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中的另类资源

2017-12-26 07:35井枫屏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徐悲鸿涂鸦杜甫

井枫屏

一、 问题的提出

有段时间,大家特别关注“杜甫很忙”的语文课本涂鸦,让诗圣杜甫穿越时空成了“网红”。从单纯的涂鸦行为来看,杜甫作为历史著名文人人所皆知,他极高的文学成就无人不知。学生给杜甫“化妆”,并不是讽刺贬低杜甫的文学创作成就,它仅仅是学生的创意产物而已。我认为,大家不妨带着平和的心态去看学生对插图的涂鸦,不妨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们天马行空的创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妨抓住这一契机去探寻“给课本插图涂鸦”这一非常普遍的现象。借助调查,去揭开那“杜甫”“诺贝尔”“谈迁”“司马迁”背后的精彩故事。

二、 调查及结果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非常精美,几乎每课都有一幅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它们贴近文本、贴近生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但为何如此精美的插图却成了学生涂鸦的对象呢?他们究竟对插图中的主人公做了什么?到底哪类学生对涂鸦之事最有兴致?什么样的插图最能吸引他们下“毒手”……一连串的疑问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课本插图涂鸦现象的调查表》。

在本校三到六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男女生各占一半,问卷回收和有效率均为百分之百。调查结果显示:

(1) 从涂鸦目的来看,以搞笑为主的有121人,占调查人数的60.5%。发挥想象力,对插图进行再创造的有45人,占调查人数的22.5%。

(2) 从涂鸦的手段上来看,“加枪、打炮”是男生的首选;给人物“化妆”是女生的擅長;嘴角连上对话框、给人物配话外音、“添点云”、“吹点风”“下些雨”什么的,视情况而定。

(3) 从涂鸦主体来看,经常给插图涂鸦的男生有 72人,女生45人,共117人,占调查人数的59.5%。很少给插图涂鸦的男生有12人,女生有22人,共34人,占调查人数的17%。没有给插图涂鸦男生有1人,女生12人,共13人,仅占调查人数的6.5%。

(4) 在“你最喜欢涂鸦的插图”一项里,男生选择人物的居多,女生则偏向一些美图。

(5) 从“涂鸦时间”来看,课前涂鸦的有15人,占7.5%;边听课边涂鸦的有122人,占61%;下课以后涂鸦的有67人,占33.5%。

(6) 从涂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来看,133人是看着插图就有了涂鸦的兴趣,忍不住要涂,占66.5%;54人是看着别人涂得好玩,来了兴致才参与其中的,27占%。

另外,我按年级选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明显感到越往高年级学生的涂鸦兴致就越高,利用课堂即兴涂鸦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三、 结论及建议

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篇篇都图文并茂:诺贝尔专注的眼神,谈迁奋笔疾书的姿态,九寨沟如仙境般的意境,黄河滚滚而来的气势……它们是课文内容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课文自然地融为一体,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学生带来视觉震撼。

涂鸦,从字面上解释:涂,即随意地涂涂抹抹;鸦,泛指颜色。“涂”和“鸦”加在一起就成了随意地涂抹色彩之意。 美国、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使用符号能力的表现,相对来说,符号是学生表达思想最有效的途径。

如果说课文插图是对课文的诠释,那么,“给课本插图涂鸦”就是学生对插图的再创作,或者,能不能说是对课文理解的一种再创作呢?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有意识地去利用学生的“涂鸦作品”?如借涂鸦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借助涂鸦行为,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借助“涂鸦”去揣摩学生的心理情况,做适时的心理疏导;另外,我觉得学生既然如此爱涂鸦,教材的编者能否在教材中留有足够的空白,给学生提供更广的涂鸦空间,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去做这件事呢?学生的所有涂鸦结果,能否成为我们语文课程中的一种新资源,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1. 用涂鸦解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直接要求教师注重插图教学,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由于给插图涂鸦本身就是学生想象和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曾在《燕子》一课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想象,补充插图。有的学生画上了绵绵细雨,有的画上了轻柔的微风,有的在电线上补上了小燕子一家……就这样,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与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此时的课堂无须老师再做任何讲解,他画出来了,自然也就理解了。学生的参与度高了,课堂效率自然也高了。

2. 用涂鸦体会中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给课文插图涂鸦”的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学生的涂鸦有相当的想象力。我在教学《水》这课的时候,就发现学生把插图上几个孩子头上画得汗水淋漓,母亲也满头大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让他们去课文里找一找,然后要求他们根据课文描述的场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水,为什么是我们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这样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说自己的涂鸦,无疑能提升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3. 用涂鸦帮助习作。我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发现一位学生在徐悲鸿的嘴上画起了对话框,写上了“我要加油!”“中国人不可欺”之类的话。我立刻询问他为何写这样的话。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他出色地回答了原因:“徐悲鸿就是这样想的,他是爱国的。他当时一定会这样对自己说,他在给自己鼓劲。”

把握好这个契机,我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发挥想象:徐悲鸿在巴黎学画的那段时间里,都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先画一画,再给图画配上文字。原本枯燥的写话,因为有了自创的插图而变得有趣起来。

(作者单位:南京市五老村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徐悲鸿涂鸦杜甫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创意涂鸦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创意涂鸦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杜甫的维稳观
涂鸦等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