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镜榕
锂电池企业密集挂牌新三板
本刊记者 王镜榕
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产业链经历了价格疯涨的2015年,2016年进入高速扩张模式,成为近年来的投资热门之一。据悉,仅2016年投入动力电池领域的资金即已超千亿元,更有专家预测,当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后,动力电池将达到170Gwh/年的产能,这将是需求量的7倍以上。在扩产大军中,在上市公司纷纷借助资本平台募资扩能的同时,中小锂电池企业则加速抢滩登陆新三板。有专业人士指出,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开始凸显,行业进入价格竞争阶段。2017年,留给锂电池企业的将是行业洗牌的大考。
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家锂电池企业抢滩登陆新三板,谋求发展。挂牌新三板的锂电池企业主营业务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领域。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已经有9家锂电池企业正式挂牌新三板,同时还有8家锂电池企业申请挂牌新三板。截至去年底,新三板挂牌锂电池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家,并且仍在增长之中。
“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与之相比,中小企业及时登陆新三板这个融资平台非常必要。”分析人士指出,锂电池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是上述企业纷纷登陆新三板的直接动因。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锂电池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动力电池的最主要下游市场电动汽车进入调整年,2016年动力电池再次遭遇库存上升、价格下跌、资金紧张的困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较2015年同比增长2倍~3倍增速相差甚远。
市场供过于求使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凸显,行业进入价格竞争阶段。截至2016年11月13日,六氟磷酸锂较最高价累计跌幅超50%,电池级碳酸锂较最高价累计跌幅超20%。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一边是政策调控,一边是行业的自我成长。随着新增产能的投产及监管趋严,低端重复产能面临被淘汰或价格竞争的局面。”
2017年,新能源汽车政策落地后,动力电池行业将重回快速发展期,但国内锂电池产业将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产能规模大、流动资金多、技术持续进步的企业,投机者面临淘汰出局的境地。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在动力电池行业中,太多有背景的企业盲目投资锂电池领域,这里拿一块地,那里挖几个人,技术路线及发展规划也不清晰,真正具备实力的人才团队几乎为零。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能够带来短期的回报,但是难以维持企业的长期生存。”锂电池企业借力新三板的正确出路,就是谋求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也是新三板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2016年6月27日起,全国股转系统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实行分层管理。有专家指出:“分层制度有利于吸引更多锂电池企业登陆新三板。”据有关机构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10家新三板挂牌锂电池企业入围创新层。其中符合标准Ⅰ的企业有5家,符合标准Ⅱ的企业有8家,符合标准Ⅲ的企业有2家,同时符合三个标准的企业有2家。
该专家强调,随着分层制度的实施,市场流动性必然显著向最高层次创新层集中。这意味着一些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未来可为转板做准备。而那些几乎零成交、长期经营不善的企业可能面临更受冷落的厄运,甚至退市。
不过,该专家亦表示,分层制度虽然对挂牌锂电池企业来说虽属利好,但能否对公司股价和业绩增长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还很难说。目前还要等待更多的配套政策细则落地,“而企业要做的,除了保持业绩良性增长和达到维持标准外,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主创新优势。”
目前,如何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以达成提高单次充电续航里程,已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或许,新三板锂电池企业行业大洗牌将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