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文/王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当前我国的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做好大气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经济发展理念落后、防治模式落后、法律规范缺乏等问题,表明我国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制度和方式的不完善。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和英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基于本国实际做出相对的防治对策。我们需要采取完善立法、建立大气排污权交易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区域联防机制、完善舆论监督和提高公众参与等手段,有效提高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水平。
大气污染;雾霾;环境法
关于大气污染,目前理论界以及实践中的认识比较一致,基本没有争议,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向大气环境排入有毒、有害物质,使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改变,导致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害的现象。从该概念不难看出,大气污染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人类是污染大气的实施主体,而大气污染则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各种废弃物质的必然结果。
2.1 经济发展理念滞后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环境保护却迟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北京这几年的雾霾天气迫使社会公众不得不开始关心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的防治问题。
2.2 防治模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模式是环保部规定相关的雾霾防治的措施和目标,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执行,企业和个人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他们接受政府的管理,负责执行政府的相关规定,已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2.3 法律规范缺乏
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之所以力度不足,北京雾霾之所以一直得不到改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宪法没有确认公民环境权
在我国的宪法当中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环境权这一概念,而只是简单的规定了国家保护公民的生活生态环境和防治污染公害的表达。
2.3.2 《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诸多不足
我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越来越不适用于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它过分强调统一,不适应目前大气污染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特点,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能源和新的污染物也随之出现,而《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新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雾霾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更是全世界的大气污染的重要课题。从雾霾治理的实践上来看,治理大气污染很大程度上是治理P M2.5的污染问题。
3.1 美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经验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能源消耗总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因此,它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也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气污染问题。
3.2 日本大气污染防治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显现,为了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日本政府制定了《煤烟控制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煤烟控制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对二氧化硫等排放物的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并且建立了污染物排放的评价指标等,有效地改善了空气质量。
总结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大气污染防治的手段主要体现在环保立法,严格执法,区域协作等多个方面。
4.1 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快对该法的修改和完善。同时,通过美国和日本的地区政府的法律制度可以看出,区域治理的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地方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明确了各自的职权和责任,避免了政府间的相互推诿和重复监督。
4.2 建立大气排污权交易体制
大气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市场化的方式,企业可以将多余的大气排污权张让给第三方,从而获取少排污的利益,以此激励节能减排。政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证这个交易市场的有序高效运行,一方面要惩罚破坏交易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交易方式和交易平台,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大气排污权的交易中来,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4.3 建立区域联防机制
大气污染的防治必须要改变过去各级政府互相推诿的模式,通过建立区域联防机制,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从而共同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地方合作治理的形式,并在借鉴国外合作治理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情,探索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合作形式。
4.4 完善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
4.4.1 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提高舆论引导和监督水平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坚强的政治领导、坚实的经济基础、完善的法律制度,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要齐心协力、统一思想。
4.4.2 实现政府和媒体之间信息畅通有无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必然会在群众之中引起恐慌、忧虑,导致社会不稳定。此时,政府需要媒体这一渠道提供一些权威、有效的信息,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平复民众情绪。
4.4.3 加强公众参与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度明显不足,在北京雾霾中,民众大多数时候是处于恐慌中,而并没有真正了解雾霾的成因、解决的办法,因此,公民应该树立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拥有道德自觉,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的出行方式,为治理大气污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王翔(1994—)女,江西上饶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