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1月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也获得原则批准。至此我国已经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居世界第一。据介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快速发展,实现了五个世界第一:拥有GIAHS数量第一、科学论文及著作数量第一、第一个发布国家级管理办法、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评选、第一个启动监测评估工作,我国在遗产申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政策融合与机制建设、学科发展与能力建设等各方面均走在了世界前列,有效促进了区域发展和遗产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发现地方畜禽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成为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能力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已纳入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达419个,占地方品种总数的76%。资源保护利用机制日益完善,以国家保护为主,科研教学机构、龙头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保护的格局基本形成。293个地方畜禽品种得以产业化开发,占我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总量的54%。资源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基因鉴定技术、深度基因组重测序等在优良基因研究利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1月24日,海外农业研究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成立于2016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了海外农业研究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包括海外重点国别报告、海外大宗及特色农产品市场研究报告和全球农业重大冲击模型。会议首次发布的重点国别研究报告,包括东亚、中亚、西亚、北非、中东欧及南亚等区域。海外农产品市场研究报告着眼于当前世界供需现状及未来世界供需形势展望,报告中指出,未来世界粮食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其中中国玉米大豆轮作、马铃薯加工主食化等将助力世界粮食市场供给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会议认为,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时代,而“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对外投资,重点投资项目500多个。重点项目投资额累计达1800亿元人民币,覆盖了种植、养殖、农机、农资和种业等多个领域。
由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单位主办,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于11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力求应时应势,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巡视员黄修柱在会上公布,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蔬菜、畜禽水产品合格率达到97.7%,已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1.7万个。未来重点在强化农业兽药管理、提升标准化生产、完善风险预警、提升产品追溯能力、增强信用体系建设5方面保障食品安全,在实施农业标准修订五年行动计划中,农药、兽药残留标准到2020年超过1万项。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宣布,原定今年底结束的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期限延长一年。这三项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外界对此期待颇高。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征地制度改革试点还有一年多的攻坚期,要加强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深度融合,勇于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效果。为了继续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国土资源部将建立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及时、准确公开征地信息,规范征地行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减少征地矛盾纠纷。
由我国唯一的棉花院士、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喻树迅研究员率领的科研育种团队,经过6年攻关,主持培育成功无膜棉新品系“中棉619”,实现了不用薄膜也能种植棉花的重大突破。新疆是全国最重要的产棉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大范围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棉花产量因此大幅提高,但残膜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次培育成功的无膜棉新品系“中棉619”,可晚播种10多天,正好躲过了春天播种时的低温;由于具有早熟特点,又巧妙地躲过了秋天收获时遇到的低温霜冻等不良气候,实现不再需要覆盖地膜的目标。
随着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入,活禽活畜也能投保了。自2016年起,中国保监会批准人保财险运用保险资金开展支农支小融资试点业务,2017年批复险资直投额度250亿元,截至目前累计签约金额超过90亿元,畜牧业融资占签约总额80%以上。近年来,政策性保险和险资支农等保险领域业务对缓解畜牧业发展外部制约起到了积极作用。2016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417亿元,其中畜禽养殖业保险保费收入105亿元,占比达25%,农险保费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全年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16万亿元,支付赔款348亿元,受益农户4576万户次。
近年来,农业部积极推进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引导各地创新农机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保证深松作业质量,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各地在人工抽查的基础上,充分探索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农机作业监测,实现作业机具定位、现场图像采集、作业数据收集和作业质量监测等信息同步获取,改变了过去“人工弯腰插钢钎,绕着田头量皮尺”的做法,作业补助实施更加精准高效,让农民满意、机手欢迎、政府放心。据悉,今年深松作业任务150万亩以上的省份实施信息化远程监测的作业面积占实际作业面积的57.4%,河北、湖北、湖南、宁夏等省区均实现了农机深松作业智能监管全覆盖。
近日,有机硅功能肥防控农田镉污染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评价会在京举行,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等7位专家,经讨论认为有机硅功能肥实现了科学施肥与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结合,为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模式。据悉,有机硅功能肥由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发,由有机硅材料与复合肥结合而成。具有恢复土壤酸碱平衡的能力,可以钝化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活性,阻断作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有机硅材料对土壤和生态无污染,对耕地地力提升和作物生长有益。目前有机硅功能肥在水稻、玉米、茶叶、葡萄等作物中推广应用面积达208万亩,在显著降低作物重金属镉含量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15%以上,产品应用为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加收入1亿多元。
11月12日,电商平台“老农部落”与上海日月昌集团、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签署注资协议,成为国内首个以品牌扶贫为特色的电商平台。平台将遵循“良种,良地,良法”的选品原则,要求入驻平台的贫困地区,必须已经有响亮的地域品牌,有一定品牌产业基础,保证品种优质,原生态种植。同时,老农部落通过线上商城、实体连锁店、餐厅扶贫品牌专柜等方式,结合广大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扶贫品牌销售渠道,借助中央、地方媒体、互联网自媒体及明星代言等为品牌广泛传播,呼吁全民参与扶贫。
11月10日,在江苏苏州举办的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说,目前我国农村创业创新迎来新热潮,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创业创新覆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并且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融合。近年来,“双新双创”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国已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7.4万个。二是开发运行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大规模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三是发布1096个农村“双创”园区,创建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组织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培育了一批农村“双创”典型。
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12年来首次调低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明年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而在今年2月份,三种稻谷价格也经历了13年以来的首次全面下调。再往前回看,2016年开始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已经率先完成玉米定价的市场化。至此,三大主粮的价格机制调整已经明朗。
目前生猪均价既没有小幅上涨也没有大幅下跌,整体保持稳定的态势。虽然目前气温已经很低了,但是现在北方地区的雨雪天气结束开始转晴,所以生猪出栏及屠企调运恢复正常,市场交易也恢复了,加之前两天市场出栏量有所增加,屠宰企业再次压价,北方猪价连续上涨后转稳,南方局地涨跌调整。目前市场供需两端相对稳定,所以生猪价格的实质性上涨仍需南方制作腊肉开启消费来提振猪肉销量,预计近期猪价涨幅空间不大。建议养殖户继续加强饲养管理和疫情防控,理性调整存栏结构。
2017年,辽宁省启动实施了“科技创新六项行动”,全力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年”“高新区建设年”“科技成果转化年”及“高企三年倍增计划”等重点任务,取得较大进展。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97.03亿元,同比增长6.5%;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0.3亿元,同比增长7.1%;全省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9亿元,同比增长8%。截至10月末,全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7.9亿元,同比增长33.8%。同时,辽宁省新批准组建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53个;攻克了173项关键技术,开发出319个重点产品及关键部件;运用省直投资金8.1亿元支持了82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经费支持超过16亿元。组织实施了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安排资金2922万元,支持了483个科技人员及团队。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将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实施6项乡村振兴发展工程。其中,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将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做稳做优粮油产业、做大做强设施蔬菜产业、做精做新水果产业、做特做亮特色产业。县域农产品加工集聚工程将按照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全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将围绕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动农业电商、农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程将在开展好美丽乡村、宜居乡村、特色乡镇建设同时,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农村创业创新发展工程将全面支持返乡人员和大学生创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经营实体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将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三权”分置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创新经营新模式。
近年来,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9个;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8个、示范点196个;全省休闲农业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近万家,2016年接待人数23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近200亿元,吸纳农民就业20余万人,涌现出一大批精品景点和精品路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全省农业转型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内蒙古通辽市,一种名为“粮食银行”的储粮、销售模式逐渐开展起来。农户的粮食经过吸粮机抽样、过磅称重后,可以像存钱一样把粮食存进“粮食银行”,工作人员会把一本“粮食存折”送到农民手里。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粮,也可以随时变现,甚至可以用粮食换回农资产品。“粮食银行”还可以为农户提供烘干、仓储等服务,农民不用担心存进银行的粮食会变质发霉,也省去了翻粮的体力活。这种“粮食银行”解决了农民储粮和售粮的难题,深受农户欢迎。
日前,《哈尔滨市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出台。《细则》涵盖社会救助基本内容和操作程序。同时,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9项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作为社会救助基本内容,即“9+1”救助模式,构建起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协调实施,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细则》新增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新增进城落户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权利;新增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当年入学大学生一次性助学补助;新增低收入家庭供暖救助。同时,《细则》还细化了申请低保家庭收入和财产事项,明确了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并详细列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
日前,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的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高层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郭绪全说,广西糖料甘蔗常年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其产量和面积均占全国60%以上。2011~2017年,广西累计在约300万亩次甘蔗地实施放蜂治螟,实现总经济效益4.4亿元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吨以上。据测定,相比常规防治区,甘蔗亩产增加29%,每亩可增糖78.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