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喃
互联网+时代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思考
◎ 杨喃
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一直面临着许多困境,传统英美文学的教学方式已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分析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结合现代化教育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影响,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新型模式应用于英美课程的教学之中,提出了改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新尝试。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随着数字化大环境的日渐成熟,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老师必须思考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以便改造原来枯燥的知识灌输和走马观花式的授课方式,把英美文学课堂变成生动活泼、能真正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多媒体课堂。
英美文学课程是20世纪初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头戏,已经有了百年历史,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无法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英美文学课程内容复杂,流派甚多,作家、作品层出不穷,本来可以给学生提供非常海量的阅读资源,文学赏析课本也提供了大量的名家作品,但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下,老师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运用枯燥的、填鸭式的讲述方法,完全无法展示文学殿堂的神圣魅力,导致学生对文学美好期待和想象慢慢消失,逐步演变成为老师对陌生作者和陌生作品的一言堂式的灌输,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再加上如今高校教学的重点慢慢转向实用型和应用型,师生更加关注一些增强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如法律英语、翻译实践和商务英语等,导致曾经的重头戏英美文学被边缘化,甚至变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英美文学课的课时被压缩,甚至被降为选修课程。在这种环境下,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只在大三年级开设文学课,短短一年时间内,要讲授英美文学,包括诸多名家名篇和作家作品解读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和任务。巨大的压力下,老师只能按照传统的编年史顺序介绍文学背景和作家作品以及讲解作品注释、布置作品选读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琐碎的知识,原本可以令人产生无限美好想象的英美文学课最终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无法主动思辨、无法体验人文魅力,只是一味地埋头记笔记,失去了赏析经典作品的乐趣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毫无课堂互动性,更加无法体会文学的精髓。
可行性。处于互联网大潮下的传统课堂势必要转向数字多媒体的新型课堂模式。大数据时代,微课与翻转课堂如海啸雪崩,冲击着全球高等教育,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微课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阐释,广为大家接受的一种定义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设计的过程,所设计的是一种具有情景化的微课程。微课短小精悍,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把知识点进行情景化、可视化处理,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反转。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微课为载体,引导学生个性化情境化学习。课下为学生输入知识,课上根据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实现了师生角色的翻转。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相辅相成,离开微课等视频基础,就无法实现翻转课堂,同时,没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微课也失去了其中的教学作用。英美文学课程中主要是作家作品的讲解,学生课下通过微课观看老师精心制作的视频,对课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和教师答疑等系列活动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在课堂活动中内化所学的知识。
必要性。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大部分老师都是先在课堂上讲解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接着再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者艺术特点,基本上没有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课堂气氛极为沉闷,再加上要求选读的作品多,词汇量大,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播放娱乐性质较强,缺乏精心的设计的电影片段代替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课上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供学生电影观摩课。在此种情境下,我们急需设计构思精巧的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指导学生赏析名家名作,然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翻转,在课时被压缩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把原本乏味的文学课演变成生动的现代化多媒体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的浪漫气息和无限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
本课题组研究成果表明,微课和翻转课堂相互结合运用于课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课题组团队老师进过研究,课前让学生使用微课预习,课中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加强巩固,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体步骤如下:教师在课前把微课视频分享到网上,让学生提前观看视频进行预习,课上则是答疑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知识点进行切分整理,再分享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把课前和课堂讨论的资料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写成一篇小论文,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就以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荒野的呼唤》为例,探讨一下运用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的过程。
1.课前。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19世纪美国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产生的历史根源。了解该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分类、基本思想以及代表作品和语言风格。让学生读懂所节选的《荒野的呼唤》部分章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基于这些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层次制作微课,建议制作两组。第一组制作成供普通学生观看的一个小段片,重点选取一些有时代特色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杰克·伦敦作品的三种类型以及19世纪美国文学的特点,以及清教主义的概念。第二组的视频可再加上一些杰克·伦敦的有关描写大自然中的人的作品和描写城市里的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满足更高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视频不需要太长,10分钟之内即可。图文并茂的微课可以让枯燥的作品讲解情景化,更容易让学生感受作品表现出来的文学情怀。另外,教师在微课结束后设置几个问题用于对学生的检测,这些测试结果会反馈给教师,教师需要根据此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
2.课中。教师先用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品鉴《荒野的呼唤》节选作品中的经典句子,解读作品的主要思想及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同时深度理解19世纪美国国家的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小组的顺序分别陈述他们的学习报告,引导学生小组之间展开自评与互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元化,如:role-play、presentation等,最后教师进行补充,比如引导学生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可看出,杰克·伦敦认为,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逃避困难,而是乐观地去面对,生活就是一场为争夺主宰权而进行的长期奋斗。人或者狗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总要不停地去征战。《荒野的呼唤》中,杰克·伦敦是以狗来比喻像拿破仑·波拿马和尤里乌斯·凯撒这样的统治者。同时作者也表明,不管人还是动物,主宰权才是最高的奋斗目标。
3.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理解情况和表现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同时线上布置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生通过作业查缺补漏,进一步内化所学内容,将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
此外,本课题组对运用互联网+时代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授课的高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微课更加生动地呈献给学生一些作家作品当时的时代特点和语言风格,10分钟之内的视频重点突出,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在文学课时被压缩的情况下,此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不能回放的局面,加强了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使得广大师生在交流讨论中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时代对教与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新模式的运用必将对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改善。微课和翻转课堂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将呈现出新的面貌,不但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课程改革的创新,使英美文学课不再呆板晦涩,而是充满情景化与时代感。微课教学的发展以及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毫无疑问地会对高校课堂带来新的冲击和体验。教师更加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本文系“多模态视域下英美文学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一般课题)+YBW15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