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本文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载体,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践行”的思路,立足“真知课堂、行走课堂、网络课堂”三大课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2-0110-03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的关键时期,建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则承载着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职责。河北师范大学基于“基础”课为载体,按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践行”的思路,立足“真知课堂、行走课堂、网络课堂”三大课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 以教师为主导,立足“真知课堂”解决理论认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价值引领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基础”课教学能否帮助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在于教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2]
为此,我校“基础”课教师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标准,主动担当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立足“真知课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并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讲台上“教好书,育好人”,在讲台下“说好话,做好事”,把正确的道德认识、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融入“基础”课教学全过程。
1 整合教材内容,积极构建理论教育教学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基础”课整个课程的一条主线,但这条主线不是显性的,而是藏在不同章节的不同知识点中,每一部分从不同角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紧密相关。比如“诚信”这一核心价值,就同时存在于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等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中,并且各有不同的理论侧重,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高难度的挑战。
因此,我们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既尊重教材理论的逻辑结构,同时又不受教材理论体系的束缚,从“基础”课各章各节中找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的内容并进行教学内容的主题式整合,把“基础”课教学大纲、教材等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转变成了由教师设计、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蓝本的课程教案体系,完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构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深度转化。
2 探索教学方法,切实提高理论教育教学效果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3]要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讲好,说透,使学生有所认知、认同,教师除了自身要具备丰厚的理论功底,关键还要得法。为此,我们在“基础”课教学中,不仅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是理论知识传授,而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立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尝试采取问题思考的方法,以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层次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直接从问题切入点进行自主性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明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任务,更懂得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思考就比直接给予的说教、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又如,我们尝试以课堂讨论的方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有什么关系、如果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有什么后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大学生有什么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又需要我们大学生做些什么”等组织学生讨论,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从而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
3 甄选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现实生活中与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联系的事例很多,但教学学时有限,所以甄选恰当的案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我们在“基础”课教学中,遵循契合性、贴近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原则,尝试结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甄选了大学生群体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人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人精神来熏陶、激励大学生,激发他们积极、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充分发挥学生身边先进典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具体案例中,我们一方面从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等表彰人物中选取优秀大学生的事迹,为同学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学校自身资源的开发,通过选取河北师范大学先进人物的事迹,突出身边榜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比如我们选取2016年6月河北师范大学感动校园“青春正能量”的10名获奖同学(团队),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迹我们分别在各章节通过讲解和视频展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被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个个进取的生命这些自己身边的榜样感动。我们还通过讲授一些优秀校友的故事,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为国家富强做出贡献。比如,被评为2013年“最美乡村教师”、获得2013感动中国人物的我校附属民族学院2007级学生格桑德吉,她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毫不犹豫地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任教的故事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这样的人物学生可亲可信、可知可感,更能打动他们并被其主动学习和效仿。
二 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行走课堂”解决实践认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践行途径
“真知课堂”是通过系统、科学的理论教育使学生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如果只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传授,不重视通过实践活动把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理论教育就会失去意义。
为此,我们在“基础”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组织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行走课堂”实践教学,通过“文明校园共同建、爱国歌曲共同唱、身边榜样共同学”三大主题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激活和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真正实现“践行核心价值观、美丽青春在师大。”
1 文明校园共同建
为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同时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文明”的价值理念,我们结合“基础”课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的学习,启动了“文明校园共同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实践活动。除了在课堂上积极倡导和号召每个同学“争做文明有礼的师大人、为文明校园创建做贡献”之外,我们从争创文明和谐宿舍着手,将每个教学班学生分成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的若干个小组,小组由宿舍长负责。每个宿舍首先通过PPT、视频等各种形式来展示宿舍的风采,之后再共同去寻找和发现河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并就解决不文明行为、创建文明校园提出对策建议。
该活动开展之时恰逢新生刚刚入学,宿舍成员还不太熟悉,展示宿舍风采活动正好为宿舍成员搭建了一个互相认识和了解的平台。在交上来的宿舍展示作品中我们看到,很多宿舍并没有停留在介绍宿舍成员个人和基本情况层面上,而是通过宿舍口号、宿舍舍歌、宿舍舍规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和谐文明宿舍的建设目标。有了这个基础,这些宿舍去寻找和发现河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时候,有分工合作、有研究探讨、有见解表达,更有自己和宿舍在文明校园创建方面不足的剖析,真正达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目的。
2 爱国歌曲共同唱
为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同时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的价值理念,我们结合“基础”课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的学习,启动了“爱国歌曲共同唱”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将每个教学班学生分成若干个20人左右的合唱队,合唱队从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爱国歌曲大家唱100首中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排练,之后在课堂上统一进行展演。
该活动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每个合唱队都精心设计、细心组织、认真准备。在课堂展演中,各个合唱队同学服装整齐、精神饱满、声音嘹亮、形式多样地共同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展现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同学们爱家乡、爱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激励同学们将对伟大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升华为爱国行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3 身边榜样共同学
为充分发挥榜样的价值示范作用,形成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先进的氛围,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我们结合“基础”课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和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的学习,启动了“身边榜样共同学”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将每个教学班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若干个小组,小组长自定,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寻找河北师范大学校园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物。结合他们在师德师风、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诚信友善、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访谈,运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这些身边榜样人物的故事。
該活动布置后,各个小组同学积极准备、认真参与、详细调查。经过各个小组成员的集体努力,交上来的调查报告: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调查问卷设计合理、调查资料全面翔实、内容分析有理有据。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而且提高了全体同学的参与性和团队协作精神,重要的是引领大学生通过学习身边师生的优秀事迹、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感受到榜样人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实践达成的现实目标。
三 师生共同践行,立足“网络课堂”突出资源共享,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拓展教育平台
当前,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网络以其独有的魅力迅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交往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果沿用老一套,还是老办法老方式,拒绝“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就有可能处处被动,难求实效高效。所以,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成为当务之急。
為此,我们在“基础”课教学中,积极开发建设网络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采用文字、视频、动画、声音兼文字的立体而鲜活的方式呈现,通过资源共享、成果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和载体。
1 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共享价值观学习资源
为进一步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方便学生学习教师构建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基础”课教学中,立足“网络课堂”突出资源共享特色,建设了三级网络课程,一为校精品课网站,二为校BB网络平台,三为校BB网络平台中教师的个人网站。在网络课程BB平台上专门开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并将理论书籍、重要讲话和文件、视频、案例等资料分步骤系统地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下载观看学习,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2 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展示价值观学习成果
为进一步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典型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德行天下。我们在“基础”课网络课程BB平台上,从学生参与“行走课堂”实践教学成果中选取了“文明校园共同建”主题活动的优秀宿舍PPT和视频作品,“爱国歌曲共同唱”主题活动的精彩视频和照片,“身边榜样共同学”主题活动的小组调查报告和访谈,以及部分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谈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规范、法治观念的个人成长成才感悟的优秀作业进行了集中展示。该展示活动得到学生广泛关注和好评,访问量一直居学校前列。
3 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促进师生互动与交流
为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我们在“基础”课网络课程BB平台上,利用“讨论版”师生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展开互动交流和讨论。就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我们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风格与表达形式及时给予正确的价值导向。这种方式既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也引导大学生摆正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更确保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N].人民日报,2014-05-05.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习近平[N].人民日报,2014-09-1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