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2017-12-25 07:45:02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电子商务电商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文/钟洁,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加剧,同时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的引导下,市场对电子商务、互联网平台开发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加大,企业与高校如何培养电商人才,已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互联网;电子商务;需求

1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

互联网是个人、商家、组织等的连接体,它不仅可以提供个人、商家在线查询资料、休闲娱乐,同时还提供个人、商家在线商务工作。互联网最初的状态是以查询信息为主,慢慢发展为企业所用、个人创业的平台;也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及社会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在商业的应用,互联网逐渐成为连接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甚至还增进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使得商业的发展全球化,商品交易量与日俱增,而商业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在经济领域占据广阔的市场份额,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如今,互联网网络应用于全球,真正的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整体。2016互联网趋势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超30亿,中国高达6.68亿,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使用互联网。进入21世纪,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媒体、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他的互联网分支也紧追其后,许多行业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推动下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利用B2M、C2M方式,实现商品对客户与厂商对客户的直接交流,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取得了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对于各行业的深刻影响,使世界步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又促进了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或者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2 电商行业人才状况及困扰

据调查,电商企业日常的招聘状态:人员不稳定,流失率高,招聘难度大;业务规模扩大,人才需求强烈,招聘压力大;招聘常态化,每个月都有招聘需求;而人员较稳定,能满足企业运营需求的只占25%,另外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仍是发展比较快的领域。

在困扰电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问题排名中:人员招聘压力、人员流失压力、企业文化和员工培训是困扰人力资源部门的前三大问题,尤以人员招聘压力为最。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和现在90后的择业观、工作态度有关;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及时转变管理模式,来适应快速变化的人才需求。

在人员流失中,薪资待遇是主要问题,其次是抗压问题,90后虽然很有激情和创造力,但抗压能力弱是较多企业都认可的,同时是自主创业问题,一方面和当前良好的电商创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和企业的人才政策、发展平台也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企业文化、更好的发展平台是企业留住人才的3大关键措施。90后员工比例占50%以上的企业有65%,说明,90后员工已经成为电商企业的主流人员,而且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正在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鲜明的个性和超现实的价值观也给企业管理带来挑战。

企业产生人才资源压力的主要原因:21%的企业认为企业处于创业期,问题比较多;19%的企业把问题归结于企业人力资源压力管理体系不完善;30%的企业认为是源于企业快速成长所致;30%的企业把问题归咎于电商行业的竞争加剧。

3 电商人才需求及核心矛盾

据统计,2015年中国电商行业人才状况主要特征:一是行业仍在急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在所调查的企业中,75%以上的企业存在招聘的压力,求职人数已经跟不上岗位需求,47%的企业处于稳步成长中,每个月都会有招聘需求,31%的企业业务规模扩大,人才需求强烈。二是人才稀缺,招聘压力大。75%以上的电商存在人才缺口,每年毕业生数十万电商专业毕业生,但企业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招聘难度较大。电商企业间挖角严重,特别是高端人才,以高薪等方式进行招聘成为常态。三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逐年提高。不管是从企业留住人才的举措方面,还是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方面,薪酬因素都是首位。同时,电商企业的招聘成本和企业人员的置换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90后员工成为电商企业的主流,他们的“追求个性、追求独立人格、以物质经济主导、要求尊重公平”等行为特征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而很多电商企业也处于创业期,在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激励体系等方面不健全。电商行业发展速度快、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加班频繁等特点也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影响。

当前,电商企业需要哪类人才呢?据调查,43%的企业急需电商运营人才,18%的企业急需技术性人才(IT、美工),23%的企业急需推广销售人才,5%的企业急需供应链管理人才,11%的企业急需综合性高级人才。运营、技术、推广仍是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人才,供应链人才需求则有较大的变化,比去年有较大的提高。

在招聘时,每家企业从自身的人才角度出发,选出了电商人才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三项素质,其中,“责任心”占48%,“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占39%;创新能力占37%,协同合作能力占35%。员工责任心是职业化中永恒的主题,企业对人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重视,充分反应出电商企业变化快的特征。而电商企业对员工的基本学历要求,中专占9%,大专46%,本科占3%,看重能力的占42%。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电商企业更看重的是企业的责任心、职业精神和实战技能水平。

电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的看法:好高骛远,稳定性不高;可塑性高,会考虑录用,但要从基础岗做起。电商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其实是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想要招聘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但这些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的往往要求更好的薪酬福利及发展,企业的成本较大;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虽然要求的待遇薪酬较低,但却存在好高骛远、责任心不够,需要长时间培训且稳定性不高的情况。实际上,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是理解包容的,只要有责任心、有上进心,不好高骛远,就业形式非常乐观。

那么,电商企业对人才问题的核心矛盾就在于:一是行业速度发展与人才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电商行业每年以50%以上的增速快步发展,尤其是大量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更是对人才有大量的需;二是电商企业利润的降低与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之间的矛盾,电商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和流量争夺战使企业利润大大降低,电商人才稀缺和过高的流失率,加上频繁的招聘和培训,导致人才置换成本过高,薪酬成本也造成电商企业巨大的成本压力。三是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当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并没有跟上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课程设置体系不是很合理,现在的理论体系无法指导未来的工作实践。电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高教则缺乏贴近实际知识结构的师资,没有亲身经验,缺乏与外界企业的交流实践机会,无法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4 建议措施

4.1 重视优秀电商人才的引进

在互联网时代,各个行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具有丰富电商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人才,更是成为各大企业高新聘请的对象。因此,电商企业要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通过适当提高招聘门槛和给予更加优厚的待遇,从社会上吸引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电商人才。另外,电子商务企业还可以与本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一方面可以适当缓解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培养一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通过企业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对于实习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电商企业工作,这不仅解决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困难的局面,而且对于建立一支富有激情、敢于创新的电商人才队伍也起到了支持作用。

4.2 定期开展员工的在职培训

电子商务工作压力大,对于在职的一线员工来说,很少有机会能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而电子商务作为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新兴行业,本身也继承了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迭代的特征。因此,如果没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完善的培训机制,久而久之在职员工的技术水平也会不满足岗位需求,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针对这种现状,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要坚持“人本”管理理念,重视做好在职员工、尤其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例如,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免费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开办讲座等形式拓展员工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新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通过开展培训教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对于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企业认同感也有重要帮助。

4.3 实施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有句名言:“激励创造动力”。通过实施恰当的物质或精神激励,能够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公正效率、激发创造热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敢于实践与创新,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实际公正需求,逐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激励机制,例如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员工,根据其超额完成任务量的多少给予奖励;对于通过创新创造提高公正效率的员工,也要颁发证书或给予物质奖励,并在企业内部公开表彰等。当然,除了正向激励外,对于工作中表现不积极或消极怠工的职工,也要提出批评和给予警告,从而在电子商务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4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尤其适用。高校可以与本地的一些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办学模式:一方面,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或是顶岗实习,使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内容,并且在实习过程中检验自己专业知识存在的不足;同时,企业的员工也可以以学员身份,到高校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定期聘请企业的一些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帮助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电子商务人才奠定基础。

[1]王莉莎.“互联网+”时代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J]. 亚太教育,2016(32):203-204.

[2]叶碧琼.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宁波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情况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 38(8):25-28.

[3]张军成,秦艳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J]. 时代教育, 2017(5):165-165.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电子商务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冰雪运动(2021年4期)2021-11-20 05:56:38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留学(2015年10期)2015-12-16 12:35:06
电商下乡潮
机电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15: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