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央苏区体育运动特点及意义

2017-12-24 08:09:31葛雪珍李甜赣南医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苏区军民

文/葛雪珍 李甜,赣南医学院

浅论中央苏区体育运动特点及意义

文/葛雪珍 李甜,赣南医学院

本文提出了中央苏区体育运动的概述,分析了其特点特性,阐述了苏区体育运动的意义。

中央苏区;体育运动;意义

1 中央苏区体育运动概述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基层红色政权的成立,伴随着红色区域教育事业的建立,体育活动最初在学校逐渐开展,后来在苏区内又逐步设立俱乐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也就成为各俱乐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到1931年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央苏区的体育活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更为中央苏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并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因此,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项英、陈云、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期间都非常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所以,总是抓紧和利用战争空隙和工作空余,见缝插针式地领导和参与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和颇有建树的体育工作。

中央苏区的体育工作的总方针是——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她的最大特色是——苏区体育;最大的特长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因人制行;最大的特点是——身体力行,全民参与,与军事密不可分。

中央苏区的红军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其运动项目除军事色彩浓厚的投弹、射击、刺杀、登山、游泳、越野赛跑等外,还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和跳高、跳远、拔河等竞技项目。红军开展体育活动,旨在增强红军官兵的身体素质,提高军事技术,增强团队精神,活跃部队业余文化生活。

在中央苏区,战争环境加剧了包括体育场地和器材在内的物质条件的匮乏,加上绝大多数红军指战员和苏区群众一样,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体育训练,因此,要在苏区军民中大规模地开展正规的体育运动是不现实的。为了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去战胜敌人,苏区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坐等,而是凭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2 中央苏区体育运动特点

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因地制宜。苏区军民除了开展正规的军事体育和大众体育锻炼之外,还因地制宜地增加了一些属于赣南闽西所特有的地方体育项目进行锻炼。众所周知,随着中央苏区的发展和扩大,大量新参加红军的战士都是赣南闽西本地的农家子弟,他们和广大的苏区人民都十分熟悉和钟爱当地的一些体育运动方式,而且这些体育运动方式原本就是产生于落后山区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对运动的条件要求不高,有的根本不需要器材,有的只是需要用一些随处可以找到的简单的生活或劳动的代用品,比如:踢毽子、跳房子、放孔明灯、放风筝、打石头仗、打石子、捉摸子(捉迷藏)、打水仗、打水漂、跳绳、打陀螺、滚铁环等。这些都是可以随地取材,随时开展的活动,而且它们往往既有极强的趣味性,又有激烈的竞争性,为苏区军民所喜闻乐见,因此中央苏区党政军领导部门号召军民开展这些体育游艺活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案就明确要求部队以大队为单位,将捉迷藏等作为首项充实士兵会娱乐的工作来抓。后来在苏区军民中广泛开展的打野操或称野外演习,实际上就是“捉摸子”的发展,这是一种集游戏与运动于一身的活动,原本是小朋友在农家院落或街头巷尾进行的游戏,苏区军民将它扩展到苏区的山区树林,练习隐蔽疏散、爬山搜索等集机智与强悍于一体的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有军事训练的功效。所以当时从军队到地方,从机关到学校,从儿童团到少先队,为了提高军事化的程度,提高全苏区军民的作战意识和能力,在教育、训练、表演,甚至运动会上都经常进行打野操。1932年“九•四”国际青年节对苏区儿童团总检阅有这样一段描述:“参观少先队打野操,我们的心跳了,手里的棍子动了,我们也来一次罢!好,闽粤赣的防御,江西的进攻,拍、拍、拍步枪,机关枪、手榴弹,冲锋啊!来啊!防御的守在工事里,多镇静,进攻的打包抄,计划多周密,我们真是小红军,真不差,长大了一定会打胜仗!”

3 中央功区体育运动意义

3.1 参与性。早在1932年,第一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产生的《文化工作决议案》便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所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强健身体,锻炼革命斗争所需要的技能”。同时,党中央干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体育事业。中央机关组建了由领导干部牵头的球类代表队。以篮球为例,分为中央政府篮球队、中共中央局篮球队、国家政治保卫局篮球队等,毛泽东、周恩来、项英等苏区领导还担任过体育比赛的裁判。

3.2 合理性。在中央苏区,红军学校以及“学生队”、“教导队”负责培养各级水平的体育骨干,并且成立了各种运动队。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事业,运动队还编印了较为规范的体育教材,如《田径教学法》和各种《苏区体育规则》等,对体育动作进行了详细解释与科学分析,范围包括田径与球类的竞赛训练方法、比赛规则、运动场所的整理布置,更以图解形式作出旁佐。 这个时期,苏区体育运动号召全体苏区青年女子体育锻炼,这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性别藩篱,女子体育运动得到了空前重视。通过跳绳、秋千、踢毽子等活动,强健了女性体魄,为苏区提供了储备干部,充分体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让她们适应“战争的动员”。

3.3 创造性。苏区体育运动充分考虑了苏区当时的体育设施和自然条件,将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赛形式和活动内容很好地与当地现实条件结合,体现了苏区政府因地制宜的体育发展思维,极富创新意识。因由国民党当时对红军的围剿与封锁,红军运动员们只能就地取材,利用木材制作用以训练的体育器材。值得一提的是,苏区体育运动在中国武术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继承、发扬与创新,开创了新兴的体育项目,如过独木桥、抢山头、爬云梯等,并促成了由广大农民组成的“铁血团”等体育组织。

[1]胡达道,阳芸.论红色资源是优质的学校体育资源[J].临沂大学学报.2016(05)

[2]刘和平,谢开贤.中国苏区社会建设研究现状及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6(01).

[3]谢开贤.新时期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事业建设研究述评[J].云梦学刊.2017(04).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苏区军民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8
苏区创业致富人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6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14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4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7:54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