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17-12-26 20:14孙广伟张春苗张大富范俊甫韩留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应用型

孙广伟+张春苗+张大富+范俊甫+韩留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开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时间不长,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现状,然后对高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明确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教学体系、加强教材教学建设、注重专业技能实践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210-02

一、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运行规则的逐渐规范,导致对行业内高层次、应用型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目前,高校对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对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1]高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都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知识,但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凸显出工程经济、法律法规、管理等知识储备不足的现象,同时具备建筑工程技术能力和全方位、动态工程管理理念的高素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较为缺失。随着国际化工程造价管理、咨询等全新理念的渗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策略

我国建筑领域大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入门门槛的提高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紧随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现有的教学策略及课程结构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明确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起步较晚,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社会对人才的供求需求以及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都是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2]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首要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我国工程建设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应用人才。高校培养出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应该适应我国工程造价的实际需要,掌握工程造价工作所需的有关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等综合知识,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过硬,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高校通过该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必须保证学生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制定建筑工程预算、结算表格能力,并对工程投标报价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力图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从而为我国建筑设计院、基建部门、市政工程公司、监理公司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提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不断调整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结构体系。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專业基础教学内容应不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教学体系,强调造价过程控制的过程连贯性,运用数量经济方法确定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招标、无标底投标。[3]我国传统的教学内容大都来自行业内相关专家自己研制的教学体系,随着我国工程造价走向世界,我国的基础教学体系相比之下显得较为薄弱,对行业标准、行业管理技能及应用涉及面较为狭窄,这是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未来我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也必然与其他国家实现统一认证,为此高校应根据行业内的世界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课程教学。

课程体系的制定是为了实现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应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基础原则,专业课程的设立则应以针对性、应用性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必需的专业实践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既要包含高校统一开设的工科基础教学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又要包括建筑制图、建筑学、施工技术与组织设计等工程技术类课程,还要涉及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如经济学、投资学、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类似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基本可以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需求。

3.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教材和教学建设。在教材的征订过程中,除了要求校内学科领头人积极参与讨论,还应邀请工程造价行业和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专家,力求在教材的选择上满足对人才培养教学大纲需求,体现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基础性、前瞻性、管理性等综合特点。为了引导我国工程造价行业走向世界,在教材选取上还应参考国外优秀高等院校的教材选择,制定符合世界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购置专业软件用于绘制工程图、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模拟今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结合专业就业特点,高校教师可选取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中的案例或实际工程中遇到案例,让学生在课程上进行案例讨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4.注重该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可引领学生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完成造价工程管理师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的实践培养可由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贯穿大学时期的整个教学阶段,形成完整的专业技能实践体系。实习阶段由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到亲临工程项目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呈现。学生在整个实践环节,实现对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全面认识,并有助于帮助学生做好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实习是整个专业技能实践环节的关键,为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到项目建设过程中可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及抗压能力,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完善自我。

5.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通晓行业内国内外建设管理规则和法律法规,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将项目一线的生产、管理知识有效地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现有教师去优秀院校和项目建设基地进修,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并定期邀请行业专业与校内教师开展教研会,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及时反馈到校内,引领高校教师以市场为需求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技能人才培养。高校还可聘请优秀外教,为学生带来世界前沿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并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口语,实现与世界顶尖人才的沟通。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终要面对世界,提前让学生熟悉英文环境,有利于后期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业的国际化,引领建筑行业走向世界。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调整技能人才培养策略,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建筑工程业所需的实用型高素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提升我国的整体工程管理水平。对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时代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结构体系、加强教学教材建设、注重专业技能实践、不断优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走向世界的综合型工程造价管理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军霞,王永先,郝丽青.工程管理专业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7,(19):187-188.

[2]郑兵云,许大宝,倪修凤.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学刊,2017,(01):31-32+35.

[3]刘光忱,李欣,王春霞,郭月娟.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地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建设监理,2016,(11):53-56.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