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何以魅力不减?

2017-12-25 11:06公振
出版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波洛谋杀案阿加莎

公振

经典IP的魅力或许真的永不消褪,我们也期待更多优秀的作品被再次抛光、打磨,以更完美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本1934年出版的推理小说,到现在已经畅销83年了。

大部分推理小说都是一次性消费,读者执着于在书页间寻找蛛丝马迹推断凶手,知道了结局就不会看第二遍。如果有人在书的第一页上圈个人名写上「这是凶手」,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就基本丧失了。

但这条规律对83岁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却根本不起作用,不仅书一直卖得不错,美国、英国、日本的导演们,还在大众完全知道故事情节和结局的情况下,把这个侦探故事翻拍了一遍又一遍。

翻拍这样一个著名的推理故事意味着巨大的挑战:若做较大改动,很容易弄巧成拙;如果不改,早就被剧透的谜底,无疑会让观众觉得索然无味。但即便如此,也总有人偏向虎山行。最近,新版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与观众见面,掀起了观影热潮,还帮助小说出版商再次大赚了一笔。

小说IP化之路

享誉全球的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83年前创作了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讲述大侦探波洛如何侦破一起发生在豪华列车上的密室杀人案。这本小说后来被认为是这位“推理女王”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但时代不一样,魅力也不尽相同。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所有改编版本中,1974年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电影版最为人熟知,其明星阵容之强大、表演水准之高,使之成为经典。片中大侦探波洛由阿尔伯特·芬尼出演,劳伦·白考尔出演赫伯德太太、肖恩·康纳利出演阿伯斯诺上校……十几个角色几乎每一个都是由巨星级的演员出演。那部电影既叫好又叫座,不仅在当年拿下3500万美元票房,还提名了六项奥斯卡奖,出演欧尔森的英格丽·褒曼最终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不过,看过那一版本的不少资深影迷认为,如今回头再看,尽管那是一部类型化程度很高的悬疑片,但影片的价值其实也仅限于此,在艺术风格上没有太多造诣,文学含量也并不高,只能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一次改编。

如今,《东方快车谋杀案》又一次被搬上银幕,这已经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个故事的第三次影像化——2001年它被拍成了一部电视电影,而2010年的那部则是以波洛为主角的电视剧。

为什么即使谜底早已劇透,《东方快车谋杀案》仍被多次翻拍?从剧作角度来说,“阿婆”创造的这个经典的故事蓝本,可以不断被赋予时代意义。一方面,火车作为封闭、移动的空间,可以为动作悬疑等元素提供舞台;另一方面,火车又是一个公共空间,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和不同背景的人浓缩在这一空间里,带着各自过往的故事,形成了彼此之间的戏剧张力。即使每个人的个体命运是相似的,但因为时代不同,改编者赋予角色的性格与个性就可以不同。

65毫米胶片下的精致英伦风

其实,最新版本启动的消息传出后就有影迷担忧,这样的翻拍频率是不是太高了?

但该片导演兼此版波洛的饰演者、英国著名电影人肯尼斯·布拉纳却充满了信心。凭借莎翁戏剧成名的布拉纳是英国全能巨匠,曾执导过《雷神》《灰姑娘》等商业片。2012年他因在艺术界的卓越贡献,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称号,自此之后,不少中国影迷都会亲切地称他为“肯爵”。

“肯爵”曾表示,在不违背阿加莎·克里斯蒂精神的前提下,会加上一些新的创意。此次全片采用65毫米胶片拍摄,成为区别于以往版本的最大看点。这让影片在视觉上具有了油画一般的质感,服装、布景也透着浓浓的高级“英伦风”。为了追求质感,剧组不仅搭建出一座火车站、可以真实移动的火车,甚至造了一座九米高的山作为背景。此外,片中的每一块餐巾、每一扇窗户、每一条桌布,甚至每一件瓷器,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就连片中的各种餐车甜点都极其精致。

选角方面也十分“高级”,仍是明星+戏骨的配置。约翰尼·德普难得地饰演了一个反面角色,老戏骨朱迪·丹奇化身身世显赫的“卓戈米罗夫公主”,凭借《星球大战》系列红遍全球的黛茜·雷德利扮演“家庭教师”玛丽。此外,饰演“传教士”的西班牙美女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寡妇”的金球奖影后米歇尔·菲佛、饰演“教授”的威廉·达福,也都是多重奖项加身的演技派。

作为灵魂人物波洛的饰演者,布拉纳透露,为了重现这位大侦探的比利时口音,他听了27种不同的英语录音,甚至还请了一位专职“陪练”,每周三次课,强化波洛的口音。此外,他看遍了所有关于大侦探波洛的小说,并且和剧组花了好几个月去研究设计波洛那“全英格兰最考究的大胡子”。

电影带动原著热销

穿梭于欧洲多国的东方快车最早运营于1883年,从巴黎出发,一路穿越阿尔卑斯山脉,抵达伊斯坦布尔。东方快车原来是指通往欧洲东部的国际列车,但后来在各种通俗文学中均用以指代异国之旅或豪华旅游,许多小说和电影都取材于该列车。

1931年,东方快车迎来一位特殊的女乘客——“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凑巧的是,在搭乘期间,列车遇到暴雨冲垮了一段铁路,导致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乘客被滞留24小时。她将这段经历与上世纪30年代轰动欧美的“林德伯格绑架案”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关于复仇的“密室杀人”故事——当时,美国著名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仅20个月大的儿子被绑架,林德伯格按照绑匪要求交付5万美元赎金后,儿子仍被撕票惨死。

1934年,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在英国出版。对于原著,布拉纳是这样评价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非常善于在观察角色时带来深度,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色彩丰富,同时也让故事变得更加可信。在《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小说里,你能看到漫天的风雪,你能体会到列车旅行的优雅和黄金时代的浪漫。当然,书里还有一桩谋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可以算是英国国宝之一。心理与人情是她作品中最恒久不变的魅力,不同于福尔摩斯运用当时刚刚诞生的诸多痕迹学、法医知识来寻找线索,排查案犯,阿加莎最为人称道的是将推理置于仿佛日常的谈话当中。波洛在书中常常不愿意亲自到现场搜查,他觉得寻找指纹、头发、烟灰等等不过是警察的工作(他甚至将他们戏称为“警犬”)。他更喜欢坐在安乐椅中“动动灰色的脑细胞”,通过分析罪犯的心理来发现证据,因此阅读此系列的一大乐趣,便是拼凑那些话语中自相矛盾的点,然而这也使得这样的作品很难得到很好的影像化改编,在好莱坞的逻辑里,一堆人坐在一个车厢里,没有过多的动作,絮絮叨叨地谈话,绝对会是票房的灾难。好在一众大咖凭借精湛的演技,再次让“阿婆”作品焕发了青春。

如今,随着电影的热映,其小说原著也被送上了畅销书榜。由威廉·莫罗公司出版的平装本《东方快车谋杀案》用电影海报做封面,借机大卖,上市第二周便登上了美国《出版商周刊》的畅销书榜,以4736册的周销量排名第14位。

经典IP的魅力或许真的永不消褪,我们也期待更多优秀的作品被再次抛光、打磨,以更完美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猜你喜欢
波洛谋杀案阿加莎
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
害怕
冰冷的椅子
女盗贼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