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丐腾:从打工仔到飞科集团董事长

2017-12-23 14:26徐爱清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双头剃须刀电器

徐爱清

1999年,之前摆过地摊、修理过摩托车、当过焊工的李丐腾创办了永嘉飞科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科电器”),他任董事长、总经理。随后,他用了17年的时间,将飞科电器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生产电动剃须刀的企业。2016年,李丐腾以220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的第95位。从一名打工仔到现在的飞科集团董事长,李丐腾到底经历了什么?

1972年,李丐腾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大若岩镇李大屋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从小学到高中,李丐腾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1992年,20岁的他考上了温州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晚上,李丐腾兴奋得一夜没睡着。可是,由于家里条件有限,没钱供他上大学。李丐腾不想为难父母,他撕掉了温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决定离开家乡,外出闯荡。母亲好不容易为李丐腾凑了七八十元钱,他便带着钱出发了。

一路颠簸,尽管省吃俭用,到了城里,李丐腾身上只剩下41元钱,舍不得住旅馆,他只得露宿街头。接下来,为了谋生,李丐腾摆过地摊、修理过摩托车、当过焊工……干的尽是又苦又累的活。

1995年,李丐腾找到一个新工作,到日达剃须刀厂焊接电路板,焊一块电路板挣0.15元。为了多挣些钱,他拼命地加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个月下来有1000多元的收入。老板朱志光见李丐腾勤快、工作踏实,又有高中文凭,就提拔他当了主管,朱志光去谈合作時也经常带着他。后来,由于与朱志光意见不合,李丐腾带着挣来的几万元钱离开了日达剃须刀厂。

接下来,李丐腾租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开始卖剃须刀的刀网配件。他一个人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白天出去推销产品,晚上就在这个小房子里睡觉。

天天起早贪黑,到1999年,27岁的李丐腾已攒了十多万元,这时,他就有了开剃须刀厂的想法,于是创办了飞科电器。

当时国内只会生产单头往复式剃须刀,十多元一个,而国际品牌都是双头式的,价格高达几百元甚至几千元,而一百来元的剃须刀市场上却没有。李丐腾想,要做就做双头式的。终于有一天,他研究出了一款双头式电动剃须刀,并一次性通过了质量安全体系检测。

李丐腾的第一批货拿到义乌的一个销售商那里试销,批发价为37元,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紧接着,李丐腾启动了进入商场超市的计划。

2007年1月,为了做大做强企业,李丐腾并购了5家同行业企业组建了飞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科集团”)。这是在中国剃须刀行业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资源整合,彻底结束了中国剃须刀行业“低小散”的历史。

2010年至2015年,仅5年的时间,飞科剃须刀就累计销售了2.7亿个,相当于中国每两名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人拥有一个,这让“飞科”二字成了中国剃须刀的标志。

在巩固剃须刀生产量全国第一的基础上,李丐腾希望未来的飞科集团,是一个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个人护理小家电”的时尚品牌企业。如今,飞科集团除了生产剃须刀外,还生产鼻毛修剪器、女士剃毛器、毛球修剪器、电吹风、烫发器、电熨斗、蒸汽挂烫机、电水壶、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全部围绕着个人护理这方面。在李丐腾看来,随着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个人的形象会越来越重视,飞科集团要做的,就是努力引导消费者更重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目前,飞科集团拥有60多项自主专利,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和核心技术资源。产品远销欧盟和日本、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州商报》《温州都市报》《时代青年》等报刊曾多次刊登李丐腾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事迹。2016年4月18日,作为中国个人护理电器产业“第一品牌”的飞科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当年,李丐腾以220亿元的身家成功跻身胡润百富榜。

猜你喜欢
双头剃须刀电器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SILK RAZOR剃须刀
奥田电器
电器创新设计两则
李丐腾:中国的电动剃须刀之王
纺织品双头气动摩擦色牢度试验仪的研制和应用
剃须刀的梦想
差别
弹性耦合双头分子马达的一维hand-over-hand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