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摇身一变,从乞丐成为富翁了。
里昂拥有一张价值连城的废纸——一张沾满颜料的宣纸。半个世纪前,一个著名画家扔进垃圾箱的。
不愧是一个有心计的乞丐,不上街乞讨,只翻垃圾箱。清楚那幢楼里住着一位著名的画家。画家扔出的所有废纸,他都精心收藏着。他似乎知道画家活不过他,只等画家作古以后,再将其废纸拿出来拍卖。经过专家鉴定,确系画家珍贵手迹。之前那些尺寸不大,品相不好的废纸,分别被他换了房、换了车,换来一位美丽的妻子,换来了他扬眉吐气的家庭,应有尽有。一时让同城乃至全国的乞丐对他刮目相看,自惭形秽,无地自容,继而茅塞顿开,纷纷效仿。晚了晚了,一是岁月已逝,沒赶上趟,二是如今的画家多如牛毛,心浮气躁了,所作之画也达不到画家的境界了,扔出去的废纸就真成废纸了。把他吹嘘得很神,说他才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大家,能一眼洞穿画家之作半个世纪后的价值。不然,当时同城也不止画家一个啊,为何他只盯住画家呢?
里昂一把火,把新闻界和文化界两锅水烧沸了。都将他的乞丐历史忽略了,称他为高手、大师、奇人,甚至称他为伯乐。被吹得神乎其神,名声远远盖过画家本人。他却更喜欢一张畅销报纸头版头条的评价:画界毒眼!有多少人能够看清半个世纪后的事?也有画坛新秀请他看画,当然不是白看;也有电视台相关栏目请他去做嘉宾;也有学校请他讲课等等,身价与日俱增。
成名的感觉再美好,当年的辛酸也令里昂终身难忘。他翻垃圾箱时,被人奚落过,被情报部门跟踪过,把他当成了间谍。因为他的行为,画家所在的楼及周边住房都被暗中排查过,确定没什么秘密可泄露,才解除了对他的监控。为使画家扔出的废纸不落入他人之手,里昂也不少花功夫,摸清了画家的生活规律,包括画家及其家庭成员的背景、兴趣爱好、社会关系等等,做到了如指掌。对此,有娱乐媒体竟大胆揣测他当乞丐前的职业,说他当过侦察兵,干过侦探,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相信他纯粹就是个乞丐。
难怪里昂成名后感慨:原来,人一旦成名之后,连简历都可以锦上添花,甚至是可以重写。正所谓“胜者为王”,王之前的坎坎坷坷,都是成功的伏笔,可以被后人传颂的。
那些乞子乞孙们的追捧,令他感到恶心,不动脑筋,拈轻怕重只想不劳而获,只想天上掉馅饼的家伙,是没有资格享受被人尊重的生活的。而他半个世纪的蜇伏,是常人不可能做到的。就像一场赌博,比的是实力,更是耐力。赌的就是大智大慧,而非一时的小聪明,而非投机取巧,更远非侥幸。回头看看那些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例子,成功者大多一生只下一次赌注,失败者往往下了无数次赌注。里昂半个世纪只专注画家。画家病逝后,其价值不菲的画作一时被抢购收藏。同样,同时期的废纸也成了抢手的“珍宝”。画家们追寻的画家成功之路,恰恰在那些废纸里……
里昂的行为,被学术界称之为“里昂现象”,被新闻界称之为“里昂精神”,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记者学习。被画坛视为“神父”,赞扬他是真正关心画家成长的人!里昂得到了画家的亲人的认可,并当之无愧地成为画家传记的作者之一。
里昂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助手的陪同下,四处讲课,参加学术研讨会,出席相关活动,马不停蹄,享受着与所有成功者类似的生活,上报纸,上电视。当年在角落里被人冷落忽略的形象,频频充斥在人们视野,活跃在人们的话题中。“里昂”二字,高频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对,这就是成名。
里昂的这一搅,震醒了当今画坛的精英们。喜忧参半,喜的是,里昂让大家明白了,画作的价值不仅仅是画,还有画家的“手迹”。忧的是,从此他们的行为就有千万双眼睛窥视着,不敢再有昔日的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里昂现象,也提醒了人们从此不敢乱扔垃圾了,害怕一不小心,隐私就被人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