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庄严宣告,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未来三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面对真正考验的时期,制定和落实科学的发展战略对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新时代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
未来几年,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这是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认真思考的。
一是商业银行经营所在的社会环境正在深刻变化。首先是科技的推动。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创新强烈地冲击和改变着社会居民尤其是金融消费者、数字时代出生和成长起来的青年消费者等群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状态和偏好。金融科技革命导致的金融脱媒和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其次是监管的强化。面对金融科技革命的浪潮,金融监管也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把强化金融监管特别是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在制定和执行发展战略时,必须明确在金融监管更加强化、合规行为更加重要、消费者主张和权益保护更受重视的经营环境下,银行的战略边界在哪里。再次使政府政策的变化。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改革发展和监管政策方面的变化都会形成商业银行制定战略的约束条件。
二是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和战略布局正在发生变化。从竞争环境看,商业银行不仅应当紧密跟踪传统竞争同业对手的战略动向,更要“跳出银行看竞争”,“跳出当前看长远”。把握新经济、新金融、新产业、新市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化、国际化、综合化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在整个新金融生态圈和产业价值链的市场竞争地位。从战略布局看,商业银行不仅要适应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等竞争要素的变化趋势,规避风险的冰山,抢抓新兴战略性蓝海利润区,保持和提高银行的市场地位,更要把握金融科技时代各类目标客户群,以及潜在客户群生态圈和产业链的变化趋势。从对公客户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化、制造业2025、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等是未来几年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从零售银行角度看,传统金融秉持“二八”定律,商业银行倾向于服务20%的中高端客户,但新金融则转向“八二”定律,让80%的消費者享受到平等的普惠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三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在变化。未来三年是中国决战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最为关键的时期。商业银行要紧紧抓住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能源、低碳经济、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最佳市场增长机会,有效规避外部威胁。要紧紧抓住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深化的重大机遇,加速构建综合化、平台化、敏捷化、信息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抓住改革催生的各种国内外市场的“牌照性”“市场准入性”重大机遇,组建统一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要根据金融监管、市场竞争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动向,强化对影响银行长远发展的重大技术和优秀人才投入,打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必须要有新变化。银行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以及这些资源和能力具有多大的竞争价值,对于整个银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在网点渠道、资本实力、风控能力、品牌价值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因素的有效组合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优势,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者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经历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商业银行虽然具有传统的优势,但是在金融科技时代,创新能力、金融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产品和服务定价、客户体验的提升、核心客群的深度开发和经营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五是商业银行经营哲学也要发生新变化。任何银行的成长都与其众多领导者的个人抱负、经营哲学和道德信条有着直接的关系。从经营哲学和个人价值观来看,有的银行家信守“大就是美”的信条,执着于“银行企业帝国”的建设,不断寻求通过国内外收购兼并的机会,追求行业内的排位和座次。另外,一些银行家则秉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追求“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注重业务结构的平衡与协调,注重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净资本回报率水平的提升。有的银行以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为己任,重视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银行家对风险的偏好看,风险规避者往往选择保守型发展战略,强调以审慎的今天的行为守护明天的安稳;风险承担者则倾向于进攻型战略,希望通过复杂的创新获得长期的回报。新时代的银行经营管理者必须强化互联网和科技思维,突出创新力,人才领导力,风险洞察和掌控力。
新时代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点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资本资源日益紧张,市场资源竞争更加激烈,融资和技术脱媒日益提速,竞争主体日益多元化,商业银行在战略核心议题上必须聚焦重点问题。
一是加速客户结构的调整。客户定位决定着银行的资源配置,对于任何银行而言,最关键的战略决策就是要确定为谁服务。清晰地定位客户,能够使银行有效地抓住配置资源的主要矛盾,最大化其投入主要客户的资源,满足这些客户的特殊要求。新时代,决定银行能否赢得高质量客户的不在决定于漂亮的高楼大厦和基础网络设施,独特的技术能力、产品和服务价值、领先一步的创新能力才是赢得高价值客户的战略武器。银行的讨价还价能力、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决定了谁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在客户定位过程中要明确谁不是银行的客户,经营好所选择的目标客户。要不断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寻找客户偏好,在分配资源过程中,树立客户需求意识。要根据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来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科学地分配资源。
二是明确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在定位主要客户的同时,银行还要明确定义核心价值观,确定股东、员工、客户和社会利益的相关顺序。要明确规定在面临困境、需要作出决策选择时,谁的利益排在最前面。有的银行遵循股东利益优先,有的银行奉行员工利益至上,也有的银行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如果追求短期回报,就应当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但是从长远看,一家绝对将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银行很难成功,股东价值只是结果,而不是战略,银行真正的赞助商和支持者应当是员工、客户和产品。不管是奉行客户至上、员工第一,还是股东优先,银行都不能忽视和损害受银行经营管理决策行为影响的其他相关者的利益。endprint
三是科學划定银行战略边界。控制战略风险是银行董事会和经营高层的重要责任。控制战略风险有两种主要方式:即告诉人们该做什么,或者告诉他们不能做什么。告诉银行干部员工该做什么可以保证他们不犯错或者不做未经授权的活动,但是创新是新时代银行发展的根本动力,告诉干部员工什么不能做,就可以在划定的界限内让干部员工自由发挥其创造力。就像十戒(Ten Commandments)一样,告诉人们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未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国际大银行的通行做法,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已成为评价好银行的十分重要的标准,发展水平越高的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比越高。在资本监管日趋严格的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要大力拓展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代理、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有效缓解资本瓶颈约束,促进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四是科学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约束和资本约束的经营发展理念,将资本管理真正引入到业务管理流程之中,引入到风险调整收益的绩效管理当中。要将市场定位由传统的融资中介向新型的服务中介转变,真正地将短期盈利水平与长期盈利能力、质量与规模、收益与风险等结合起来。要在管理体制、组织架构、薪酬分配制度进行同步改革,对现有机构、人员、业务流程等进行整合,调动分支机构和员工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良好的资本节约型企业文化氛围。商业银行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盈利结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应以实施新资本协议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经济资本管理进程。坚持经济效益为核心,提高资产定价水平,追求稳定的资本回报。
五是营造强大的创新能力。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不占用或少占用信贷资源的替代产品的创新和营销力度,比如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等,提高资产业务风险资产回报率。在信贷额度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做好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展短券和中票等信贷节约型市场、优化表外资产业务结构。零售业务具备低资本消耗的特点,新资本协议标准法对满足规定的四项标准的零售资产风险敞口给予75%的风险权重,内部评级法中通过改变相关性函数计算公式调低了资本要求,银监会有关监管指引中也规定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因此通过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可以一定的资本推动更大的业务规模。
六是打造和谐互助的企业文化。按照发展愿景构筑包括创新文化、业绩文化、团队文化、风险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等在内的企业文化体系,进一步彰显效益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创新理念、品牌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追求真实利润”的经营方针、“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绿色银行”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以弘扬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标,以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龙头,以先进典型为示范,以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和适时加入“赤道原则”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色的企业文化。
七是提升银行资本运作能力。一方面要明确资本管理目标。国内银行应根据发展战略确定的风险偏好,制定前瞻性的资本管理规划,明确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经济资本配置目标,处理好经济资本管理与监管资本约束的关系。如果监管资本小于经济资本,则表明风险的资本覆盖不足。要从经济资本的预算、配置、监控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通过经济资本配置政策有效指导银行经营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要多渠道补充资本。除了依靠股东的正常性资金补充、引入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发行次级债等工具外,要对其他资本工具,比如优先股、定向增发、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等进行深入研究,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形成多元化、多途径的资本补充机制,改善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新时代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路径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创新、综合化、差异化,以及内涵式与外延式增长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银行价值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型银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未来三年,商业银行创新要以提升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为出发点, 重点强化体制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第一,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适应国际银行业组织架构扁平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和试点事业部改革;按照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加快业务流程再造,探索和试点建设智能支行和特色旗舰店支行,提高业务经营效率和客户体验。第二,要强化综合化、个性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利用综合化经营的政策空间,积极探索与保险、证券、基金、租赁、信托等行业相关的组合衍生产品;依托商业银行的结算网络、客户网络,发展投资连接产品,通过互换交易、期权交易、套期保值等工具为企业提供结构化的金融产品;通过完善和发挥网银、手机、人工智能功能,丰富金融新产品,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第三,要积极进行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创新。加快核心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渠道的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为各项业务和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同时,要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开发和应用,打造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新的核心竞争力。第四,要创新市场营销模式。不断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提升窗口品牌形象,力争达到国际认证标准; 推进交叉营销策略,扩大与优质客户的合作面;推进特色的联动营销策略。要高度重视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在银行营销的中作用,针对客户痛点,提高客户体验。
二是加快建设综合化融资服务体制机制。综合化融资是当今国际银行业的主流趋势,也是国内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是商业银行有效应对金融市场发展特别是企业融资“脱媒”挑战的根本出路。商业银行在综合化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要依托金融控股的平台,与控股各金融子公司合作开展业务;并积极争取机会,发展以自身为主体的综合化经营平台。充分发挥股改上市后强大的资本实力,积极争取政策,通过收购、设立、参股和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发展基金、保险、信托、租赁等其他金融业态,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综合化经营平台。
三是加快建设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能力。商业银行要明确差异化发展的重点。一是管理的差异化。要根据不同区域分行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在信贷政策、财务资源配置、分支机构设立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管理。二是经营的差异化。要针对不同客户,通过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实行差异化营销,打造商业银行优质服务品牌。要突出授信与考核管理政策的差异化。在保持总行整体政策一盘棋的前提下,在对分行的管理上,应预留政策的弹性空间。通过差别授权、差别信贷政策、差别考核制度、差别的内部机构设置及功能划分等措施加强对分行的指导,引导分行在总行的政策框架内根据本区域的市场情况、分行的优劣势等,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政策,力争做到一(分)行一策。应根据区域特点实行差别化的资源投入政策,以提升商业银行的区域比较优势和投入产出水平。
(作者系四川遂宁农商银行董事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