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客容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我国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的现状与培养方案
李客容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分析我国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践中,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滞后、培育主体单一成为制约我国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的突出问题。高校有效开展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应创新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形式,加强网络多媒体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网络多媒体国际教育合作,丰富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主体。
高等院校;网络多媒体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在积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等教育体系培育人才质量和人才价值实现对高等教育体系提出的新课题,也是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发展契机。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因此,洞悉我国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网络多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等为技术依托,以广域互联网、宽度区域网、通信网等为主要渠道,以智能电视、手机、电脑等为主要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等信息化服务的形式和内容的统称。网络多媒体形式的出现建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相比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信息产业消费者行为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1.网络多媒体更具有内容丰富性。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在传递信息的形式方面相对单一,只能单独提供文字、声音等信息传递形态,内容方面的单一性也降低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和读者的关注度。智能电视、手机、电脑等为主体的网络多媒体平台能够同时提供视频、音频、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传递形态,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也更具有对读者的吸引力。
2.网络多媒体更具有传递时效性。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信息(特别是新闻事件信息等信息类型)传递的时效性是媒体平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传统媒体形式在传递信息的时效性方面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以报纸为例,从新闻事件的发生到稿件编写、版面设计、报纸印刷所需要的时间通常较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媒体平台的时效性,而网络多媒体能够实现事件发生与信息的同步传递,从而更具有传递时效性。
3.网络多媒体更具有受众广泛性。网络多媒体平台在信息传递方面更加具有受众广泛性。例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量突破1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总量突破15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量中,3G电话用户总量的增加速度最快。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媒介平台和网络多媒体平台之间融合速度的加快,新媒体平台的受众将更加广泛。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开展网络多媒体教育的时间较晚,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在全国首家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科教育课程,下设网络多媒体和数字影视制作两个专业方向,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教育部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外语等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高校网络多媒体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网络广告创意与设计、多媒体产品创新设计、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移动多媒体应用设计、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等专业课。实践中,制约我国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师资力量薄弱。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然而,受高校内部和外部各种评价体系的约束,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的战略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可,高层次的教育师资以及高校对师资的再开发和培育投入,滞后于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工作的需求。
2.课程内容滞后。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的内容体系必须与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特征相匹配,并应在工程技术知识教授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法律等经济社会知识的培育,从而满足网络多媒体人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实践中,我国高校在开展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体系滞后的现象。
3.培育主体单一。现阶段,我国网络多媒体人才的培育工作主要依托高校为主体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机构、企业等在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限,这种培育主体的单一性,一方面难以实现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同时,以高校为主体的单一性教育主体结构,也不利于网络多媒体人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
高校有效开展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应创新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形式、加强网络多媒体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网络多媒体国际教育合作、丰富网络多媒体人次培育主体:
1.创新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形式。网络时代的人才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授课式教育教学,智能手机、门户网站、微博等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极大丰富了网络时代人才培养的形式,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开展的“我爱你,中国”“我说家乡新变化”都是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的有效形式。创新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形式,一方面,应培养良好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文化,提高学生科学合理利用新媒体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信息甄别、信息评价等信息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平台通过发送网络多媒体教育内容等形式进行教育。
2.加强网络多媒体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网络多媒体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的有效性。首先,通过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形式开展教师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网络多媒体的最新技术和技能;其次,在开展教师网络多媒体技术培训的同时,强化教师网络道德、网络心理、网络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以适应网络多媒体环境教育工作的需要;最后,建立教师网络多媒体教育评价机制,将教育绩效分解量化为可测量的指标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并建立基于评价结果的教师物质和非物质激励体系。
3.开展网络多媒体国际教育合作。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的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也更加凸显,通过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对于提高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的教育绩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网络多媒体教育国际合作方面:一方面,要促进双方教师交流互动,通过教师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等形式提高师资水平,特别是在教师引进来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性通过视频授课形式利用国外优质师资资源;另一方面,加强国内高校与国外知名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可以探讨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形式进行人才联合培养。
4.丰富网络多媒体人次培育主体。我国网络多媒体人才的培育工作主要依托高校为主体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机构、企业等在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限,这种人才培育的主体结构有助于网络多媒体人才理论知识的教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应通过建立多主体合作机制丰富网络多媒体人才的培育主体,例如可以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实训基地、师资交流等形式形成校企合作培育机制,也可以通过定向人才培养的形式建立网络人才教育和就业通道。
洞悉我国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践中,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滞后、培育主体单一成为制约我国高校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的突出问题。高校有效开展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应创新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形式,加强网络多媒体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网络多媒体国际教育合作,丰富网络多媒体人才培育主体。
[1]朱茜.芬兰教师教育模式对我国师范生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3,(2):84-88.
[2]李微.基于网络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0,(9):195.
[3]费志勇.师范生教育实习组织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常熟理工学院2008级师范生教育实习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6):25-28.
[4]刘光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职业技术高等师范类院校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4):46-51.
[5]张斯民,刘飞.网络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基于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问卷调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11-115.
[6]吴建军,石菊红,段江燕.新媒体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问题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个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2):5-8.
[7]李培斌.新时期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平顶山学院师范生教育实习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5-6.
[8]王乃河,周长会,李晶.运用新兴媒体开创高校思政工作新格局——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理论导报,2014,(4):51-52.
[责任编辑 李晓群]
G642
A
1673-291X(2017)09-0163-02
2016-12-18
李客容(1979-),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