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雪,党占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黎 雪,党占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根据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国家对于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涉农类高职院校建设产学研基地是学校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资源受限、与企业政府合作不紧密、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本文以涉农类高职院校为例,根据高职现有基地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新途径。
产学研;基地建设;对策
面对新的农业发展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因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还要靠科技,靠科技创新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多次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各项工作。因此,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顺应农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涉农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的主要阵地,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目前,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涉农类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建实训基地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可以拓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涉农类示范高职院校,为做好产学研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产学研基地办,以全面推进省级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在校内外农业相关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农业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促进学院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但学院的基地建设和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该学院作为全国示范高职院校,所以探讨该学院农业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全国的高职院校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即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涉农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从而更好的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高校通过产学研联合方式培养人才,牢固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学研基地校企、校政府产学研长效合作的模式成为首选。目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外产学研基地达到12个。基地的成立不仅为提高学院实践教学水平。也参与包括小麦新品种繁殖田管理的技术指导工作和大棚葡萄高密速成栽培示范点、木质化枣吊促成栽培示范点、苹果高纺锤形修剪示范园的技术指导及管理工作,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综合能力强的农业人才需求较大,这对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涉农类高职院校,所设置专业包括农学、园艺、动物工程等,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产的能力,这对于学院的基地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学院不断加强校企和地方的合作,成立科研教学基地,使涉农类专业的教学更加接近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更好的从事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基地建设能有效利用高校专业人才资源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管理、生产优势实现互补,一方面,基地建设可以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企业发展。例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彬县基地的建立,完成了太峪镇夏季草莓无土栽培采摘园、香庙镇芦河村设施大棚葡萄示范基地等5个大面积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认定和技术指导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专家+企业+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推广模式。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基地进行实践锻炼,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产,真正实现高职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
作为涉农类高职院校,建设农业实训基地需要大量的试验地和实训设备等资金投入,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来建设实训基地,同时,学校投入资金几乎没有经济效益,导致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另外,很多实习基地地理位置离学校太远,学生实习成本过高,例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彬县基地,离学校有2个小时车程,这就导致很多实习还停留在带学生参观阶段,学生难以参与生产实践。
目前,高职学院的基地建设模式有自筹自建基地、校企合作建设基地、校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基地,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校企和地方合作建设基地较为常见,因为校企合作建设基地更接近生产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实习。但很多高校盲目最求基地数量,和很多企业或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后期缺乏持续性沟通和合作,不能及时解决地方和企业困难,同时,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也不能及时改进,导致基地用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由于高职院校学校的定位目标明确,要培养实践操作型人才,导致高职院校注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以及产学研基地。但是很多学校对于基地的发展定位不明确,对于产学研基地,基地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与学生实践教学,同时要将高校科研人才的成果进行转化并服务于社会。但目前高校的产学研基地建设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一些地方引入多个高校的产学研基地,而对基地的发展定位没有科学论证,导致很多基地后期发展受到限制。
现有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较多是通过和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学院通常是在基地安排科研人员,地方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等支持,但由于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后期基地的运行问题会逐渐凸显。因此,产学研基地建设要开拓视野,拓展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和大型企业合作建设基地,让产学研基地由“消耗型”向“经营型”转化,保证企业投入的持续性。同时,产学研基地在考虑学生实习需求以外,也要将科研成果在地方进行转化和推广,对当地的农业产业有所推动,提高企业和政府投入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要求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和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进并深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注重产教结合,根据企业和地方的实际需求,加大对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学院要有前瞻性眼光思考,充分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需要。既要考虑当前培养社会紧缺的职业人才需要,又要着眼于学院基地建设长远发展。
高职院校在建设基地之前,应该明确产学研基地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理念和内容。在建设前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协商,明确地方和企业需求,学院应该充分统筹学校优势学科和资源,确定能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何种支持;同时,地方和企业要对自身需求有一个科学的调研和论证过程,明确自身需求。最终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确保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合理性和持续性。
项目名称: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项目编号:15JS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