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堂 张 锦
“中蒙俄经济走廊”:互补性经贸合作前景展望与分析
陈国堂1张 锦2
中蒙俄三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地理位置相邻相依,跨境贸易日趋紧密,有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共同面临的经济转型与加快发展的诉求。本文首次通过梳理中蒙俄三国经贸关系及经贸往来现状,探讨中蒙俄互补性经贸合作的可行性。其次,本文对三国经贸合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提出了参考性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中蒙俄三国有着显著的互补性经贸合作优势,应该抓住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一战略机遇,实现三国共同发展,形成“中俄蒙命运共同体”。
中蒙俄经济走廊 合作 互补性 经济贸易
2016年以来,国际社会经济形势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各种逆全球化的声音不绝于耳。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反全球化声浪,人们对采取理性的、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和重振全球经济的政策措施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欧亚非大陆连接起来,实现沿线各国互通互联,构建各国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合作模式,深挖区域市场的潜力,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
在中蒙俄三国元首2016年塔什干会晤期间,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纲要》以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以及“草原之路”倡议为目标,以平等、互利、共赢原则为指导,旨在有效增加三方贸易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过境运输便利化和发展基础设施。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蒙俄经济走廊”以建设和拓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空间,发挥三国潜力和优势,促进共同繁荣和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联合竞争力为愿景。经济走廊将有望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创造更多需求和就业、提升经贸技术合作水平,并为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加速各自发展战略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稳步发展、经济政策协作和人文交流奠定坚实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当下全球化走向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讨论中、蒙、俄三国如何在经济走廊框架下实现互补性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
在当前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中蒙俄均为WTO和APEC成员国,无论是双边,还是各国国内都出台了多个有关开展区域合作的发展规划,三边深化合作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三国要素禀赋各异,比较优势差异明显,互补性很强。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国家能源资源富集但开发力度不够、劳动力充裕但就业岗位不足、市场空间广阔但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但资金紧缺等。
经济互补性及契合度是深化合作的基础,中俄、中蒙存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差异性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经济相互依存度及相互关联度较高,双边经济融合度较高,也有进一步深化的潜力。三国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共建集群化落地、链条式发展的产业合作园区,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拓展贸易投资和产能合作,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形成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合作系统。
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在俄罗斯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俄罗斯表明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也将积极支持俄方的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中国、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大国,战略合作再次"升级",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合作迎来新契机。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蕴藏量丰富,由于其横跨欧亚大陆的天然优势地位以及港口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俄边境贸易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据海关统计,2017年1-5月份,按人民币计,中俄双边贸易总值为223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7%。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1062.2亿元,增长29.5%,自俄进口1169.2亿元,增长37.7%。对俄贸易逆差107亿元,扩大2.7倍。
中俄经济发展经历极为相似,都是计划经济转型国家,具备长期维持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多层级的密切交流机制,达成了众多重大项目协议,如俄罗斯将每年向我国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并有可能提升至600亿立方米,期限30年。此外,中俄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已实现,两国海关间监管结果互认和进出境一次查验,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双边贸易稳定增长。
蒙古是典型的内陆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矿业立国是蒙古国经济发展新引擎。蒙古国有80多种矿产,包括世界上最大铜矿和煤矿,其中煤炭蕴藏量约1520亿吨、铜2.1亿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黄金3100吨、石油80亿桶。蒙古国的出口90%以上是矿产,其中90%以上销往中国,是中国战略性矿产进口国。自1990年以来,20年间中蒙经贸规模增长50倍。据蒙古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统计,中国连续16年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投资来源国、产品出口国和最大援助国之一。但蒙古国近年来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单一资源出口驱动模式,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身处欧亚之间的蒙古国根据自身地理优势,提出了“草原之路”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目前蒙古国正在加紧规划建设连接俄罗斯太平洋港口的铁路运输网,为中蒙俄三国间的贸易畅通进一步提供了便利。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能源需求也不断增加。俄罗斯资源丰富,资源出口也是其主要的对外贸易模式,经济走廊囊括的靠近中、蒙的西伯利亚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森林资源,在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潜力,中俄两国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广阔合作前景。
中俄两国已经从早前以双边贸易和民间投资为主的阶段,转向以能源、资源和高技术合作为主,以及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合作的新阶段。中国与俄罗斯开展石油、天然气和森林资源合作,对于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此外,俄罗斯工业体系不完善,经济上面临着一些危机,需要中国的资金以及先进技术。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同质化严重,因此需要与域外大国合作,而中国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层面来看,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就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提供了契机。
蒙古国与我国拥有绵长的边界线,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国经贸合作的依赖性。两国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依存的资源互补性,都为中蒙现在及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2007至2014年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从蒙古进口的商品仍以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等有关原材料类产品为主,而蒙古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仍以机械及运输设备、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等各种制成品为主。
中蒙两国在资源禀赋上的互补性、贸易产品的差异性,已成为了两国双边贸易发展的基础。中国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的事实使得人均占有量极少。蒙古国地广人稀,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蒙古国渴望吸引外资以加快发展的思路正好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战略不谋而合。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蒙古国对开发本国资源望而却步,而中国拥有与蒙古的毗邻优势及充裕的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所以中蒙两国的经贸发展具有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特点。
如乌兰巴托至扎门乌德缓慢的交通建设
双边贸易的国际结算、司法仲裁机制还不完善,中国对俄罗斯贸易经营秩序混乱,存在不法商人出口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俄罗斯和蒙古国对外商保护不利,税收混乱,人员入境手续繁琐。
在三国关系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官热、民冷,中央热、地方冷的现象。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层面,缺乏互信是影响中蒙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
特别是三国都处于经济转轨关键时期,还未形成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与行为规范。
以“经济扩张论、人口扩张论、军事威胁论”为主的“中国威胁论”给三国经贸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强化三国政策沟通,加强中俄蒙彼此政治、商业互信,破解在俄蒙现存的“中国威胁论”,解决由于文化观念等历史性问题造成的不信任危机。三国应积极强化伙伴关系,实现发展战略对接,进而推动中国东北振兴战略,逐步夯实“中俄蒙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发挥中蒙边境的口岸城市二连浩特等口岸城市的带动作用和战略支点作用,形成产业集聚能效。重点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通关能力建设和铁路、公路、港口建设方面的合作,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拓展陆海联运、公铁联运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便利化进程,引导边境贸易向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完善,对于发挥毗邻国家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增长尤为重要。
研究制定经济走廊建设规划,包括建设具体内容、运作机制、路线图和时间表,引领经济走廊顶层设计。
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金融合作“三位一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编制“中蒙俄经济走廊百日合作计划”,及时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项目和重点任务,指导企业有序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活动。
中蒙俄三国在有关北冰洋航道的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方面应进行磋商,为今后潜在的“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提前做好规划。
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以推进三国边境相邻地区区域贸易合作为起点,充分利用中蒙俄三国相互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进一步拉动多边投资和贸易增长,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新活力。中蒙俄自贸区拥有巨大的未来合作发展潜力。三国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战略机遇,基于互补优势,共同努力化解构建经济走廊的阻碍和不利因素。中蒙俄经济走廊以建设和拓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空间,发挥三国潜力和优势,促进共同繁荣,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联合竞争力。
中国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和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积极主动发挥在东北亚合作中协调与推进者的作用,全力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中蒙俄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构建赋予新内涵,奠定新基础,打造新框架,提供新动力。
[1]王淑敏,戴蕊. 中蒙俄贸易结构对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影响及对策[J].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7,(38).
[2]刁莉,史欣欣,罗培. 中俄蒙经济结构互补性与三国自贸区构建[J].亚太经济, 2015,(6).
[3]包崇明. 中蒙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1).
[4]张秀杰.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下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5,(6).
[5]孙瑾瑾,李娟.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中蒙贸易合作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知与行, 2015,(12).
[6]杨新吉勒图,李长清,韩炜宏,杨艳丽. 中俄蒙地区合作制度模式及战略研究[M].科学经济出版社,2012,(11).
[7]谢晓光,生官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8]李罗莎. 西线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家战略研究[J].全球化,2016,(5).
[9]刘威,丁一兵. 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贸易格局及其贸易潜力分析[J].商业研究,2016,(10).
[10]杨臣华. 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机遇的选择[OB/O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2015-11-4.
(作者1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2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莉莉