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刚 李攀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工作途径方法
杜小刚1李攀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水准,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本文基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工会工作研究课题《高校青年教师工作途径方法的研究》,分析影响因素,探析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工作途径方法,以建立合理的青年教师引导策略,促进发展。
在高校师资队伍培育中,尤为重要的是青年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这将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队伍能否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和跨越式进步的社会,关系到学校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宏伟目标的实际成效。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针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工作途径现状的调查,采用实践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通过了解西电青年骨干教师现状,探究青年教师工作途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提出能够促进教师成长工作的合理措施,多角度、全方位地研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工作途径。
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际情况,针对2014 年至2016年之间新进青年教师工作状况进行走访调查。调查走访过程中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57份,回收问卷121份,其中有效问卷102份。调查结果显示,我校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受多重因素影响。
归纳概括为个人因素和高校环境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教师工作效率最直接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运用能力、个人对教师职业的发展规划、生活遇到的各种危机等。高校环境因素是影响教师工作效率的根本因素,高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氛围、高校管理机制、高校学习培训体系等。这些来自青年教师个体以及高校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在不同层面上都会对青年教师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支持鼓励性的因素,会激发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和专业技能成长上积极主动,而消极的因素往往可能抑制甚至中断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青年教师因受自身因素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往在起步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方法不当等现象。这种状态并非一直持续不变,只要通过合理的自身心理调节,改善周边工作氛围,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就可大大缩短成长起步的过渡期。分析青年教师的种种困惑,不难发现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不同的工作途径来提升工作效率。
增加教学反思环节。目前由于高校普遍侧重教师学术水平,能否发表顶级论文成为大多数青年教师的重心。这必然促使教育教学工作屈居辅助地位。反思,即青年教师以自身的课堂教学为思考对象,对自身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而增设教学反思环节,同时采取同行专家听课和学生评教等,侧面督促青年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打破这种对教育教学部分潜移默化的忽视。反思也是教师内在自我提升的有效手段。
营造合作小组学习氛围。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博士生,他们在入职之初,对工作和周围氛围较为陌生,而及时搭建合作小组,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这里的合作,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青年教师在工作上的小组协同合作,二是合作小组在科研方面、教学资源、平台等方面的知识资源共享。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合作小组的学习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对于青年教师本身而言,在合作小组氛围下的学习成长模式,是其自身发展最有效的方法途径之一。
加强内部培训机制。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机制本质上讲,是在秉持教育专业化的理念下,对青年教师的一体化塑造,使其传承并得到发扬。一般是以学校和院系为培训基地,以科研分支机构互助小组为单位,通过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专题报告,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学术能力;同时,通过组织公开课、同行专家研讨、教学沙龙等形式的活动,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内部培训机制,能够有效促进知识资源的传承,并且加深了师资队伍内部之间在教学、科研上的合作与交流,使得教育的过程更加系统性、学术性、专业性。
积极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本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对于高校,如何让资深教师在青年教师的培养环节中发挥作用显得尤其重要。资深教师不但是高等学校宝贵的教学方面和科研方面的中坚力量,而且在青年教师的培养环节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传帮带桥梁作用。通过实行导师负责制,对青年教师开展结对的传、帮、带系列培育,同时面向高校青年教师开办教学沙龙和教学研讨班,促进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之间的经验探讨和合作交流,促其尽快入行。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未来,更也是高等学校提升竞争力的依托。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我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现状来看,高校还需要采取有效的积极保障对策,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主要包括构建和完善适合高等学校发展的科研工作机制;扭转“近亲繁殖”现象;强化激励与竟争机制。
鼓励青年教师做好个人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计划,激发其最高层次的需要诸如成就感、价值感及自我实现需要。当学校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有着高度一致性的时候,青年教师的热忱就会被充分激发,毋需指令,毋需外在激励,他们会视学校的事务为自己的本分,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现阶段国家急需人才的背景下,高校的压力挑战并重。高校欲在国家宏观政策下,实现学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建设一流的教师人才队伍,而青年教师恰恰是这个人才队伍的核心。高校青年队伍的建设已时不我待。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未来,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其工作途径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乎高校人才培养效果,间接关乎国家民族将来的命运。
(作者单位: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