郐国故城的未解之谜

2017-12-25 14:01马世之
关键词:新密市城址故城

□马世之

郐国故城的未解之谜

□马世之

郐,亦作会、桧、侩、廥,商周妘姓国。《国语·郑语》载:祝融其后八姓,“妘姓邬、郐、路、偪阳。”《国语·周语》云:“郐由叔妘。”韦昭注:“郐,妘姓之国。 ”《史记·楚世家》亦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四曰会人。”《索隐》引《系本》云:“四曰求言,是为郐人。郐人者,郑是。”宋忠曰:“求言,名也。妘姓所出,郐国也。”《潜夫论·志氏姓》说:“妘姓之后封于鄢(邬)、会、路、偪阳。 ”《古今姓氏书辨证》也说:“《国语》祝融之后,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封于郐。”郐是祝融后裔在中原地区所建之国。郐本作会,可能与其始祖名曰“会人”有关,或谓:“此言潧(溱)、洧二水所会流也。”[1]是说郐国因处于溱、洧二水汇流处而得名。会旁加邑,表明当时会人之族已会修筑城邑。

关于郐国的地域,一般认为应在祝融之墟。《括地志》引《毛诗谱》云:“昔高辛之士,祝融之墟,历唐至周,重黎之后妘姓处其地,是为郐国,为郑武公所灭也。”《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郑,祝融之虚也。”杜预注:“祝融,高辛氏之火正,居郑。”是说“祝融之墟”原在郑国境内。郑玄《诗谱》说:“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桧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唯妘姓桧者处其地焉。”“外方”即今登封市境的嵩山,“荥波”即荥泽,在今荥阳市古荥镇东北,溱、洧(双洎河)二水流经新密、新郑一带,并在此汇合。由此可知,郐国在今嵩山东北、荥阳以南和双洎河中上游之间。这一带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东南边缘,也是豫西山地东延之前沿,气候湿润,水量丰沛;黄土台原与河流阶地平衍肥沃,既易于耕垦,又高出河之水面,可避开洪水浸淹。同时,这里正好是由华北平原南部进入豫西河洛地带的门户,控扼中原地区东西部之间交通之枢纽。向东是居高临下之势,而在西、北、南方向又有隘屏蔽,宏观地理形势也颇具优势,为建立方国都城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按照传统的说法,郐国故城位于新密市东南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周围,这里是传说中祝融部族所居之地。考古发现的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被认为就是“祝融之墟”。城址位于溱水东岸的河旁台地上,溱水自北而南注入双洎河(古洧水),从地势来看,正是“潧(溱)、洧二水所会流也”。

关于郐城的方位,古代文献记载并不一致。《括地志》载:“故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今新郑市)东北二十二里。”《史记·郑世家·正义》引作“故郐城在新郑县东北三十二里。”《元和郡县图志》云:“鄫城,县东北三十二里。”乐史《太平寰宇记》作“郐”,“鄫”为形近之讹,以“郐”为是。《水经·洧水注》云:“洧水又南迳郐城南。”杨守敬疏:“《括地志》,在新郑东北二十二里。《元和志》,在新郑东北三十二里。二志东北疑西北之误,在今密县东北五十里。”清乾隆《新郑县志》亦说:“《括地志》:故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疑作西)北三十二里。”现在看来,应以“新郑县西北”为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郑公子瑕死后,“文夫人敛而葬之郐城之下。”杜预注:“郐城,故郐国,在荥阳密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五十云:“郐城在密县东北五十里,接新郑界,周初封国,《诗》有《郐风》。”古密县治在今新密市大隗镇,古城寨城址在大隗镇东北25公里、新郑西北10余公里,与文献记载大体一致,可能是郐国故城所在。

早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密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魏殿臣就对郐国故城有过比较详细的记述。他说:郐国故城沿用很久,清咸丰十年(1860年)在古郐城的旧址上切削故城修筑加高。现存城墙高约5~7米,下层2~4米为西周郐国城旧址。城池呈长方形,东墙长330米,西墙濒临溱水,长336米,南墙长435米,北墙长442米,除西墙被溱水冲毁约180米外,其他城墙保存完整。郐国故城之下,有叠压较厚的古文化遗址,从采集到的标本看,有仰韶、龙山、二里头、殷商、西周和汉代丰富的文化遗址[2]。

约从1997年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城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城址平面呈东西长方形,方向349°。迄今仍较好地保存着南、北、东三面城墙和南北相对的两个城门缺口,经对城墙解剖获知:北城墙长460米,高7~16.5米,墙基宽42.6~53.4米。地面上城墙底宽12~22米,顶宽1~5米;南城墙长345米,高13.8~16 米,墙基宽 42.6~62.6 米,底宽 9.42~40 米,顶宽 1~7 米;东城墙长 345 米,高 13.8~16 米,墙基宽85.4~102米,底宽36~40米。西城墙被溱水冲毁,复原长度为370米。南城门缺口因西侧城墙起土被破坏,宽18.7米,北城门缺口宽10.7米。城址面积17.65万平方米。城内发现有灰坑、陶窑、水井、房基和墓葬,出土一大批石器、骨器、蚌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品[3]。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郐国故城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志·文物卷》云:“现有城墙高约5~7米,下层2~4米,为西周郐国故城旧址。”《郑州市文物志》说:“郐国故城位于新密市东南26公里曲梁乡大樊庄东部……此城始建可推早至仰韶至龙山时期。”《河南省志·文物志》谓:“郐国故城位于密县东35公里大樊庄东北溱水东岸古城寨村。郐国城筑于西周,沿用很久……城墙是用黄土或灰土夯筑而成,内含有龙山文化和商代陶片。在城墙之下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河南文物》载:“郐国故城位于曲梁乡古城寨村……据 《括地志》等记载,此地为西周时期郐国都城。”《河南省志·文物志》也认为郐国故城“在新密市曲梁乡古城寨村”。迄今为止,文物主管部门都主张古城寨城址为郐国故城。

将郐国故城定位于新密市曲梁乡古城寨村,从考古发现来看,也存在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1997年9月至2003年上半年对该城址进行勘探发掘,在城内发掘2400平方米,钻探近百万平方米。除龙山城址之外,发现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文化遗迹,出土遗物十分丰富。唯独不见西周文化堆积。这就使得有些学者不得不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别的城址。蔡全法说:“新密古城寨不合历史文献记载之方位,也不见西周文化之遗存,布局与规模也与郐城不符,故不可能是郐之故都。新密曲梁古城从地望、方位到规模都较古城寨更有说服力。”[4]从而将郐城定位于新密曲梁。寇玉海、薛红认为新郑县东北17.5公里的苑陵城可能是郐国故城[5]。杜平安也主张“苑陵故城即郐国古城”[6]。这两座城址均未进行考古发掘,就现有资料而论,很难断定它们就是西周郐国之都。不过对于探索郐城的地望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经过考古学家们的辛勤耕耘,郐城之谜定会早日破解。

[1]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说桧》,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2]魏殿臣:《郐国故城遗址》,《河南省文物志选稿》第四辑。

[3]蔡全法、马俊才、郭木森:《河南省新密市发现龙山时代重要城址》,《中原文物》2000年第5期。

[4]蔡全法:《郐国、郐水、郐都析议》,《河南文物考古论集》(四),大象出版社,2006 年。

[5]寇玉海、薛红:《西周时期的郐国故城在哪里》,《中原文物》2001年第2期。

[6]杜平安:《新郑市新增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夏源》总第30期,2013年。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 赵建春]

猜你喜欢
新密市城址故城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新密市建档立卡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要点分析
若使梦至故城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
由即墨古城想到的 古代城址应如何向公众展示?
陨落的夏代城市:大师姑城址发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