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
【习作要求】
通过“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人的成长故事,也回顾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请写一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也可以写写学了课文《鸟塔》后的感受或者以知心姐姐的身份给遇到困惑的王虹写一封回信。
【文题分析】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我们在一次次成功、挫折和困惑中成长起来,收获了友情,提高了能力,提升了品德,学习成绩发生了变化,学习方法发生了转变……这些我们都可以拿来写写,可总有那么一件事对我们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可能这件事使我们顿悟,突然发生了转变;有可能这件事令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提升,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们要写的那件事。
【习作导引】
一、巧婦寻“米”
回忆成长过程中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一次成功,一次挫折,最近遇到的困扰……
寻找记忆中影响自己成长的人和物: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一本书、一块表、一辆车……
一句名人名言、一部电视剧、一个故事也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写作的源泉。
下面提供一些习作材料,大家想想哪些能作为本次习作的材料,哪些不合适。
1.去饭店吃完饭后妈妈打包,我却觉得很丢人。
2.唯一一次上课玩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3.被妈妈逼着干活,养成了吃苦,自立的性格。
4.全家去爬长城,半路打退堂鼓,在妈妈的鼓励下坚持了下去。
5.看了一套书——《感动中国学生阅读系列》,对幸福有了深入的理解。
6.学习溜冰可真难呀!
二、思维裂变
成长的故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寻找不到那件影响深远的事情。那我们可以进行深入地思考,用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作比较,从中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再从变化上去寻找导致自己发生变化的事情,这些事不一定是惊心动魄的大事,而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每天都在发生的小事。希望下面的思维导图能带给你一些灵感。
二、重点导引
在习作中,重点应写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围绕“成长”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可以把经过分成几部分来写,比如写“爬长城”,可以先写全家开始爬,再写自己准备放弃,接着写妈妈鼓励我,最后写终于爬上山顶。每部分还可以再分成几小部分来写,如写爬上山顶后,先写自己看到的美景,再写自己的心情变化。分成几部分写,可以更好地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2.写事情时要围绕主要人物来写,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抓住人物在当时情况下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这几个方面来写。
3.适当添加一些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事件。
三、技法借鉴
下面我们从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几个片段来感受一下写作技法。
片段一: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片段二: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片段三: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老师讲话
周恩来身上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技法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片段一中的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租界内的繁华热闹,景象的更加衬托出别处的萧条冷清,突出了“中华不振”。片段二通过外貌的鲜明对比,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为所欲为的强盗行为。片段三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说明了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所以说对故事发生的地点及周围的环境的描写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单单点明地点。对人物的描写要根据具体情形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可以几种描写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五、解惑信箱
疑惑一:在写自己成长的故事时,能不能把几件事放在一起写?
写一件事或几件事都是可以的,不过写几件事应注意,这几件事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事情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些人所做,但这些事应该有内在联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为一个中心服务。如果互相没有联系,你最好只选其中的一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