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可莹
高中语言教学中的模糊性研究
◎巴可莹
语言教学有不确定性和确定性及模糊性和明晰性的特点。在学习中,学生对语言知识总是一知半解,学习难度加大,而需要运用深入剖析法去掌握语言知识。而语言的模糊性又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质,所以,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意义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促进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教师要利用这一模糊性进行教学。
高中教材及配套辅导资料中曾指出:对语言教学要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因而,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语言进行组织,通过对模糊性语言的掌握,提高学生独立解析含义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本文根据研究教学得出的经验,对教学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以下具体的分析。
模糊是什么,就是没有清晰明确的表达对象,把较多的思考和领会空间留给听者,这是一种具有灵活性的语言技巧。且它是指人对于自身或者外界事物感知意识的偏差,不少资料指出,模糊的定义为模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抽象、虚幻而飘渺的意思,它的表达具有一种朦胧而有距离的美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些定义,让我们对模糊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个体思维不同,且事物随着多方向进行随机发展,致使在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上存在差异偏差,因此,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类讲解,对浅显明了的统一概念要讲解清晰透彻,而对模凌两可又难以判定的事物做出简单的解析,使其意思合情合理即可,让学生通过认知和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沟通,表情达意的媒介,通过实际具体的语言去描述抽象的东西,给人们无限的思维空间。具体就是有限的、确定的,抽象就是无限的、模糊的。由此可知,语言具有模糊性和中国汉语中从简单到复杂多样的语法,从单一到丰富多变的词汇有紧密的联系。在高中教学要求中,教学内容运用具体实际的文字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模糊性。学生主要依靠教材进行学习,而教材就是作者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由于两者之间在思维活动方式,文化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下都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性。
在20年代初期,在哲学和数学中早已出现模糊的概念。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深入研究,语言的模糊性也随之出现,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语言教学中出现的模糊性,就要从它的特点入手,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学。
词义表达的模糊性。中国语言文化中的汉语词汇丰富多变,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大部分词义因人类的表达习惯,文章的上下句子的衔接描述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舞文弄墨”中的“舞”字,它的定义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这样的差异性就容易产生词义模糊,按照科学定义,“舞”的原意是指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而在词语中它指“玩弄”的意思,若是在一般语境中的表达,则会让词语意思模棱两可。根据人们的表达习惯和文字的发展趋势,将其原本的意思升华,赋予字词以更加饱满、美丽的修饰,若用界定好的规则去认知词汇的原意,导致词义的模糊性程度加深。
话语表达的模糊性。话语在表达上产生模糊性,学生对于话语意义上的理解也有所差异,多种含义的理解而导致其具有模糊性。中国语言的表达讲究含蓄委婉,所以大部分语句会含有两层或多层意思。例如“对头”这一词是常用口语,它有三层意思,一指正确、正常等;二指敌对、对手;三是一种现代人常用的反语,所以要用话语表达的意思去理解该词的意思。
语境上的模糊性。语境上的模糊性是指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会有不一样的含义,在理解上发生差异。在语言教学课堂上,老师要结合语言环境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样对于句子的理解才会更加准确,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例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里“这是怎样的一种哀痛者和幸福者”,若是脱离文章来解析这句话的意思,就只是字面上的含义而已,理解就产生了模糊性,所以要将句子置于文章的内容语境上来理解,才能将句子理解透彻,可见语境上的模糊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语言知识。
语言模糊性在文字表达上的应用。语言描述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这两种方式进行表达,通常情况下口语描述较为简单,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所要说的话表述出来,让交流双方理解即可,不需要经过多么复杂的解析,从而产生模糊性的程度比较低。而书面语则是通过文字表达,讲究通顺规范,符合逻辑,还要讲究含蓄委婉,讲究文字使用的准确性,所以每一个文字都需要进行推敲提炼,这样导致读者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是语言文字在文字表达上产生的模糊性。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因为具有模糊性,所以它也具有朦胧美的特点,表达的意思具有多样性,故作者写作思路便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使文字便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一些内容的表达上,模糊的语言对词义的限定没有严格的要求,但表达方向是要具有明确性的,故模糊性语言让文字语义在表达上灵活多变,张力明显,弹性十足,文字表达要求精简干练,故模糊性语言在表达上要求概括性。如文学作品中,对每一个字词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容易造成内容上的重复赘余,而人们需要通过文学作品获取知识,重复赘余的文字反而不利于他们接收并消化文字信息,反而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在一些不需要深究或者不影响文章大意的地方可以使用简洁的文字表达,突出作品的侧重点和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故语言教学的模糊性在文字表达上具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也是优秀文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语言的模糊性在高中教学中运用是很有必要的,模糊语言是独特而又普遍的语言表达方法。文章通过对语言模糊性的全面分析,突出语言模糊性的特色,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将知识掌握得更加充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习的信心。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