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钧
教养,就是懂得害羞
☺张丽钧
一
我同学美淑告诉我,一日,她去超市购物,看到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女孩站在花生笸箩前。那花生,还带着些许新鲜的泥土。只见老太太迅速剥开一个花生,一粒花生米送入孙女口中,一粒送入自己口中,然后,坦然地将花生壳重新扔回笸箩。同样的镜头,一再重复。美淑说,看打扮,老太太根本不像穷人,并且她已经挑了小半车货
物。但是,这举动,却分明是一个买不起花生的人的举动啊!她突然心疼起那个小女孩来——这样的身教,肯定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想到此,她径直走向小女孩,俯下身,一字一顿地问她:“好-吃-吗?”那个奶奶闻声吓了一跳,白了一眼多管闲事的问话人,咀嚼着,悻悻地领着孩子走开了。
另一个故事是从网上看来的,跟上面那个故事如出一辙——有个7岁的小男孩,家境很好,每次跟奶奶去超市,他都不买零嘴吃,只是趁人不备,娴熟地拉开雪柜的门,飞快地拿出待售的雪糕,舔几口,再放回。
我们都认为,孩子是母亲子宫的分娩物;但是,我们忽略了,孩子其实还是“家庭子宫”和“社会子宫”的分娩物。社会学家认为:人是出生两次的动物,第一次出生取决于生物遗传,第二次出生取决于社会遗传;第一次出生使其具备了外在的长相,第二次出生使其具备了精神的长相。而一个人“精神长相”的美丑,往往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好坏相关。身为家长,身为成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孩子做着榜样,在浑然不觉之间,孩子已经将我们身上的某一个特点不可思议地“移植”到了自己身上,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将“移植优点”和“移植缺点”比对一下,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后者更令孩子驾轻就熟。在这一点上,我们聪慧的古人又说对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二
还有一个例子,一想起来就让人无比纠结。那是“抢盐风潮”过去两年之后,我带妹妹的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买盐的时候,她居然认真地跟我说:“大姨,咱们多买几袋盐吧!要是日本再闹海啸,咱们就不用抢盐了。”我听后悚然一惊,想,“抢盐风潮”在这个孩子心中留下的可怕投影,恐怕今生都难抹掉了吧?那么,在她漫漫的一生当中,她将以怎样的行为来不断支付“抢盐风潮”强加给她的高额恐惧利息呢?社会的一个小咳嗽,就可能在孩子身上留下一生的回响。
在一个家族中,人们的容颜往往有一定的相似度;而经由“家庭子宫”和“社会子宫”分娩出的孩子,也同样有较高的“精神相似度”。如果我们对自我丑陋的“精神长相”听之任之,不思改变,那么,若干年后,还会有一个小女孩,跟着奶奶在超市剥花生吃,那奶奶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吃花生的小女孩;若干年后,还会有一个小男孩,跟着爷爷在超市的雪柜前舔雪糕,那爷爷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舔雪糕的小男孩……
听到过一句话:教养,就是懂得害羞。想让孩子懂得害羞,大人得先知耻——知道偷吃花生是耻,知道偷舔雪糕是耻,知道自私自利是耻。知耻,才有可能引领自己跳出“狭隘的精神圈子”,才有可能完成痛苦的“精神修容”,才有可能活成一个大写的人。
三
所有的孩子,几乎都可以粗分为两类,一类是让人觉得“舒服”的孩子,一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孩子。而让人舒服的孩子后面站着让人舒服的大人,让人不舒服的孩子后面站着让人不舒服的大人。想必大家都看过泰戈尔写的那个关于“小男孩和小费”的故事——一个10岁的小男孩带着硬币去买冰淇淋,他向女侍者询价,被告知一种冰淇淋的价格为50分,另一种为35分。小男孩仔细数了一遍他的硬币,决定要一盘35分的冰淇淋。吃完了冰淇淋,小男孩按价付费后离开了。待到女侍者收拾桌子时,万分惊讶地发现小男孩居然为她留了小费——他的硬币,刚好够他吃一盘50分的冰淇淋,但是,为了向女侍者付小费,他毅然选择了35分的冰淇淋。在小男孩心中,付小费是断不可省略的程序。尽管小男孩是一个人来买冰淇淋的,但是,我们仿佛看见了他身后那个灵魂高贵的大人那含笑鼓励的眼神。
说到底,物质的小康与精神的小康其实是两码事。有的人,就算攀上了物质的珠穆朗玛峰,精神照样在原地逡巡;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没有谁生来就懂得趁人不备偷舔雪糕,也没有谁生来就懂得克制口欲馈人小费。每个人都是教育的产物,每个人也都是环境的产物。
让我们永记这样一句话——先有大人美丽,后有孩子动人。
上一期《母亲印刻,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一文告诉我们,父母深刻影响孩子的奥秘,并不止遗传这件事。本文亦持此观点。作者认为身为成人,我们时刻都在为孩子做榜样,在浑然不觉间,孩子已成功复制了我们的某些特点——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
编辑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