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芳笋
论体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保芳笋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审视现时,现在的很多中学生感恩意识出现了畸形甚至缺失,通过体育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成了体育教学的必然。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研究者都把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但是却没有研究者把体育教学和感恩教育联系在一起来研究。本文就是从这一个独特视角来进行研究。
“感恩”是个舶来词,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味道的概念。 “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说白了感恩即受了恩惠之后的一种报答欲望和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而在我国汉文化中,“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故“感恩图报”成为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的一种大智慧!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中华民族自古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美好传统。在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很多学生感恩意识出现了畸形甚至缺失。由于现今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加之很多家长过分的溺爱和娇惯,严重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在家里,他们在独生子女的庇护伞下,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稍有不顺心意的就使性子,耍脾气。在学校,他们无视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直言相劝。他们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但让其参加维护环境卫生,他们却能推就推,亦或者直接不来参加,认为脏累。更有甚者,面对教师对其的过分严格就产生仇视教师的心理。
纵观现在的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漏洞。基于此,感恩教育不光是其他学科的责任,体育教学也义不容辞。通过体育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成了体育教学的必然。让体育课肩负起此任,刻不容缓。
感恩教育,不仅是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有其独特之处,为进行感恩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首先,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其次,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再次,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为感恩教育提供了很多途径。体育项目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等。
最后,体育课具有“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这为感恩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感恩国家、感恩对手、感恩教师和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那么如何进行呢?
在课堂上渗透感恩意识。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运用好课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尤为重要。所以每位教师都要把课堂作为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起教育作用的还是在课前、课中、课后常规领域渗透。
在教师言行中渗透。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榜样。教师应积极进行个人魅力的塑造、外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自己正确科学的是非观念、健康纯洁的真实情感、高尚正确的行为习惯来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以此来示范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感恩教育。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猎人打猎”(用投排球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感情,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从而提高感恩思想在学生心中。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但是这些活动都能成为培养学生感恩的场所。
从器材收拾中实践感恩教育。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是学生学会帮助他人的重要行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思想上、行为上得到锻炼,从而让他们知道这是感恩于学校的最好方法。
感恩教育不能停留在一时一地,也不是我们体育教师通过几节课所能解决的,它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点滴积累而成的结果。因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始有终地坚持感恩教育的实践,长抓不懈,使感恩渗透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自觉行为。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火烧棍子一头热”,高兴时就渗透感恩教育,不高兴时干脆拉倒。”这样,不但无助于学生感恩行为的实施,还容易使学生模仿老师的行为,产生学习上的惰性。
同样,处处留心皆学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生感恩教育的形成,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去,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感恩意识和行为习惯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职业高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