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7-12-26 17:57王成双代少俊焦宝祥吴其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改革

王成双+代少俊+焦宝祥+吴其胜

摘要: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且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是专业课程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本文根据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目标,围绕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科研素质,在优化课程体系、选择合适教材、制作电子课件、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动手实践、做好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目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96-02

一、引言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获取高分子材料制品、体现材料特性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手段,是高分子材料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教学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设计、生产和研究的科学思维以及创新研究素质的学生,使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研发、设计及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目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与加工等领域具有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能力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根据近年来的高分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主要就业在汽车部件、电缆、风电、涂料和胶黏剂等行业,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技术研发等工作。因此,《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结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最新进展,使学生了解影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物理化学因素、添加剂的分类与作用,熟悉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设备、方法、原理以及工艺过程,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改革与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始之前,首先安排学生参观高分子材料企业,或在高分子材料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工艺控制、成型设备和生产线管理等环节,切实体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真正的工业化生产有具体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为本课程的开课打下基础。本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强,与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课程联系密切。因此,在课程体系中,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形成初步的认识,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而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知识结构具体化和丰富化。

2.选择合适教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课时短、教学容量大,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既使教材内容跟上时代步伐,全面反映当代科技新成果,又不使其分量无限加重,贯彻少而精原则,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最终我们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第三版,该教材由华东理工大学唐颂超主编,该教材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关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领域的新发展。教材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工程观点为着眼点,从高分子材料概念和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原理出发,对成型加工工艺进行讨论。先讲清各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共性,即从成型加工技术方法出发,然后分别介绍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特点和区别[2]。该教材架构清晰,突出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满足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目标。

3.制作电子课件。优质的演示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信息量,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电子课件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完善,使学生获得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制作电子课件时,要做到突出重、难点,把教学构思和一些不便板书的内容制作进去,如定义、概念、图表、视频。而对一些关键的公式推导、概念的解释说明、必要的例题等保留到课堂以板书方式讲授,然后与电子课件结合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

4.抓好课堂教育。《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知识点分散,难点较多。只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电子课件相加,是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求的。在教学中采取情景设置、视频播放、问题引导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对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答疑。这样可以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间友情,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目标明确,在将课堂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教给他们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理论联系实际。《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涉及相关的成型加工设备和成型加工方法,这些方法即使采用先进多媒体课件手段,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比较困难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可以有效巩固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综合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课程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如在教授中空吹塑成型时,提出矿泉水瓶盖和瓶身分别是什么塑料、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备、如何利用瓶底的三角标记识别材料的种类等等问题。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挤出成型—注塑成型等工艺,亲手制造一些塑料制品,切身体会到成就感和喜悦感,对做实验产生深厚兴趣。

6.做好教学反馈。有效的教学反馈,具有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學质量的作用。而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考核方法既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考核。对于理论内容可以通过课后习题、课堂表现以及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实践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小论文以及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鼓励学生调研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加深和拓宽知识面,对出现的多种结论组织讨论,以此充分展示不同学生的专长[5]。通过教学反馈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意见,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做到持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专业实践性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抓住“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材料制品性能”的教学主线,针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前沿研究领域和最新发展动态,进一步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程体系、选择合适教材、制作电子课件、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动手实践、做好教学反馈等措施,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激发主观能动性,开拓创新精神,让学生全面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改性及结构和性能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实现制备能满足各种要求的高分子材料制品。

参考文献:

[1]唐颂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8,(1):25-27.

[2]李宝铭,张星,郑玉婴.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课程建设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0,(3):39-42.

[3]杨芳,刘钰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4):119-122.

[4]梁春杰,班建峰,刘括,覃利琴.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4,42(11):235-236.

[5]郭正虹,方征平,程捷.《聚合物成型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分子通报,2011,(1):105-108.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教学改革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泰勒的课程目标观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