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霸到“女流”
我承认我曾有一点小“光环”:内蒙古自治区理科高考状元,凭优异的成绩考入被称为清华大学“状元系”的建筑学院,之后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大家都说我是学霸。
但起初没有人知道,被称为“学霸”的我很爱玩游戏,尤其喜欢独立游戏。男生一般喜欢大型游戏,而我打的是单机独立游戏,有解谜,有讲故事,还有冒险,三四个小时就可以玩完。因为圈子小,没人可以交流,当时觉得自己要憋坏了,特别想表达。于是2010年某天,我从隔壁寝室借来麦克风和耳机,以“女流”为网名,录播上传了第一个游戏视频。我自说自话,假装有观众,结果完全没人看,仅有的几个点击也是自己刷的。但有一天,一个网友在视频下留言,说主播说话声音太小了,我很激动,因为作品有人看了。
就这样,我边玩游戏边出视频,保持了一周2到3个视频的高产量,观众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女流”就这样火了。
游戏一直是我的兴趣,从没想过当成职业来发展,直到毕业开始找工作时,我才萌生了“如果能一直做游戏视频该多好”的想法。其实我有很多建筑方面的实习经历,也了解建筑师的工作和发展,但真到要做选择时,才发现传统思维不适合自己了,还是更想玩游戏。
当我表达了转行的想法,父母给予了我一贯的支持和信任。而真正让我坚定信念进入游戏行业,还是导师的一番话。导师说:“你学建筑和城市规划8年,做游戏也5年了,其实两个对你来说同样重要。当心中有小火苗时不要扑灭它。”听后我发现,追寻自己想做的事也并非大逆不道。
于是,我先后在游戏公司完美世界和视频网站优酷工作,这段经历与我的预想落差很大。我因为兴趣而成为自媒体人,但进入公司后,兴趣却没法在岗位上得到发挥。两年后,我自己成立了公司,做专职主播。这段经历让我更立体地认识了游戏行业,让我知道了游戏生产、售卖、反馈等商业运作,让我不再理想化,开阔了视野。
做有趣而独特的内容
我工作大半年时,直播出现了。一个同事非常喜欢看直播,并向我介绍了这个新奇的东西:“你也可以做直播,现在很多做视频的人都开直播了,粉丝非常愿意与喜欢的作者无时差一起玩游戏。”而这时我的视频粉丝们也留言希望我能开直播。 2015年1月,我在直播平台斗鱼做了第一次游戏直播。做完后我才发现,直播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做视频像一种自娱自乐,如果说错可以重新录。但直播不行,没有第二次机会。此外我还不能光玩游戏,还要看令人眼花缭乱的弹幕,因为如果不与观众互动,观众就会觉得无聊而离开,而这对做事一心一意的我来说非常难。
以后每次做游戏前我都会做大量功课,例如这个游戏是什么内容,作者是谁,他在做游戏时的心路历程,及国外玩家玩后的反馈等。我筛选出认为优秀的作品,第一时间引进来介绍给观众,和他们分享不同文化玩家间的体验差异,甚至还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读游戏。
比如《文明》这个游戏中有很多伟人角色可选,人们大多知道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但对阿尔瓦·阿尔托就不熟悉了。因为我学建筑,便向观众介绍阿尔瓦是芬兰的建筑大师,他的设计很有人情味。比如人在养老院里通常躺着,看得最多的是天花板,所以他设计的养老院天花板非常细腻富有色彩;人们听到滴水声会烦躁,他就会设计洗手池的角度,让水滴下来可以很平缓流下,没有任何噪音。当我介绍这些时,观众会觉得很有趣,原来游戏作者也研究了这么多。他们就会觉得,看‘女流打游戏还挺有意思的。”
我不专注于某一类游戏,每天都换新的。要从成千上万游戏中挑一款合适的播给大家,基本上我的准备时间和直播时间呈1:1,播5小时,至少准备5小时。每天上午,我会浏览各种国外论坛,挑有意思的游戏买下来,试玩10分钟,如果是精品就留下,不合适就当钱白花了。幸运时一天能找到两三款,不幸运可能一款也没有。至今我直播了2000多个小时,我不断换游戏,带观众去体验不同的世界,带给他们不同感受。每次直播完都累得瘫倒,但很有成就感。
我是执着又幸运的人
直播两年来,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我在直播平台拥有120多万的订阅量,微博也拥有100多万粉丝,每次直播游戏,都有近20万观众实时观看。
前阵子,我直播了一款名叫“几何冲刺”的跑酷游戏,但凡有一丝松懈,玩家操纵的小方块就会撞壁,得重新开始。我失败了200多次,以至于看直播的父亲忍不住打来电话,让我换个游戏玩,不要太为难自己。放下电话我又继续玩了下去,用了10個多小时终于成功。在游戏通关的一刻,我激动得哭了。直播完,父亲又给我打了电话,哽咽着说:“女儿太棒了,爸爸看了很久,之前打电话不是故意打击你,看到你过关了我也很开心。”
有人说我很幸运,但我认为与其说我幸运,不如说我执着。我是个有目标就一定努力实现的人。初中时,别人都说清华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学校,我便给自己定下了清华的目标,我去书店买辅导材料,买黄冈很难的题,不会就问老师,做完就买新的。写完作业,我就靠打游戏来休息。如果一定要说幸运,那么我最幸运的一点是我的父母很新潮,长大后他们支持我转行,小时候他们支持我玩游戏。他们应该算那时候的“极客”,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也从不限制我玩游戏。当然,我也不沉迷于游戏,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习。
未来,我还需要更多成长,因为只输出不吸收,总有一天会被“榨干”。现在,除了大量看书,我还计划学日语,语言对游戏解说太重要了,日本游戏业很发达,我每次碰上日本游戏就头疼,所以必须学。我还想去传媒大学听课,学习如何发声能保护嗓子,如何让声音更立体,以便通过调节声音,来呈现凝重、开心、恐怖、放松等不同游戏内容,让观众们更有代入感。
我相信,执着又幸运的我,一定会遇到越来越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