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湖北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对策

2017-12-25 16:23陈福林房超宰吾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茶产业改革对策供给侧

陈福林+房超+宰吾

摘要:在分析湖北茶产业供给侧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对策。①稳定茶园面积从根本上解决产品供给过剩问题;②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和流通环节,切合“一带一路”战略重树鄂茶国际影响;③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夏秋茶资源;④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为茶企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茶产业;供给侧;主要问题;改革对策;湖北

中图分类号:F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2-438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2.043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tea industrial supply side in Hubei province, main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tea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①Stabilizing the tea garden area to basically solve the product supply surplus; ②Optimizing the supply structure and circulation of the product, following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to re-establis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Hubei tea; ③Inheri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to supply high-end products and taking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fully supply the summer and autumn tea resources; ④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vement transformation,as well as supporting the demand side of tea enterprises.

Key words: tea industry;supply side;main problem;reform countermeasures;Hubei province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近年来发展快速,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湖北乃至全国茶产业要消化过剩产能,成功升级转型,度过卖茶难关,应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把茶产业做大做强。本研究拟从湖北茶产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措施方面进行分析。

1 湖北茶产业供给侧的主要现状

1.1 茶园面积不断增加

湖北省2012-2016年连续5年茶园面积统计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湖北茶园面积连续5年递增。其中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3.18万hm2,增长率达到12.23%;增长最慢的一年也有1.2万hm2。到2016年,湖北省茶园总面积已经达到了33.94万hm2,这表明湖北茶叶产量的潛在供给能力极强。

1.2 茶叶增产潜力巨大

湖北省2012-2016年连续5年茶叶产量统计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湖北省茶叶产量也是逐年递增。以2016年茶叶面积33.94万hm2,产量29.6万t计算,平均单产872.13 kg/hm2,较2015年平均单产910.72 kg/hm2反而有所下降。因此,茶叶年产量的增加主要源于茶园面积的增加,每公顷单产增加的贡献很小。如果平均每公顷再增加产量10%或更多,加之5年期内未完全投产的幼龄茶园还有7.94万hm2,湖北茶叶产量增长的潜力巨大。

1.3 茶叶供需矛盾突出

全国每年生产200多万t茶叶,但人均消费量的增长却是缓慢的。中国是茶叶原产国,也是产茶大国,但现今许多人尤其是年青人却没有喝茶习惯,目前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仅列全球十几名[1]。湖北全省5 885万人,仅以2016年全省茶叶产量29.6万t计算,人均占有茶产量5 kg,而当前全省茶叶人均消费水平不足1 kg。茶叶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只有销向全国,扩大出口。由此可见,湖北乃至全国茶叶供给都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

2 湖北茶产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湖北茶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茶园面积供给过快,良种化率极低

湖北茶园面积增加较快,但是各地都缺乏特色品种,具有极强的跟风性。一方面,由于无性系良种建园成本高,山区因缺水而难以成活,全省新发展茶园中主要还是从外省调运种子直播,导致全省茶树品种混乱,茶园参差不齐,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对2015年茶叶生产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全国茶园面积287万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56.5%,而湖北省无性系良种仅占总面积的20%左右。另一方面,一些山区茶园本身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多是历经多个时代留传下来的,自有其独特之处,但却没有得到深入开发利用,许多茶树特异资源现在大多已无法找到。

2.2 茶叶生产成本日益上升,销售均价逐步滑落

茶叶采摘、施肥、除草、防虫、耕作等栽培管理和加工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各行业的用工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都大幅提高,茶叶生产成本也日益上升。据测算,茶树栽培管理的生产用工成本占茶叶生产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茶园耕作用工约占生产用工的30%,采摘用工成本占生产用工的50%以上,成为制约茶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与此相反,茶叶销售价格却逐步滑落。过去20多年来,名优茶发展迅速,而且基本上都是作为礼品茶销售,包装讲究,售价非常可观,对整个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为茶企贡献了80%以上的效益。中央“八项规定”之后,涉公消费客观上受到了较大影响,一些价格虚高的茶叶产品更是失去市场,供需错位凸显,茶叶价格回归平民价也是必然趋势。

2.3 劳动力供给日益短缺,机械化水平不高

茶叶产业的栽培管理对劳动力需求很大,生产管理过程劳动密集。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供求关系不断变化,给茶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茶业机械化成为必然趋势。而目前湖北省多数茶园田间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茶园管理依然依靠人工或简单机械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在机械化加工方面,虽然近年来大规模推广先进加工技术,茶叶加工机械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名优茶全程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加工技术在全省范围得到大力推广,但还有很多车间机械设备老化落后,缺乏清洁的连续化加工生产线,亟需改造提升[2]。

2.4 茶叶下树率低,夏秋茶资源浪费

曾经的天价茶带来的高效益掩盖了许多问题,例如过去1 hm2茶园只需生产75 kg名优茶就能产生高效益,导致许多地方根本不采大路茶,只采少量的细嫩名优茶。因此茶叶下树率极低,商品产量和生物产量严重脱节。另外,夏秋季节茶叶芽叶分化期短,易老化,病害多,制成的茶苦涩味重,口感差,售价不高,加之销售渠道也不畅通,多数夏秋茶生产基本无利可图,导致多数地方不采夏秋茶,也造成了资源极大浪费[3]。

2.5 传统营销渠道瓶颈,电商发展面临困惑

中国茶叶的销售就传统渠道而言,以专营店(包括茶城批发)銷售为主。但专营店普遍存在等客上门,渠道效率低下,最近几年茶城冷清状况加剧,传统的营销渠道出现瓶颈。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茶叶企业也慢慢由实体经营拓展到网络。然而,许多茶叶企业由于对电商的产品设计、物流控制及质量控制等认知度不高,在跟风开展电商业务后,往往简单地把线下的传统商业模式直接搬到线上,硬套入网络茶叶电商,继而出现了茶叶电商的网店关店潮。部分传统茶叶企业不仅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认真把握电商经营模式的特点,反而认为电子商务对茶叶的销售经营不适用,使茶叶电商发展面临困惑[4]。

3 湖北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对策

3.1 稳定茶园面积,从根本上解决产品供给过剩问题

从提供的茶叶产量来看,湖北省茶园面积已经过饱和,不宜再行扩建。全省各地应开展一次茶园面积普查,准确摸清家底,根据历年茶叶产量趋势规划保留茶园面积。对部分衰老茶园以及不太适宜发展茶叶的地区采取退茶还田、还林,以减少无效供给基数。对茶叶主产区新发展茶园也以更新改造老茶园为主,逐步以高标准无性系茶园代替过去的低产园,不再占用空地新发展茶园。稳定或适当降低茶园总面积,从根本上解决全省茶叶供给过剩的问题。

3.2 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和流通环节

目前湖北省茶叶市场绿茶基本稳定,乌龙茶份额减少,红茶、黑茶份额增加。茶叶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一切围绕市场做文章,调整产品结构,消费者需要什么,就供给什么。还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历史文化,湖北地区不宜盲目生产乌龙茶,可以加大红茶和黑茶的生产。

开辟多种销售渠道,由过去的专卖店、机场扩大至商超、高铁以及电子商务,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体现。而且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还需要茶叶专营店、茶叶批发市场和电商多方式营销相结合,要将传统以关系营销为主转变为以市场营销为主。继续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树立品牌,多渠道、多元化打开茶叶销路[5]。

3.3 切合“一带一路”战略,重树鄂茶国际影响

湖北茶叶曾有过历史辉煌,17世纪持续至19世纪兴盛的“中俄万里茶叶之路”,就发源于汉口。当时,汉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贸易港,福建、湖南、江西等地茶叶在湖北赤壁羊楼洞茶场加工后,从汉口踏上“万里茶道”,经蒙古抵达俄国边境城市恰克图,再由俄商将茶叶运销至莫斯科、圣彼得堡及欧洲其他地方。到了19世纪,湖北“川字牌砖茶”享誉海内外,特别在前苏联、蒙古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较高[6]。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重振“万里茶道”雄风带来了难得机遇。羊楼洞、赵李桥等历史符号与品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应抢抓机遇,顺应大势,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各种茶叶业务,重树鄂茶国际影响。

3.4 传承工匠精神,提供高端产品

不断提高茶产业机械化程度,是减轻茶业发展对劳动力依赖的主要途径,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方式。随着茶叶主流消费走向平民化,茶叶加工必须实现机械化。企业要加大供给侧生产的改革力度,引入自动控制功能、智能化名优茶加工生产线,跨越升级茶叶加工装备,不断完善加工生产线和制茶工艺,实现精工制造。

另外,湖北省名优茶发展初期培养造就了大批制茶能手,他们就是过去推动全省茶叶蓬勃发展的能工巧匠。湖北省应将这些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将过去引以为傲的手工名茶作为历史名茶传承下去,既能展示湖北省茶叶发展的历史符号,也能体现茶叶主产区的工匠水平,可长期为有特殊需求的消费群体提供高端产品,实现效益最大化。

3.5 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夏秋茶资源

春茶、夏茶和秋茶正常采摘的比例大致为4∶3∶3,夏秋茶可占到全年产量的60%。夏秋茶虽然品质不及春茶,但夏秋茶鲜叶资源可通过多茶类加工与开发,生产出品质较好的名优花茶茶坯、红茶、黑茶等;也可以加工袋泡茶、速溶茶以及茶饮料和茶食品、茶叶提取物的原料茶,使茶叶产品多向分流。同时,夏秋茶鲜叶的加工利用,使夏秋期间的茶园、茶叶加工厂和加工人员等有效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可促进茶企增效、茶农增收,大大提高茶叶生产的整体效益[7]。当然,夏秋茶叶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利用,还要采取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通过绿色防控,确保质量安全;实行机械化采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夏秋茶的生产成本;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措施,通过嫩采、多摊、气热杀青等优化工艺减轻夏秋茶的苦涩味,以生产优质产品满足市场之需。

3.6 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为茶企提供技术支撑

茶产业供给侧的改革还需有相关的配套技术升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撑,主要体现在茶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实际的成果转化应用效果。比如,茶叶中含有多种有价值的成分,茶叶深加工产品(包括茶多酚等功能成分的提取、速溶茶粉、含茶食品、含茶日用品、动物饲料添加剂和植物保护剂等)能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升茶叶附加值。茶叶深加工技术以及夏秋茶综合利用,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茶树品种资源更新,茶树病虫绿色防控等,这几方面的技术创新都需要有科研单位的配合,茶企与科研单位协同创新,为茶企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邓增永.关于中国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中国茶叶,2017(1):4-10.

[2] 曾维超,宗庆波.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湖北茶产业提档升级[J].中国茶叶,2015(8):11-12.

[3] 何小庆.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361-362.

[4] 傅代豪.茶叶电商运营模式及其发展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6(6):76-79.

[5] 吴天锡.洞庭山碧螺春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7(1):10-12.

[6] 陈 蓉.“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的调查与思考[J].国际商贸,2015(5):113-116.

[7] 黎小萍,陈华玲,李洪波,等.关于夏秋茶提质增效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0(5):20-25.

猜你喜欢
茶产业改革对策供给侧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