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珍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何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对拥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改进,文章提出应树立跨学科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跨学科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训、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等具体措施,为地方高校制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旅游管理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近年来,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研究引起高校的重视。本人以“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里,搜索到相关文章2303篇。研究内容上,国外学者不仅重视跨学科的研究,而且相关的学术研究也较为丰富,国内学术界主要在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建设方面有所重视,涉及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国内学者以理论研究为主,往往通过研究国外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或分享国外高校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总结出几点启示性结论;研究对象上,国外的案例研究多以所在机构、某几所高校为例,或以某个学科、专业为例,或以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例,国内研究以引荐、借鉴国外高校跨学科教育经验为主,结合所在高校或某个学科领域的个案研究为辅。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对拥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能力及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方面与市场脱节,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与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旅游管理的毕业生在旅行社工作,遇到外宾团时因缺乏熟练的外语知识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遇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因缺乏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不能胜任,遇到旅游纠纷时因缺乏法律的相关知识不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下降,也挫伤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本行业的离职率也居高不下。这对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成为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高校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形式主要有主辅修制、第二学位制、跨学科选修课及课外实践创新课程。在跨学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襄阳的高校还未达到跨校选课
武汉7所211大学早在1999年就开始资源共享,可以跨校选修第二学位。只要是这七所学校的全日制本科在读的学生,自身专业学习没有问题,而且能够正常负担学费,就可以通过学院报名参加双学位的学习,双学位的课程一般大二开始学习,其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均是各学院的优势专业与精品课程,充分地利用各校的师资及生源。虽然襄阳几所高校均在自己的优势专业试点开办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但是学生还不被允许选择跨学校修读其他学校优势专业的课程。
2.跨学科课程修读的门槛较高
跨学科课程的修读通常都安排在学生的业余时间,比如,跨学科选修课及课外实践创新课程一般都安排在晚上,辅修学位和第二学位基本上都是安排的周末两天上课,每天差不多上7、8节课,周末时间基本都没有了,又主要安排在大二大三的时间,很多学生都难以坚持。跨学科课程的修读对学生还有学分的要求,比如跨学科选修课及课外实践创新课程的学分基本都在8分,至少是四门课程,辅修学位和第二学位要求就更高,通常要求: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修完辅修专业的全部学位课程(8~12门)且课程成绩达到70分以上;完成辅修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且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合格,所以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和较高的自学能力。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感觉跨学科课程修读的门槛较高就选择放弃了。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不高,认为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一般的占60.1%,认为较高的占7.4%,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有些跨学科课程的授课教师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枯燥,缺乏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与学生的预期选课有较大的落差。
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能专自身的专业知识,还精通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并能将这些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但往往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划分过细,选修课太多,造成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较单一,知识面比较窄,适应性不强。据调查,学生对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满意率超过了半数。
旅游管理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质、改革创新精神、旅游行业实践能力,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教育及研究机构等从事服务、经营、管理、培训、咨询、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就是: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操守、独立进取的态度与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法律意识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
2.具有扎实的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较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体包括:(1)具有一定的旅游经济管理知识,熟悉国家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3)具有旅游资源、产品开发规划的基本知识和能力;(4)具有一定的市场策划和营销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4.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具体包括:(1)具有较强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3)具有旅游从业所需要的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公关协调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6.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跨学科选修课程是一种灵活有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有较强的普及性。地方高校应充分地利用各校的优质师资及生源,通过资源整合、学分互认,开展协同创新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一是组建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开展“协同教学”。由不同学科知识和不同教学技巧的教师构建的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可以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还必须有财务管理、外语、计算机、及文学等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来共同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达成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目标。二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线上课和先下课的混合教学模式。针对跨学科课程的修读门槛高,占用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和学习强度大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线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让学生按照学习兴趣和需求自主选课,还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及学习进度,尤其是微课和慕课的教学形式,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学习的时间更灵活,学习效率也就更高了;因为线上的网络课程可以重复点击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和授课教师实时互动,教师可以一对一的实施重点教学,就有效解决了学生修读跨学科课程难度大的问题。
通过师资培训,让教师能驾驭多学科的全面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教学管理上,地方高校要增强跨学科课程开课及课中教学的约束性,建立跨学科课程的科学评价制度,提高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
[1] 薛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
[2] 吕海舟.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1).
F240
A
1008-4428(2017)10-125-02
2017年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学科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建设成果。
何珍,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