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锐评
7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地方加快运用PPP模式、规范有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通知提出,经过长期的投资建设,我国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大量优质存量资产。积极推广PPP模式,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形成良性投资循环,有利于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有利于更好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有利于吸引具有较强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提高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效率;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知从分类实施、规范管理、加强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同时,要求各地推荐本地区3个-5个运用PPP模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效果好的项目,国家发改委将组织专家评审,并遴选若干示范项目加以推广,供各地方学习借鉴。
点 评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的投资建设,我国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已形成大量优质存量资产。然而,这些优质存量资产中新建项目多、所需资金规模大、建设工期长,导致传统融资渠道不畅,不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此次国家发改委提出积极推广PPP模式,加大存量基础设施盘活力度、形成良性投资循环,有利于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议商业银行应积极稳妥跟进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重点关注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区域战略,积极关注现金流较好、政策支持力度大、具有行业垄断性质的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生态环保类上市公司;同时,应加强与地方政府、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股东以及相关主体的对接,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开发相应的资产管理产品,争取资金存管等多方面业务机会,并积累出创新经验来。
(郭晓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创业创新实效,会议确定:一是创新政府管理。加快推动涉企证照登记和备案的各类信息整合至营业执照,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对内外资企业推动实施一个窗口登记注册和限时办结;二是优化“双创”服务。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率先建立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对在合理期限内未能转化的,可由国家依法强制许可实施;三是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地方性法人银行增设从事普惠金融服务的小微支行等。推广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支持保险公司提供相应保险服务,鼓励地方政府提供风险补偿或保费补贴。稳步扩大创业创新公司债券试点规模。推动国家出资的基金设立扶持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的创投基金;四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大型企业开展内部“双创”,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五是强化人才支撑。适应新型和灵活就业形态,完善社保、税收等相关政策。落实和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各类创新主体对人才激励的自主权。
点 评
2014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近3年来,全民创业创新的热情得到显著激发,经济的潜在活力与内生动力得到了极大释放,“双创”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作用日益凸显。此次意见的出台,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对我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意见的逐步落地实施,我国“双创”的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经济创新驱动力将进一步增强,新型经济业态、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
商业银行应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大力探索供应链金融,支持产业链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的融通发展,推广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参与设立创投基金,开发适合创业创新型企业需求特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企业成长,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双创”主体作用,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智库建设,搭建创新平台,调动基层创新积极性,不断增强银行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水平,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董运佳)
7月12日,英国统计局发布了就业报告。报告显示,今年3月至5月份,英国失业率降低至1975年以来最低,但薪资增长仍较乏力。
英国失业率创历史新低。3月至5月的3个月ILO失业率为4.5%,低于预期和前值的4.6%,创下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6月失业率为2.3%,持平预期和前值的2.3%。
在3月至5月之间,英国就业人数达3201万人,比上个季度增加了17.5万人,高于预期的12万以及前值10.9万,比去年同期多出32.4万人。就业率达74.9%,比上一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为1971年有史以来最高。失业者为149万人,比上个季度减少6.4万人,比去年同期少了15.2万人。
英国薪资增长仍然乏力。3月至5月剔除奖金的平均周薪同比增长了2.0%,较上月有所回升,且高于预期的1.9%;但包括奖金的平均周薪同比增长1.8%,刷新了2016年2月以来新低,且低于前值的2.1%。
点 评
英国近期失业率创下1975年以来的新低,而此前公布的5月CPI同比增速为2.9%,再度超过了2%的目标水平。就业市场向好和通胀走高似乎给了英央行充足的加息理由,6月议息会议上有3名委员投票支持加息,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一次。
但认为当前应按兵不动的声音依然较高。英央行副行长布罗德本特在7月12日接受采访时即表示,他尚未准备好加息。这种鸽派观点认为,英国通胀走高主要源于英镑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并非源于国内经济的复苏,且最新公布的薪资增速低于通胀增速表明实际薪资在下降,这将制约未来通胀的预期。
此外,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刚刚开始,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因此,预计英国央行仍会再观察一段时间,继续维持利率不变。
(刘桂林)
7月12日,加拿大央行将基准利率由0.5%上调至0.75%,理由是近期加拿大经济增长加速,预计经济疲软的状况到年底将完全消除。加拿大央行表示,未来的利率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数据,近期通胀疲软主要是受到临时性因素的影响。
加拿大央行在决议声明中指出,加拿大经济对低油价的适应已经基本完成,多项指标表明加拿大今年的经济正在强劲增长,之前以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加之全球经济亦持续走好,此时加息是适时之举。
此外,加拿大央行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加拿大央行在声明中将今年GDP的增速预期由4月的预测值2.6%上调至了2.8%,将明年的GDP增速由4月的预测值1.9%上调至2%,并预计今年二季度过剩产能介于0%~1%,产能过剩问题将在今年年底得到解决,早于4月预测的2018年上半年。
加拿大央行还在声明中提到了近期的通胀疲软,但表示这种低迷状态“大体是暂时的”,预计通货膨胀率2018年中期将回到接近2%的目标,晚于此前4月的预期时间。
此外,声明也指出,加拿大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仍然存在,这包括通胀疲软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预计将重新协商。
点 评
6月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曾表示,2015年降息50个基点的举措已达到效果,此后市场对加拿大央行的加息预期开始升温。加之加拿大经济目前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强劲的增长期,二季度就业增长也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佳表现,本次央行加息符合市场的预期。
这不仅是加拿大央行2010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成为七国集团中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加息的央行,此举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全球央行正在进入紧缩周期的预期。
考虑到加拿大此次加息后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未来经济增长符合预期,今年下半年有可能再次加息,但预计将采取谨慎且渐进的加息路径,其原因:一是自加拿大央行6月转为鹰派论调以来,加元持续升值,而加元过多升值不仅会导致通胀放缓,还会损及出口;二是加息将导致房屋按揭及其他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进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回调;三是与美国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仍较大,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
(张雨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