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义与SOLO评价视角下的计量经济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践

2017-12-26 18:24贾凯威徐维隆吴津津黄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项目驱动建构主义

贾凯威+徐维隆+吴津津+黄粤

摘要: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构成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计量经济学的本质是经济学,但是又不可避免地与数学、统计学存在知识交叉。学科的交叉性使得计量经济学具有高抽象性、强理论性、突出的实践性与强数理基础等特征,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的提高,影响了教学效果。基于此,论文基于构建主义对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进一步完善,最终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高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项目驱动;建构主义;SOLO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119-02

一、引言

鉴于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门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现实应用中的重要性,大量的教学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研究问题。但是,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与统计学的统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实践性及抽象性,这使得大部分本科生均感觉到“难”,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吃力,从而影响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尽管现在大量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论文能够得以发表,但是不难看出,许多论文是为了用模型而用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使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解与定位存在误区。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增强其对计量经济学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如何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与理解计量经济学成为每个计量经济学教师面临的问题。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低、动手能力差、对数理推导心存畏惧等学习现状,本人尝试了基于项目驱动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计量经济学性质及构建主义

1.计量经济学性质与计量经济学建模。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与统计学的统一(李子柰和潘文卿,2006),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具有以下性质:(1)高抽象性。一方面,计量经济学归根结底是一門经济学,需要对研究的问题提出诸多假设,如均衡假设民、市场出清假设、完全竞争假设,这无疑增加了其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学习与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若干假设(GAUSS假设)也增加了其抽象性,尤其是关于随机扰动项的球面假设更是让学生望而生畏。(2)强理论性。一方面,计量经济学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尽管大多数高校更侧重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但是两者并不能完全分开;另一方面,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离不开扎实、深厚的经济理论功底,否则学生无法根据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归纳出经济问题,更无法将之理论化与模型化;最后,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学习离不开计量经济学理论的支撑。(3)突出应用实践性。一方面,计量经济学在经济预测、结构分析、政策评价与模拟方面已经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经验实证性质要求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解决“是什么”,这是计量经济学具有应用实践性质的主要原因;最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必须配有计算机软件的辅助,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编程等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其应用实践性。(4)数理推导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无论是理解CLM的假设条件,还是掌握OLS、ML及GMM等估计方法,必要的数理推导是无法规避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尽管我国各高校均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但是受课时、教学安排、课程性质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在大一、大二学到的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到大三时几乎所剩无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内容基本安排在学期末,学生学习效果也一般。这无疑增加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难度,而计量经济学有限的学时不可能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的数理基础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如同嚼蜡,师生缺少互动,进一步降低了其学习兴趣。

2.借助项目驱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属探究式教学法,具体来说,是改变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分家、分段教学的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拟定、实施一个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在选定项目时起主导和引导作用,把知识点融入项目中;而在具体实施和完成项目时,学生起主导作用,如此可以把理论寓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以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为目标,做中学,学中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在拟定设计方案、反复修改、讨论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设计能力,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项目驱动法”实施的另一个关键是项目来源问题。首先,最好的项目是真实商业项目,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公司工作无缝接轨,这可以通过学校与行业内一些公司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来实现。其次是各类比赛项目,比赛项目也是有时间限制和设计要求的很好的项目来源,奖项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以动画专业为例,“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由国家教育部等机构主办,各省设分赛区,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意灵感,促进大学新闻传播、广告、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对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出新起到推动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策划能力和综合能力”。类似这样的赛事,教师经过筛选后引导学生参加,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可以自己设计、模拟公司环境并自拟商业项目,融知识点于其中,设置不同的岗位,根据学生能力或指定或通过“招聘”或让学生“毛遂自荐”来共同完成项目。最后,让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以及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无论是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还是在老师指导下独自承担创新、创业项目,都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创业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项目立项后必须想办法努力如期完成,也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毅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学习、研究都是很好的经验。

最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崭新方法,需要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来评定教学效果,并不断改进,才能行之有效;另外,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初次接触项目开发的学生,虽有热情,但很可能找不到方向,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开发各阶段间的过渡,注意观察学生的工作细节和思想动向,及时检查工作进程,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

三、项目建构

各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建模、估计、检验、应用能力;二是在此基础上的独立实证分析与批判创新能力。围绕这两个层面的目标,我们构建了两个综合项目,分别为“关于*****的计量经济分析”与“****计量分析的复制与改进”。具体项目信息分别编制成《综合训练一指导书》、《综合训练二指导书》。在各指导书中,除了对各项目的完成过程与细节进行说明外,更重要的是采用学习效果结构性观察法(SOLO,Structured Observ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对项目的评价与验收细则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学生项目的进行提供翔实的指导与说明。

四、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践效果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践成果包括课程论文与PPT,目前已经累计有85人次投稿,有8名本科生的论文已经发表。项目驱动式教学基本实现了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本学期共有贸易专业两个班与金融专业两个班共计4个班(120人)主修《计量经济学》,为了便于进行效果比较,对金融学专业采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而贸易专业没有采用这种模式,但是也布置了相应的任务。目前看,金融学专业已经累计投稿64人次,投稿率100%,其中8人的论文已经发表,目前发表率达1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7人发表于《科技论文在线》、1人发表于《内蒙古经济与科技》。贸易专业投稿21人,投稿率不足50%,论文发表率为0。从论文发表效果看,金融学专业教学效果要好于贸易专业。

第二,从考试结果看,两专业试题完全相同,但是金融学专业平均成绩高出贸易专业10.2分。利用SPSS的检验结果表明,两专业计量经济学平均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三,金融专业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贸易专业,这可以从课下的QQ互动与移动教学平台的提问情况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C].2007.

[2]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经济学动态,2008,(1).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项目驱动建构主义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