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 特色强校

2017-12-25 14:28蒙秀溪蓝玉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南宁办学学校

蒙秀溪++蓝玉

“三十三中给我留下了什么?除了纯洁深厚的友情、丰富多彩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求变求新的创新精神和止于至善的奉献精神。这些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三十三中)高三学生莫若伊如此说。

建校38年来,南宁三十三中始终秉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创建“学习型信息化现代学校”。近年来,该校采取文化立校新举措,通过建设“水育文化”、构建“崇善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的学生,促使学校办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挖掘学校发展新内涵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名片,是学校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过去,由于学校文化建设滞后,一度影响了我校向前发展。”南宁三十三中校长师轶说。该校创办于1979年,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成为首批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然而,在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复评中,专家组指出,该校课程改革推进缓慢、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低、学校文化建设滞后且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

为此,南宁三十三中加大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深化学校发展内涵。2015年,该校开展了一次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调研,通过走访学校周边群众,给教师、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切实了解学校所处的地理、风俗环境,以及师生们对学校的期盼。在此基础上,该校结合南宁市打造“水上绿城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最终决定打造“水育文化”。所谓“水育文化”,即以“水”的品格特性润养师生的心灵,培养具有“持恒、有勇、博大、齐心、创新、崇善”六大精神品质的师生,使学校走出一条文化自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水育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五个方面,它们互为表里、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近年的变化真是很大。以前,我总觉得学校跟其他示范性高中相比,没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显得很普通。开展‘水育文化建设之后,学校特色凸显了出来,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南宁三十三中教师付丽梅说。

南宁三十三中还在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确保“水育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展开。近年来,该校投入100多万元精心打造“水育文化”校园景观,新建教师阅读吧、文化长廊、中心花园等,并购置一批平板电脑、录播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该校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等章程,严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规范、和谐的管理氛围。

“初到三十三中,我就被她的优美环境所吸引。这里有长青的绿树、古雅的亭榭、高大的综合楼,真是一所很美的学校。而且,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厚,我很喜欢这所学校。”南宁三十三中高一学生曾隽一说。

构建如“水”的课程文化

与曾隽一的感受不同,除了学校的美,南宁三十三中高二学生周班班对校本课程有更多的感受。“我们的校本课程很精彩,有丰富的社团课程、有趣的社会实践课程,还有灵活的主题活动课程,我们想学什么课程就选择什么课程。”周班班说。

“课程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的重要载体。”师轶校长说。该校致力于构建以“水育文化”为精神基础的课程文化,不断挖掘课程中“上善若水、引人为善”的特质,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个有机整体,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育人目标。

“崇善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以下简称“崇善”课程)是南宁三十三中课程文化的核心,该课程包括向善教育、为善教育、乐善教育三个维度,其中又细分为人生规划、主题活动、健康人生、尚美教育等12门子课程,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课程,将“善”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激发学生“向善”的本性、引导学生“为善”的行为、培养学生“乐善”的品格。

“我特别喜欢人生规划课程,它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职业规划有更清楚的认识,对我的发展非常有用。”该校高一学生黎雨冰说。进入高中才几个月的时间,黎雨冰便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每天按照自己拟定的时间表完成各项任务。“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丰富,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憧憬。”她说。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南宁三十三中建设课程文化的重点工作。“1266”学本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该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该教学模式中,“1”是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2”是课堂教学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第一个“6”是指课堂教学中创境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元对话、当堂训练、评价反馈6个环节,第二个“6”则代表教学评价的6个维度(教学目标设计、学科知识建构、思维深度广度、学生参与程度、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目标达成)。

随着课程文化建设的深入,南宁三十三中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该校教师林艳华不无感慨地说:“我在三十三中工作已经20年了,这些年来,学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学生越来越自信阳光,连我整个人都变得年轻起来了。课程文化就像水一样,渗透到师生的心里,滋养着我们的精神!”

培育如“水”的学生

不久前,南宁三十三中高一(14)班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天使”与“国王”见面会。见面会上,“天使”给自己的“国王”写了一封信,信里写着对“国王”的赞扬、建议等内容。“见面会之前,每个同学都要扮演天使和国王两重角色,天使需要每天观察国王,并默默为国王做一些事情。”该班学生唐嘉晨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对我触动很大。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但在一个群体中,我们又应该学会扮演天使,去尊重、关爱、帮助他人,这个群体才会更和谐。”

以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逐渐培养学生“如水一样的品质”,是南宁三十三中打造活动文化的目标。据师轶校长介绍,“如水一样的品质”是指让学生如水一样守恒,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让学生如水一样博大友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一颗仁厚、有爱的心……“活动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技能和毅力,让学生有前进的勇气和能力,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宽容和友爱。”师轶校长补充说。

南宁三十三中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除了常规的艺术节、科技节、运动节,“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崇善讲坛”、“水的智慧”征文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也广受该校学生欢迎。如今,该校共有五大门类、36种学生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

南宁三十三中还成立了摄影协会、书法社、放卫星社等18个学生社团,门类丰富,形式多样。“我在团委科技部工作时收获了很多。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学校大型活动的舞台灯光和调控话筒、音响等幕后工作。为了呈现震撼的舞台效果,每次活动我们都要做好设计、沟通等工作。我不仅学会了舞美設计,还锻炼了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该校高一学生唐嘉晨说。

系统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多彩的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共同构成了南宁三十三中的“水育文化”。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校“水育文化”建设初显成效,校风、教风、学风得到了改善,办学成绩稳步提升,2016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为267人,2017年一本上线人数为321人。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工作,它如水一样,要细水长流,慢慢渗透。今后,我们将继续深挖学校的内涵,做到以文化立校、特色强校。”师轶校长说。

(责编 莫东霞)

猜你喜欢
南宁办学学校
数读南宁
眷恋南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