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7-12-24 18:09:03杨琼丽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0期
关键词:现代化院校信息化

杨琼丽

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杨琼丽

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旨在为社会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各行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相适合的人才的使用,对高级职业院校的教材进行现代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是高级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和更好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现有的高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模式还处于以往的管理模式中,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我国的教育业已经开始进行全面的教材现代化管理的更新,高职院校的教材进行信息化的升级管理是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而必须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那如何做好对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更新改革,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材管理还是处在更新换代的交叉点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材管理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管理改造,还有一些地区的信息化改造没有达到要求。进行了信息化改造的一些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的教材管理也并非十分的重视,针对教材的选编、发行和使用等一些环节的管理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关注,对专业课程的设立和校内教学资源的选用查阅环节的注重程度还处在管与不管之间,总是认为已经拥有的高职院校的教材管理方式和教材信息资源,能够满足现有的院校教师学生的使用要求,也就任由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自由的发展而已。对待已有的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发展研究的科研成果,出现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的论述和观点,没有做到非常认真的探讨与对待,尽管对教材的管理也进行了信息化的改造与建设,投入了许多的经费和人力物力,并未达到全面的对高职院校教材管理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的改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信息化改造进程还都停顿在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由此,对高职院校的教材管理的信息化改进进行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高职院校更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更有利于细化管理的全面展开。

高职院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教材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不足。针对现有高职院校教材的管理,基于管理模式的老套和管理人员对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认识上的欠缺,多数的教材管理还处在不上档次素质低下和没有效率的状态中。管理思想滞后,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层对信息化的改造投入上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制约着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的教材的管理已经对院校的各方面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以往的教材管理方式和手法,没能体现出与社会各行业现代化信息发展想匹配,知识高柱院校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未收到良好的改造效果。

教材信息化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教材日常的管理中,存在诸多因信息不畅通而造成教材的设计、预定和教材用量等方面的工作滞后现象。当处在每年度的招录新生的季节时,对新生录用的信息管理就存在着许多环节上的盲动与不切合实际。所收集的学生信息不能及时的与校方的计划信息相互沟通,造成在招录新生环节的问题出现。对于新的专业课的设定,没能做到对社会各行业人才需求重点专业需求量的合理考量和信息的快速收集,致使高职院校的课程和专业的设定不能很好地与需求单位接轨,会造成人才使用上的滞后,或者不能完全的为社会服务。

教材信息化管理止于初级阶段。据统计,在诸多的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职教人员中,具有高水平现代化信息管理技能的职工教员所占比例很低,甚至就没有初级层面上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在岗的教职员工的自身学历、工作经验和管理的理念对教材的信息化的管理有着制约作用。总愿意靠着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套路对进行教材管理各环节的开展,对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没有前瞻性。对未来所要建设的现代化人才教育基地的愿景没有长远的设想。

加强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提高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改革进程中,为更好更快地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的改造,首先要对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教职人员进行人员思想、素质和信息化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改变管理人员所固有的思想理念,把现代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今管理方式和思想理念,贯穿于人员的脑海中,使之成为具有一定信息化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对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层要进行信息化现代先进管理模式改进的推荐,把信息化教材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先进的管控特点,让管理层的决策者们得到认可,以提高领导层和决策者对信息化管理推进的重视度。同时对教材管理中预定、采购、供应和分发等环节进行信息化模拟操作的演示,让人们都直接的感受到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努力构建和完善教材管理信息化功能系统。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高职院校的管理系统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设计和建造适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是第一步。基本包括教材的录入、设计、修订和查询等功能。教材采购环节是第二步,要根据学生和老师的需求来核定采购信息。简化库存教材的各细节管理流程是第三步。教材的使用运用个人信息归档识别来实现刷卡式教材进出管理,这时第四步。教材浏览阅读和查询进入院校局域网络化模式管控,这是第五步。在完成这几个基本的信息网络化的构建后,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的辅助管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就初具规模了。

提升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发挥信息化的核心作用。信息化在高职院校里的教材管理中应当是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中心环节,需要从上到下一系列的重视和进程的推动。在对不适宜本高职院校信息化推进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去其糟粕留取精华的筛选后,选用符合自身实际要求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有效地发挥本校其他教材功能的辅助配合能力。在尽可能发挥信息化管理中高速、快捷和简便的特点,还要做到与院校其他工作信息的相衔接的考虑。由此也最大化地体现出教材信息化的最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最终达到高职院校教材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广。

总之,全面推行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是当今各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现代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完善高职院校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教材管理改进,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有效模式。也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化院校信息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