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克华 戴剑松
(1.世必爱南京健身器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4)
智慧健身工程建设路径的研究与探索①
邢克华1戴剑松2
(1.世必爱南京健身器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4)
随着运动促进健康的证据被越来越多地发现,大众参与健身的热情逐渐高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导向,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而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智慧健身工程是科学健身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是实现大众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建设智慧健身工程,怎样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采取何种运营模式,实现智慧健身工程的社会和经济双重效应,保证智慧健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标准化 运营模式 系统工程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增加及以运动干预为主的健康医疗方式的深入发展[1],提高了大众参与健身的意识,各种由各级政府以及市场力量组织的健身活动和赛事呈现井喷之势,使得参与健身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受制于场地、环境、专家资源以及科学健身素质的缺乏,盲目健身导致的运动损伤乃至猝死时有发生,同时也无法获取实时准确的数据,无法为运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供有效的量化支撑。
得益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已相对成熟。而将这些技术跟健身行业深度融合,形成智慧健身模式,由于健身隶属大健康行业的属性,将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市场价值。作为智慧健身模式核心载体的智慧健身工程,将从百姓健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保障作为立足点,从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作为着眼点,从促进百姓的健康作为终极目标,必将会发挥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是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热点。这些技术在具体行业的融合过程中,应形成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否则,应用价值将会大大降低。
各行各业成万上亿的设备设施互联,即为物联网。海量数据实时涌现,即形成大数据。大数据存储于云端,并在此进行计算、分析,即为大数据。更深层次,利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认知、思考与决策,并通过物联网设备终端反馈至使用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见图1。
物联网的核心在于感知和连接。大数据的核心在于预测[1],在未来,数据是最有价值的生产资料。云计算的核心在于存储、降维和计算。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学习、思考、推理和决策,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或智能行为。目前这些技术广泛被用于机器人、生物识别、医疗、交通等领域。
智慧健身工程,是指将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相关健身设备设施与系统等置于场地、建筑等空间内,并通过智能手机相关客户端软件、云端服务器等进行智能操作及处理,供百姓进行智能化体质测试、锻炼、指导咨询等一系列健身行为的场所。
智慧健身工程组成部分包括场地建筑等空间,体测健身以及其他相关设备,配套软件客户端等。智慧健身工程是对传统健身工程的提档升级。广义上讲,依托智能健身服务系统以及相关智能健身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健身数据的,与健身相关的场所,均可定义为智慧健身工程。
智慧健身工程的分类,可以根据服务内容、目标人群、规模、运营主体、模式等进行分类,有很多种分类方法。而无论按照何种标准分类,智慧健身工程都必须有物理实体。因此,按照场地、建筑等空间进行分类,分为开放型智慧健身工程、封闭性智慧健身工程以及混合型智慧健身工程。
开放型智慧健身工程,是指在开放的场地空间内,安装互联网特征的相关健身设备设施,或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这类健身工程包括智慧型室外健身路径,可以进行远程巡检、获得科学指导方法等。智慧健身步道,将原有符合锻炼的人行道进行升级改造,提供健身动态、科学健身指导的信息等。智慧型体育公园,部分国内企业将体质测试进行室外化改造,将室外健身器材、步道、简易体测融为一体,并在公园内进行呈现,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开放型智慧健身工程的特点是开放性、技术应用简单、落地便捷,可以为更多的人群提供初步的科学健身服务,符合生活化健身[2]的特征。典型案例包括由国家体育总局国体认证中心推出的室外健身路径二维码试点项目等。
图1 技术关系图
封闭型智慧健身工程,是指在封闭的建筑空间内建设的智慧健身工程,包括由政府和市场力量建设的,分布于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等的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馆、智慧健身工作室,以及最近刚刚兴起的共享健身仓等。这类智慧健身工程往往具有明确的运营模式,能够获取锻炼者精准量化的锻炼数据、体质健康数据,能够为锻炼者提供体验性更好的服务等,具备专业化健身的特征。典型案例包括无锡e动锡城智慧健身馆、乐刻、觅跑等。
混合型智慧健身工程,既含有开放空间的智慧健身服务内容,又有封闭的智慧健身服务内容,两者互补,为百姓提供高品质的健身服务,典型案例包括南京体育学院领衔研发的“全民智道”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符合健身规律的混合型智慧健身工程的发展空间巨大。技术、环境、健身将室内户外融合,会产生类似于“园林式智慧健身工程”的健身旅游型产品,从而满足大众的多元化健身以及旅游、休闲、娱乐等需求。
智慧健身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更有效地为大众健康服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顶层设计、运营模式、目标人群、风险控制等。从技术角度,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相关设备的标准和规范化。当前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输出数据无法被准确化测度。如果设备标准得到统一,不管应用到何种类型的智慧健身工程,其数据的可用性大大增加,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其价值也将呈现几何倍数增长。
(2)安全性原则。由于健身有可能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智慧健身工程运营过程中,应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规避,如根据用户的身体情况,通过运动处方+系统控制的方式限制跑步机的速度以及力量训练器的重量,智慧健身系统当前的技术已经成熟。
(3)绩效评估体系。智慧健身工程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缺乏理性的建设将会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要从工程建设、设备投入、运营管理、成本收益、社会效应等方面建立智慧健身工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3],保障智慧健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复制。
智慧健身工程是一项新生事物,发展却极为迅猛,也将会面临市场不成熟、模式存缺陷、供应链不完善、服务内容不完全符合用户需求等问题,因此,不管是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还是高校等科研机构层面,应建立能够快速响应的联合研究机制,保障智慧健身工程有用,好用,最终成为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1]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王正珍,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2]张明君.生活化健身[J].新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2012(1):49.
[3]腾讯科技频道.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251
G841
A
2095-2813(2017)11(b)-0251-02
江苏省2011计划: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