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萱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场了。”
——题记
微风轻抚树叶的沙沙声摩擦着敏感的双耳,使心止不住的发痒。窗外鸟儿偶然的合鸣,更是给晴朗的午后添上了一丝说不明道不清的异样。这样静谧的地方,最适合捧一本書,端一杯茶,在书桌前消磨时光。
可惜,看的书不大对。父亲的书柜里有一本老旧的书,出于好奇,我把它抽了出来。咦?《空中的勇士》?是讲动物的,还是写科幻的?抑或是一篇散文?都不对。翻开书的扉页,震耳欲聋的炮鸣声与难闻的硝烟味都随着飞机的嘶鸣冲进脑海,使之炸裂。
那是抗战时期的故事。
当时,一个日本记者乘上了轰炸成都的战机,要为日本拍一部战争宣传片。当时的成都已是满目疮痍,没有一架可以飞上天空的战斗机。因为,飞行员都已经牺牲了。
但正当日本战机畅游在成都上空时,意想不到的是,一架战机从成都地面扶摇直上,朝着日本战机开了火。可由于战机款式陈旧,杀伤力不强,纵然击中了日军的战机,但也打不掉,击不落。于是,战机调转方向,撞向了日本记者乘坐的战机。然而,竟然也被日机躲过了。
驾驶那架战机的,不是别人,是所有成都飞行员的教练。他的学生,都战死沙场。
他驾驶的那架战机,是当时中国最差的一款战机,而且还是一架把杀伤力降低了的教练机。
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壮?那是一种怎样的义无反顾?学徒战死沙场,成都境内没有任何的空防措施,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呢?可他还是去了,抱着必死的决心去了。
故事的结尾没有告诉我那个教练的最终去向,只是把深情的笔触永远停留在一篇日记中:
1940年7月22日 小雨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场了。
这是什么?这是一个被逼到绝境的落魄贵族的反抗,这是一匹孤狼在冷冽的风中发出的不甘怒吼!
我终于明白那时“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精神了。那时的华夏儿女们,奔赴抗日前线,用枪击用拳打用脚踢用牙咬,都拼尽了全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然后,他们直挺挺地倒下,接在后面的,是更汹涌、更杀气滚滚的浪潮。
抗日抗日,抵抗日本,但那时我们样样落后,拿什么去抵抗?只有拿拳头、拿生命去搏!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着日军的入侵!抗日这个词,更多包含着的,是一个民族的悲壮不屈的、被染上了鲜血的魂。
很庆幸,我们胜利了。我知道,用“我们”这个词不太对,但我还是用了。因为我为他们骄傲,我为他们自豪,我想跟他们一样也做一个有着不屈不挠的中华魂的龙的传人!
当时的人们,贫穷困苦,国难当头,但他们用一颗喷薄着热血的无畏的心和对祖国的浓烈的爱保守中国,赶跑了侵略者。而如今呢?我们生活安逸,有大鱼大肉,有九年义务教育,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一个强盛的祖国!但我们早已没了当年的那份坚毅那份热情,那抹中华魂。
现在的中国,是我们的上一辈和老一辈撑起,总有一天,我们会从他们手里接过这份重担。到时候,我们靠什么来支撑这偌大的一个中国?靠好吃懒做靠浑水摸鱼靠贪图玩乐靠善恶不分,还是靠我们的才华与力量?
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志向,也不去憧憬不去追逐不去拼搏,这像一个中国人吗?这更像一个被安逸轻松的生活养出来的祸害祖国的废人、罪人!
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生活在它丰满的羽翼之下,而我们却像永远长不大一样,任性地推卸着保护它的责任。是没有能力,还是没有勇气?不管是什么,都显得可悲。当翅膀没有了力气,当羽毛逐渐稀疏,我们是继续躲在前辈们撑起的屏障下,还是勇敢地站起来,去接续传承的火炬?当我们这些祖国的希望都堕落了,中国怎么办?难道我们又要眼睁睁看着它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哀鸣吗?那可真是可叹,真是可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这群正值美好年华的少年们有目标地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变得更坚韧,让自己拥有像那个教练一样、像当时的华夏儿女一样的不屈不挠、敢与天斗的中华魂!
(指导教师 曾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