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特约记者 纪双城 姚蒙 青木 王方 蒋丰
25日,西方多国迎来一年一度的圣诞节。与往年一样,诸多“传统活动”和庆祝这一天在世界各地上演。基督教朝圣者聚集在伯利恒庆祝耶稣诞辰,教皇方济各发表讲话呼吁世界和平,而圣诞老人则仍奔跑在路上为儿童送去礼物和祝福。然而,2017年以来全球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以及社会事件又令今年的圣诞节不同以往。恐怖袭击的威胁令多国不断加强节日安保,性骚扰风波则使本该其乐融融的员工节日聚会蒙上一层阴影。
荷枪实弹的安保
今年圣诞节前夕,已有多国挫败恐怖袭击阴谋。德国上周逮捕一名涉嫌策划恐怖袭击的29岁男子,美国联邦调查局于22日粉碎一起恐怖主义阴谋并逮捕恐袭策划者詹姆森,而英国警方也在两座英格兰城市捣毁恐袭阴谋。
在今年已经遭受5次极端主义袭击的英国,防恐警戒目前处于第二高的级别。民间的酒店等娱乐场所今年也格外重视安保工作。《环球时报》记者在南部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发现,酒店现在对住客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客人的车牌号、所有入住者的身份信息都需反复核对,才可进入酒店。
法国警方在平安夜和圣诞节两天里动员9.7万名军警和宪兵对特定区域严加防范。单在巴黎,就有7000名警察负责圣诞节安保工作。所幸民众并未因此感到“如临大敌”,大部分法国人还是继续享受悠闲的假期,只不过在购物时身边多了些荷枪实弹的哨兵。
在今年早前遭遇恐怖袭击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政府在兰布拉大街的车辆入口处地面上安装了圆形铁柱,还在教堂外的马路上摆放大型花坛,以防止卡车冲入。受经济低迷和恐怖威胁的双重影响,今年圣诞节西班牙人外出就餐的意愿明显降低。很多市民选择购买外卖食品回家享用。一位经营外卖“圣诞大餐”的业主2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天他的销量翻倍,原因是民众手里现金不多,只能将就过节,另外就是大家担心在外就餐遭遇袭击。
《环球时报》记者在德国各大城市的中心区看到,往年街上孩子们欢蹦乱跳的情景已经消失,路上行人寥寥,但到处可见防止汽车袭击的路障。在柏林,平安夜前往教堂的人明显减少。一些往年挤满人的教堂如今有半数空位。由于大量难民涌入,许多德国公共机构为照顾穆斯林难民的情绪,减少了充满基督教色彩的圣诞装饰。一些民众担心,随着穆斯林人口的不断上升,未来德国的圣诞节将更加冷清。
性骚扰阴云
10月以来不断爆出的性侵和性骚扰丑闻,令美国今年的圣诞节也少了很多节日气氛。由于工作场所性骚扰事件不断被揭发,今年美国很多公司担心圣诞聚会期间的“过界”行为可能滋生更多新的指控,因此纷纷低调减少聚餐,或者颁布严格的“行为指南”。芝加哥意见咨询公司圣诞节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担心员工“酒后乱性”,仅49%的美国公司计划在圣诞聚餐期间提供酒水。而往年,公司提供酒水的比例一直随着经济增长逐年升高,去年达到62%的最高水平。此外,很多公司除了减少酒水供应,还安排专门的酒保、保安或者公司员工监督职员,避免有人出现不当举止。
在亚洲被边缘化
在最早“脱亚入欧”的亚洲国家日本,圣诞节如今已开始快速边缘化,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是商家借圣诞营造商机,早早做好打折促销准备。但另一方面,日本年轻人却越来越不看重这个西方节日。
日本一家大数据分析公司近日调查发现,近年来日本年轻人对圣诞节的态度发生变化。2015年12月,日本推特上有关圣诞节的内容共18万多篇,这一比例在2016年下降8%,今年又下降6%。本应对圣诞节接受度更高的青少年反而对该节日越来越不感兴趣。在减少发布圣诞相关内容的人群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多。在与“圣诞”相关的词汇中,排名第一的是“不过”,第二是“工作”。但同时,传统节日在日本有逆风翻盘之势。在推特上“圣诞快乐”的出现频率下滑的同时,“新年新气象”“狗年兴旺”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且以年轻人为主。在不少日本年轻人看来,庆祝传统节日,已成为“西化”退潮后他们回归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