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刘冬梅
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目前改革开放的深度还较浅,有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还不到位。一些偏远的农村区域也没有体会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均较大。所以很多农村人便开始到大城市打工,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愈发的严重。如何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作出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犯罪事件频发,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未成年犯罪中,农村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促成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在很多农村人都选择去大城市打工,而孩子则大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而由于爷爷奶奶年龄较大且有很多农活要做,往往对孩子疏于管理。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缺乏父母关爱缺乏健康教育的环境下。再加上年龄较小的小孩子对新鲜事物非常的好奇,这就加大了他们学坏的几率。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时期。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都正经历巨大的转变。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也都进行了巨大的转变。在这种大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村留守儿童实际上是国家转型的“受害者”,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当前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非常大,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农村人便开始背井离乡到沿海发达地区去打工,农民工这一概念随之诞生。他们在外赚钱的同时往往很长时间不回家,一年回家一次已经是常事,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在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心理上的缺失,往往会仇视那些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或者是富有的家庭,更容易与其他的留守儿童产生心灵上的认同感,而排斥那些家庭结构正常的孩子。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三观不健康,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增加了他们的犯罪概率。而家庭结构的缺失更是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引导他们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留守儿童的年龄大多较小,正处于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背井离乡的父母不能对他们做出正确的示范,导致他们很容易为了个人的快乐而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缺乏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识,渐渐地,这些留守儿童就分不清什么是善恶,甚至把违法犯罪当做是玩耍。有些家长为了弥补自己不在孩子身边的缺失,选择用物质来进行弥补,不时地向家中寄一些发达的东西和金钱,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攀比的心理,一些留守儿童在一起比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这也会给孩子的三观建立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当留守儿童发现自己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的生活差距之后,他们很容易产生仇视父母,仇视家庭的思想。如果任由这种思想发展下去,他们甚至会产生憎恨世界的思想,会变得冷漠无情,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很多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现象,比如陈晓雯事件中,在毒死了自己唯一的朋友之后,她没有丝毫的愧疚和悔恨,还是表现得出奇的冷静。
除了家庭因素之外,社会因素也进一步加快了他们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贫富差距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大多数农村的发展较差,比较贫穷,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还生活在温饱线附近,这就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仇富的心理,为了体验做富人的感觉,他们会通过勒索同学、抢劫他人的方式来快速地获取金钱,在得到金钱之后又迅速地将钱挥霍掉,然后继续进行抢劫,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他们被抓。除此之外,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并没有受到合理的照顾,自身的权利也常常被剥夺,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仇视社会的心理。进而就通过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进行报复。近年来,专家和学者已经发现了贫富差距对社会的影响,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贫富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贫富差距以外,社会风气也是留守儿童犯罪率增加的一个推手。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同时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我国的社会风气较以前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拜金主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年来社会拜金主义盛行,什么都跟钱挂钩,仿佛钱就是人们地位的象征,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留守儿童开始高消费,互相攀比,导致他们的内心世界空虚,在没有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可能会使用违法犯罪的方法来缓解自己内心的这种落差。而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司法部门对他们的惩罚力度也往往较轻,大多是批评教育,只有少数犯罪儿童进入少管所改造。这就更加加重了他们的违法犯罪心理,因为他们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就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渐渐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他们的犯罪行为就从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变成了报复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几率很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都会犯罪,那么为什么有些儿童不会犯罪而有些儿童会犯罪呢?这就要从孩子的心理说起,留守儿童的年龄尚浅,对社会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难免会产生一些畸形的心理,这些畸形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因素一起,就容易使他们产生违法犯罪的心理。所以,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老人们,应该更多的向孩子介绍一些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让他们对世界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教导他们遵纪守法,好好学习,学会用知识去改变命运,而不是通过违法犯罪的手段。当然,政府也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的照顾,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发展的福利,这样也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三观,爱国爱己。
(作者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