成了自然选择,变兽为人。但是当他还没有经过第二次伦理选择时,孙悟空缺乏理性意志的约束,任凭自由意志胡作非为,大闹天宫、破坏蟠桃会,最终被镇压在五指山之下。为了约束孙悟空的自由意志,唐僧用紧箍咒来管束孙悟空,在这里,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就相当于理性意志,约束并控制着他的自由意志,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孙悟空完成了伦理选择,被封为“斗战胜佛”,自此,孙悟空自身就具有了理性意志,能够自我约束,因此头上的金箍就自然地消失了。
四、结束语
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形象,都暗含了斯芬克斯因子,斯芬克斯因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挖掘文学作品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
[2]柳小虹.斯芬克斯之谜的象征意义[J].才智,2011,(1).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12).
[4]王京跃.斯芬克斯之谜的伦理意蕴[J].江西社会科学,200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