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婷婷,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浅谈电力企业品牌塑造
文/刘婷婷,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当前我国的电力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加之新型能源的开发和推广,传统电力市场受到影响。电力发展要有新思维和新战略,电力的发展必须靠市场,改变过去以供给导向为主,被动地填补供电缺口,转向以需求导向为主,主动开拓市场,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同各行各业的改革一样,电力改革同样也将是一个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过程。品牌是电力企业在市场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
电力企业;品牌塑造;服务质量;SWOT分析
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从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已过渡到品牌经营。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交换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相互服务的经济,身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企业相互之间都是一种相互服务的关系。然而,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与行业的优越性,品牌建设一直被忽视,整个行业的市场化运作经营水平不高,因而人们在看待电力企业时,往往认为其是“保守的”、“垄断的”。而且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电力企业地域性太强,电网经营企业包括供电企业和发电企业的名称都是以企业所在地或服务地区范围的名称来命名的,品牌建设基础工作薄弱。
SWOT分析是: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法的简称,通过它来分析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劣势、不足和挑战,然后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以应对。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对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进行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客户具有较高的忠诚度。目前的服务内涵、服务形象整体满意度与其他公众品牌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已经开展一些服务活动,如双满意工程,为电力企业创建优质的服务品牌打下扎实的基础;服务质量也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准,其服务基本能满足顾客需求。品牌形象具有安全可靠、诚实认真等优点;企业内部的具有良好的服务氛围和意识。
2.2 劣势(Weakness)
品牌认知度还很低,在群众中的印象是垄断的国企;“缺失服务”上尚有较大空间需要提高和改善,特别是在主动服务与服务沟通方面;品牌形象比较传统保守呆板,缺乏创新、活力。如与电信相比,电力企业在时尚、创新及科技特征上差距较大;尚未具备鲜明而独特的品牌形象,与煤气、供水、新能源等竞争对手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差异化;经营环境面临一定问题,比较集中在电费回收较难,窃电现象,电力设施遭到破坏,电网建设环境阻力大。
2.3 机遇(Opportunities)
一般来说电力相比其他的能源更具有环保优势,与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战略理念最为契合;在国家倡导“以民为本”“诚信友爱”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塑造服务品牌,用真诚关爱的服务,共赢的前景来获得消费者的理解,达到消费者对电力企业的服务理念产生共鸣,以削弱电力紧缺、消费者不理解电力建设等不良因素;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对品牌的个性化塑造,区隔和领先于其他公众服务品牌。
2.4 威胁(Threatens)
当前,电力改革、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情况。如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中央国有电力企业与地方国有电力企业之间以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暴露出了资产、利益等方面的矛盾,电力供需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其他替代能源企业也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可能会削弱电力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全国电力不平衡和电力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在供应充足领域电力竞争力较低;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可能会对电力企业的企业形象造成影响。电力无法提前储备,故其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各种能源中最为突出。
没有品牌的服务,就不是完美的服务,没有服务品牌的企业,难以成为优秀的企业。构建服务文化,实施服务革命,实现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延伸和跨越,打造服务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推动社会进步,是每一个企业和员工都面临的重大课题。服务已成为企业服务社会的焦点和热点,服务文化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战略。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的服务与时代的呼唤、行业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客户享受服务的喜悦与残缺服务的烦恼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人们正在享受过去没有享受过的服务并为此感到欣慰自豪,一方面又为不尽如人意的服务埋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服务观念意识不到位,没有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没有构建系统的服务文化、打造服务品牌来支撑整个服务体系,从而出现了我们现在常说的“残缺服务”,给自己的优质服务建设留下不必要的隐患。
服务品牌建设的目的正是为了将无形的服务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赢得广大的消费者。这需要企业用自己的服务文化底蕴去吸引消费者,以自己的文化底蕴唤醒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意识,吸引消费者的现实消费需求,让顾客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愉悦和实惠,从而赢得顾客满意。以上所述,服务品牌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经营服务实践中探索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服务文化的精品,是对社会的庄严承诺和文明实力信心的展示,是无形服务有形展示的载体,是让员工有自豪感,顾客有优越感,企业有后劲的文化。
在保证电能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电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是品牌建设的重点。当前我国能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营销不再是单纯的产品之争。抢先深入人心胜过抢先进入市场,谁抢先向消费者表达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概念,谁就可能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电力企业应该通过创新、领先等方式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概念率先占领大众的心智,强化和保护大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识和认同,造就品牌优势。思想上要树立“及时服务”的理念,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以主动赢得感动,最后形成互动。
[1]玉明涛,张毅.SWOT:塑造电力企业品牌[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
[2]刘思强.对电力品牌建设的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