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爱孩子要讲究方法

2017-12-23 13:40王海芬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会孩子

王海芬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可见,我们光有爱孩子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懂得怎样去爱,尤其是要讲究爱的方法。

中国的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大把大把地花钱。今天,我们的孩子吃穿不愁,上着各种兴趣班,似乎是最幸福的一代。可为什么还接二连三地出现少年自杀或弑父伤母的惨剧?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所以,作为父母,要学会控制泛滥的爱,让爱真正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爱孩子,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让他吃饱穿暖这些基本要求。爱孩子,也不应颐指气使,霸道地为他规划设计未来的道路。爱孩子,更不应该让他成为考试的机器。孩子既来到世上,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他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他能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成功的乐趣,让他成为一个乐观自信而又充满爱心的人,进而施爱他人,回馈社会。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弱智”一点儿。不要凡事自作聪明、处处唯我独尊,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父母要为孩子多打造几把钥匙,而不是铺就某条平坦的大路。当孩子能够自己选择的时候,就不要再替他做主。成功的大门其实有许多扇,孩子的选择即使你不满意,也不意味着那就是失败。在不断的选择中,孩子才会变得聪明;在不断的纠错中,孩子才能慢慢走向成熟。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懒惰”一点儿。不要做孩子的保姆,不要让你的孩子上小学了还对着煮熟的鸡蛋发愁怎么剥开,不要让你的孩子在去外地上学后面对各种生活难题不知如何应对。你有责任让孩子在能够自己吃饭的时候学会用筷子,在能够自己上学的路上没有父母的尾随,让孩子知道什么地方能买到他最爱吃的糖,当他生病了应该怎么做……只有让孩子自己尝试着步入世界,孩子才能在学习各种技巧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生存能力。

愛孩子,父母要变得“放纵”一点儿。不要为了那些孩子不小心摔碎的瓶瓶罐罐而大发雷霆。其实,孩子在做了那些错事后,已经在自责了,你又何必多加一层伤害呢?不要再为孩子额头的伤痕或其他家长的责难而斤斤计较。孩子的世界有他自己的规则,不要用成人的那一套去约束活泼、好动、喜欢碰撞的小孩子。让孩子在磕磕碰碰中变得更强壮吧!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冷酷”一点儿。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之前不能走入社会,那他恐怕一辈子也离不开自己的父母了。鹰妈妈在训练小鹰飞翔时,并没有循循善诱、耐心教导,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从悬崖上推下去,让它在别无选择中学会独立生存。所以,你要学会拒绝孩子在幼儿园门口的无助哭求,拒绝孩子半夜在床前抱着被子不肯自己睡的哀求,拒绝孩子在外出旅行中让你背负他的行囊的要求。让孩子习惯被父母拒绝的感觉,有助于孩子长大后适应被社会拒之门外的遭遇。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幼稚”一点儿。千万不要摆出一副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孩子对你顶礼膜拜。要知道,孩子弱小的、不够强大的心灵在完美得无懈可击的事物面前,最大的感受就是绝望感和受挫感。因此,父母适时地露出一些破绽,让孩子具有奋起直追的勇气,给孩子一个前进的理由。不要怕破坏你所谓的父母尊严。要知道,孩子由此而获得的成就感,可能会支撑他今后克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自私”一点儿。不要让孩子误以为你只爱啃鸡骨头、喜欢吃个儿小的水果。要让他知道新鲜美味的东西得大家一起分享;要让他知道他没有权利得到那块更大的蛋糕,也不能甘心吃最小的一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他应得的那一份。

为人父母,是一件极辛苦也极幸福的奇特事。只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势疏导,每位家长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人生之路充满未知和不确定,如何能让你的孩子更加自如地行走,就看我们做父母的选择怎样的教育了。

猜你喜欢
学会孩子
学会给自己发糖
学会保护自己
熊孩子爆笑来袭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