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研究

2017-12-25 07:45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8期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研究

文/王敏 余珊珊,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定位后,政商关系究竟怎样。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官商关系以及政企关系两个维度,分析了政商关系的现状,提出要通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厘清权力边界,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明确政府与企业、官员与企业家之间的行为边界;推动建立、完善政企沟通长效机制,促进“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2016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参加联组会并听取委员们意见和建议时,首次用“亲”“清”二字界定新型政商关系,为政商之间提供了行动的原则。

政商关系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指作为个体的官员与企业家之间的私人关系,或曰官商关系;二是指政府与企业法人之间的公共关系,或曰政企关系。本研究将从作为个体的官员与民营企业家之间的私人关系(官商关系)、以及政府与民营企业法人之间的公共关系(政企关系)两个维度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政商关系的现实状态,提出进一步推进“亲”“清”政商关系构建的对策。

1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现实状态

本课题研究“亲”“清”政商关系,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在湖南长沙、株洲、湘潭等地对最近一年多政商关系的基本状态进行调查,选择500名民营企业家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0份,访谈了56位官员。调查结果显示:

1.1 民营企业家大多愿意发展与政府及政府官员的良好关系

询问民营企业家是否应发展与政府及政府官员的良好关系时,超过90%的民营企业家表示非常愿意;访问中“发展与政府及政府官员的良好关系最能够带来的是什么”时,受访对象有80%以上回答取得资源和好处,一些人回答免除麻烦、得到保护。

民营企业家群体由于经济实力的差异,经济实力较小的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更多地通过个人与相关官员建立特殊关系来取得资源和得到保护。访谈中最能描述企业家与政府官员之间关系的关键词是双赢,各取所需、互相利用等等。

1.2 民营企业家大多赞同通过参政议政的方式获得人脉资源

民营企业家群体政治参与意识日渐浓厚,但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质。他们普遍希望通过各级统战部和工商联推荐,培养为代表人士,加入人大、政协组织,通过参政议政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实现个人价值。比如,在回答“您最希望参加的社会组织”时,八成以上的企业家选择“行业商会协会”。企业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认为通过参政议政,可以获得人脉资源,尤其是增加与政府权力部门接触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实质性帮助。当了解政治参与意图(多选)时,受访者选择“能拓宽反映愿望要求的渠道”、“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个人声望,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能经常接触领导和各方面精英,建立更多的人脉关系”的也分别为45%、43%和32%。

90%以上的受访民营企业家认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具有“政治保护”作用,人家觉得政治上可靠,经济上有实力,别人就不敢打你的主意。

1.3 少数党政干部存在庸政、懒政、怠政不与企业家联系交往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呈高压态势,政商关系得到明显净化。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反腐败工作表示支持,认为腐败现象得到了遏制,相关成本有了下降。但同时,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为官不为”的现象使得政商关系问题突现,一些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也确实存在着困惑。

调查显示,党政官员担心与企业家交往的度不好把握,“怕惹麻烦”,只怕不“清”,不怕不“亲”。其次,少数党政官员不作为的原因,其中一大原因是“怕担责任”,抱着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想法的占75%。有的企业家反映:“以前是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现在是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

1.4 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评价有所好转

调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时,企业家认为“很满意”、“满意”的占24%,“一般”占45 %,“不满意”、“很不满意”占31 %。

问卷显示,民营企业家关注的主要是民营企业未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融资难等问题。当问到企业发展遇到最主要的困难,仍然是税费负担重、办事难、招工难、融资难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税费负担重”排第一位,占55%:“一些政府办事机构难打交道”、“招工难、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并列第二,占47.5%;第三是“融资难、融资贵”:占46%。不同层级或规模的企业对困难反映不一。大企业家视“税费负担重”为第一难,小企业家则是“融资难、融资贵”。

当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单选)问卷调查中,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市场竞争秩序不满意,认为行业准入仍存在一定障碍

受访企业家对于当前市场竞争秩序,选择“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占31.8%,比“很满意”或“满意”的比例高出17个百分点,有24.4%企业家对行业准入现状有所不满,表示满意的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21%的人担忧将来行业垄断进一步加强。65%的企业家认为,“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而认为是因为“垄断企业不愿意放弃利益,阻碍准入”和“对民间投资存在所有制歧视”的企业家分别占65%和60%,认为“部门利益作祟”的占45%。只有22%的企业家认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差、实力不够”。

(2)对放管服改革的获得感不太强

问卷显示,53%的企业家认为当前行政审批环境“一般”,21%表示对此“不满意”或“很不满意”。26.2%的企业家认为“一些政府办事机构难打交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普遍表示,希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当前企业发展中最希望党委政府解决的问题上,49%的企业家选择了“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42.3%的企业家选择“进一步推动市场公平竞争”。有企业家在访谈中提出,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发展的环境,希望政府部门强化服务意识,真正落实好各项政策。

调查显示,当前民营企业家最希望党委政府解决的问题按排序有: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降低税费、推动市场公平竞争、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改善融资环境、破除行业垄断、出台鼓励就业政策等。

2 进一步推进“亲”“清”政商关系构建的对策

政商关系仅仅靠严管是不够的,要真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必须涉及权力结构和社会结构如何重组的结构性问题。具体而言:

2.1 推进放管服改革以营造民营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绝大多数都与政策落实难、腐败和政府管理有关。政府应该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1)进一步简政放权,压缩行政审批造成的寻租空间

简政放权,公布权力、责任、流程三张清单是过去5年来政商关系改革中的最大亮点,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权力事项以及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大大减少。当前,中介服务较多是制约行政审批效率的重要环节,下一步应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减少行政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以监管创新为重点,厘清政府与企业的权力和责任边界

用“权力清单”来明确政府的行为界限,用“负面清单”来明确企业的经营范围,用“责任清单”来明确政府的市场监管范围。明确政府与企业、官员与企业家之间的行为边界,有利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制定出台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权力清单动态调整、行政审批基本流程规范等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权力运行。去除暗箱操作的空间,让政商关系更加清白。

二是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电子监察、涉企检查备案等制度,切实维护了公平的市场秩序。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两网融合,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可研、概算以及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等基本实现在线办理。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全面推行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公示信息抽查等制度。

2.2 通过“治庸”、“治懒”着力营造健康的政商关系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普遍认可当前反腐败成效,普遍感受到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是,在调查访谈中,也有企业反映,部分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借“八项规定”之名,不与民营企业接触,工作拖拉,庸政、懒政现象有所抬头,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应将政商关系发展情况纳入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探索建立企业和社会对各级政府服务的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懒政、怠政、庸政行为的监督问责机制,努力营造健康的政商关系,改进公共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3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沟通平台与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民营企业联席会议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一是统战部长和工商联要牵头与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民营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要研究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推进的重要问题,发挥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

二是推动建立、完善政企沟通长效机制。各级工商联组织应积极搭建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协商的制度化平台,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正规沟通渠道。

(2)畅通政商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的个性化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畅通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定期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建立重点企业联系的制度,主动倾听企业的呼声和困难。各级工商联、商会协会也要积极作为,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家主动同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沟通,让政商关系在“清”的前提下“亲”起来。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湖南研究基地项目《“亲”“清”政商关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果。

王敏(1969—),男,湖南郴州人,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国家治理理论;

余珊珊(1991—),女,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